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学习视角的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比较研究

2020-03-02张泽郭永芳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应用型高校

张泽 郭永芳

摘要:首先介绍了服务学习的含义及其教学功能,指出它在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促进其知识创新、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然后结合国内外的教学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教学存在定位不清、课堂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流程不规范、行业依托不足等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国外服务学习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服务学习 应用型 高校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01-04

发端于美国的服务学习是一种课程工具,更是一种教育哲学[1]。服务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本,将社区服务与课堂理论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在社会情景中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指导自己未来的生活。服务学习与社区需要相契合,在帮助学生磨炼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美国的服务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这对国内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公民意识。其次,可以培养社群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美国服务学习模式是基于当代社群主义思想进行设计的,社群的立场会影响到所属的个人行为[2]。基于这种思想,服务学习让所属不同群体的学生组队合作,促使其在分工合作中相互理解,以达到改善学生间人际关系的目的。最后,服务学習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创新学科知识,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在服务学习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寻找相关理论用来指导自身实践,这有助于了解其对课堂理论的掌握程度。另外,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正是整合大脑中各个学科知识的过程,通过实践检验,学生可以将脑海中碎片化的理论观点整合并创新,从而形成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

一、S校和A校第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S校的教学案例

1.项目背景

该校在2012年开展了一项针对问题儿童学习行为障碍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问题儿童在行为上多表现为自闭、冷漠等,其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特别是自然学科成绩尤为落后。问题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主要是由非学术性障碍造成的,比如家长溺爱、缺少关心等。于是该校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了一个服务学习项目,并从本校的物理学、社会福利、教育学三个专业中招募12名师范生,有计划地辅导问题儿童学习,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服务,周期为6个月,要求在每个阶段进行自我总结。

2.设置教学目标

S校根据调研结果,为此次服务学习项目详细制定了以下几项教学目标。首先,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中问题儿童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需求上的难题,培养师范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其次,由不同专业的师范生组队参与此次服务项目,磨砺专业技能,培养团队意识和社群意识。最后,参与项目的师范生要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开展阶段性反思,重构对特殊教育的理论认识。

3.项目实施过程

该校服务学习项目的全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计划与准备、行动与监督、总结与反思、评价与激励等四个阶段[3]。

(1)计划与准备阶段

S校先通过调研分析问题儿童在自然学科上学习困难的原因,认为问题儿童在学习上的落后主要是由学校、家庭对其关爱不够,以及家校间的沟通不足造成的。因此,S校制订了详细的服务学习计划。由学校相关部门、社区共同制订针对问题儿童的自然学科辅导计划和心理咨询服务项目。再由学校招募一支约12人的学生团队。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特点进行分工,物理专业学生和部分教育学专业学生负责问题儿童的自然学科辅导,社会福利专业学生和另一部分教育学专业学生为问题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在正式开展项目前,学校指派专门的教师为12名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理论与技能培训,其中重点向学生示范了教学实战技巧。S校根据社区需要和专业特点设定服务学习的情景,为学生制订了详细的学习目标,以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2)行动与监督阶段

社区服务要与课堂理论相结合,12名师范生运用已学知识,按计划与社区展开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儿童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教师在整个行动阶段中起到联系和监督的作用,除了要先向学生示范科学的教学方法外,还要监督学生按时完成工作、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总结经验,解答学生疑问等。

(3)总结与反思阶段

教师组织这12名师范生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和总结反思。每次都要围绕问题儿童的教育该如何有效开展等核心问题进行反思。学生进一步整理和分析习得的实践经验,形成新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但是又不能让学生仅仅是漫无目的地谈体会,而是让学生结合主题分享技巧。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和提交实践报告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使学生在下一步的问题儿童教学辅导中有更加科学的指导思想。

(4)评价与激励阶段

依据学生在前面三个阶段中的表现,由社区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打分。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以不同形式的表彰,对表现一般的同学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且翔实地告诉他们如何改进。

(二)A校的教学案列

1.项目背景

A校是我国一所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应用型高校。为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鼓励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于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其自由组成不少于8人的实践团队进行申报,从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以改革开放40年里的家乡变化为题的村民访谈、高中母校走访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家庭亲情体验活动、大学生就业服务活动六种志愿服务中选择一种开展,周期为2个月,实践成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

2.设置实践目标

A校的此次实践活动由该校的共青团组织承办。A校把活动目标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靠拢,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促使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社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实践活动流程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与申报、实施与报道、评价与表彰。

