APP下载

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3-02张佳慧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想引导教学互动创新方式

张佳慧

摘要: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正所谓“有才有德”方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职责。传统诚信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关乎社会公序良俗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承优秀德育文化的重要环节,本身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至关重要。结合自身体会和当前大学生心理特点,探究如何将优秀的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拓展课堂教学内涵,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关键词:心理特点 创新方式 教学互动 思想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237-02

“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根本”诚信文化的教育贯穿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无论是商鞅变法时的“立木为信”,还是季布为人的“一诺千金”,无不阐释着诚信对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传统诚信文化教育关系到学生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诚信氛围良性循环,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定当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古为今用,把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诚信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阶段是年轻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段,也是接触新事物,开阔视野,树立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过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发挥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1]。当代大学生以“00后”为主,要让诚信文化的课堂变成学生“对口味”的课程,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校园里“喜闻乐见”的活动,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教学目标入手,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听得懂”“喜欢听”“愿意做”。

诚实守信是社会良性发展之根本,传统诚信文化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部分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是学生上课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甚至出现老师上面“辛苦”讲课,学生下面“辛苦”听课的尴尬局面。种种情况下,如果想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真正地讲好、落实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我们不仅要关注“考情”,更要关注“学情”,如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课堂需求是什么,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做一些调研,从对象需求入手,从教学目标入手,创新教学方式。

理论要结合实际才有说服力,教学要交流才能有创新。课堂教学创新需要我们变单纯“主动输出”为“抛砖引玉”和“分享交流”。传统诚信文化课堂教学要理论,更要有“鲜活”事例。围绕教学目的搜集生活案例、历史典故等,穿插教学过程,通过事例导出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把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必须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激发教学的活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主体间性的良性互动[2]。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通过老师引导,推动同学之间进行分享交流和讨论,期间可根据实际人数划分学习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生活学习中关于该方面的事例、处置方式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等。学生参与、交流分享、融会贯通,可以真正的使课堂动起来,将思想传递出去,使学生有体会、有感悟、有收获。

二、丰富校园诚信活动,营造守信氛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传统诚信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氛围。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课堂上对诚信文化的分享、交流、体会,大多处于思想认识层面,要想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自然离不开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校园环境。大学四年的生活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这恰恰是让诚信文化落实到行动上养成习惯的重要环节。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脱单纯的课堂,走出教室,通过学校组织各类传统诚信文化的活动、表彰诚信优秀事迹、注重诚信文化宣传,处罚不讲诚信等系列措施,让诚信教育和学校社会实践保持一致,让学生所学所想能真正成为社会活动,让学校这个“微型社会”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优质土壤,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覆盖学校教育的多个环节,推动传统诚信文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落实。

传统诚信文化教育意义非凡,想要传承就需要我们注重效果的持续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不断拓展诚信文化教育的内涵,丰富校园诚信文化活动的形式。例如,学校可以牵头成立“诚信社团”“传统诚信文化学习社”“每周诚信之星”,通過有组织、有秩序、有内容的诚信活动,不断推动诚信文化教育在学生之间的流传,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体会诚信的重要意义。总之,传统诚信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让诚信教学活动丰富起来,让校园氛围活跃起来,方能让传统诚信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生根发芽。

三、拓展校外诚信联动,构建尚信社会

学生终将离开学校走进社会,成为社会人,传统诚信文化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学校对传统诚信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保持协调联系,避免脱节。当前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客观要求[3]。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走出学校联动社会,让在校期间培育了诚信意识的学生,能够走入社会后保持下去,“诚信做人”“守信做事”,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践行诚实守信的美德,提升自己的个人品德,实现工作的进步和事业上质的飞跃。让社会注入的每一股新鲜的“诚信血液”能够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推动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当然,要想解决问题,就需要我们学会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个别不诚信现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此,这个社会才需要我们倡导正能量、倡导诚信建设,真正推动社会良性发展。但是,在当前各类自媒体发达的时代环境下,不良的社会影响很容易受媒体影响而被扩大化,对于讲诚信、守信用的部分人而言,如果缺乏获取全面信息的能力,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容易被个别不良现象所迷惑,此类事件经报道后带来的社会不良影响远超过事件本身。以上这些需要学校积极与社会各方面合作,为即将步入或者已经步入的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社会援助等多方面的保障,当他们真正遇到诚信危机、诚信风险时能够获得支持。诚信需要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保障,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想讲诚信、敢讲诚信,让传统的诚信文化绽放新时代“诚信之花”!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若想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传统的诚信文化变成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地为走进社会做好准备。无论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还是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可能会面临一些困惑和问题,这就需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利用新时代新媒体的广大平台,答疑解惑、传递诚信的心声,做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社会。

诚信之事无小事,学生诚信观念的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把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使命。教育,重在传承,要想把传统诚信文化教育变成我们思想行为中的一部分,将诚信文化传承下去,源远流长,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牢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拥抱新时代,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婉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反思与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思想引导教学互动创新方式
初中政治教学应当强化思想教育引导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谈大数据分析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生涯辅导方法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