(1)准备与申报阶段

个人可自由组建团队,在已给出的六种实践形式中自由选择一种,自行联系指导教师及实践单位,自行安排实践期限与时间。团队人数要求不少于8人。

(2)实施与报道阶段

实践路线依据不同的团队,由队长或者指导老师自行规划。学校要求各个团队在活动中拍摄照片和加强新闻宣传。各团队的实践照片与申报时填写的实践期限将作为学校对指导教师工作量认定的凭据,列入教师的考核体系中。

(3)评价与表彰阶段

A校要求各个团队的实践过程及成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调研报告的质量将作为各个团队最为关键的评价标准。由各专业教师组成评审会评审,但不要求由实践团队做现场汇报。最后依照调研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奖评优。

二、A校与S校在实践教学上的差距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定位上的差距

通过分析S校的案例,不难发现其教学目标和定位都较为明确,S校以问题儿童的功课辅导和心理疏导为契机,重在提升本校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更倾向于把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教学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慈善活动。相较之下,A校社会实践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比较模糊。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志愿服务和服務学习之间的区别。服务学习研究者认为前者侧重于服务,后者则更侧重于学习。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应当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经验的积累及对问题的反思,其定位应更倾向于教学。然而,A校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将社会实践设计成了六种不同的志愿服务而非专业教学。此外,A校的社会实践虽然有着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宏观目标,却缺乏与学生专业相契合的具体目标。单纯强调学生在社会中的体验,缺少让学生施展专业技能的情景设计。再次,在组织上,A校的社会实践仅由该校的共青团委员会承办,缺少相关教学部门参与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的设计。显然,教学部门的参与将有助于A校的社会实践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使社会实践更加具有教学意义。

(二)项目内容设计上的差距

两者在项目内容设计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实践内容与专业理论的契合程度上。S校在设计服务项目时,将服务学习任务的分工与专业对接,既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也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S校之所以在教学项目设计中能做到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际相契合,主要因为该校采取以杜威的工具主义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工具主义理论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的各种情景中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反过来验证知识的有效性,积累经验,形成新的理论。因此,服务学习着重强调学生要在不同的社会现实中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如何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另外,根据杜威经验学习理论中的连续性原则,有效的学习体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必须使学校和社会、身与心、做与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4]。如果学习没有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那么这种体验的连续性就会被中断,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A校的社会实践项目缺少具体的实践学习计划,也缺少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至于实践内容与专业理论脱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教育要更加面向人人,更加因材施教[5]。这需要应用型高校在确定第二课堂活动主题时,善于根据社会热点和学生的专业差异进行设计,更加具体,充分发挥实践主题的引领作用。虽然A校将可申请的活动主题分为六种,从表面上看,选择比较多样,但是在实质上仅是将主题分成了六类志愿服务而非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分类。这使得学生在确定具体课题时对社会热点把握不准,不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如果A校能像S校一样将活动主题与专业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确定具体课题时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需求。

(三)项目流程设计上的差距

1.申报流程

对于实践团队的申报,A校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寒假活动中来,要求人数须在8人以上。但是由于规模庞大,申报数量众多,缺少一套可以有效衡量团队里每一位成员贡献的标准,以至于存在走捷径的漏洞。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加实践学分,在团队中只是挂名。这使得该设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了规模效应,但实际上很多学生没有实质性地参与进来。反观S校的项目人数较少,方便控制。S校首先在学校层面进行社会调查,把握社会热点,能根据社区需求设计目标和内容。再由学校统一招募,团队人数被控制在学校可以把控的程度。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角度来看,S校将团队人数控制在12人,有利于安排教师针对团队中的每一位学生进行精准指导。

2.项目环节

A校缺少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环节。第二课堂教学对应用型高校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的提升又得益于学生能有更加科学的指导理论。S校将经验总结设置为每周一次,除了总结反思的频度增加以外,也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环节加入到每周的总结大会中。S校组织12名示范生反思,既注重他们的自由发言,也注重刻意引导他们朝着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思考。如此有方向地引导学生反思,会比浅谈自身的感悟更有效率,更容易形成新的认知。反观A校的总结环节,则被安排在整个实践过程的最后,在时效上具有滞后性。在形式上只是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悟,这种感悟只停留在经验阶段,缺乏指导教师现场指导,也不利于学生将经验转化为理论。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对社会的认知只能停留于社会的表象,无法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而这种规律性的认知过程就是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实践结束后需要及时有效的总结。这种有效性则体现为让学生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并能在未来生活中指导自身的实践。就项目评价标准而言,A校对社会实践的评价只是单一地以调研报告为评判标准。这种评判导向会导致诸多的形式主义。比如,学生会将精力更多地花在书面报告上而非实践过程。评价标准没有将学生在活动中的社会担当、社群意识、总结能力等指标纳入到评价标准中来。另外,评分人员多为学校教师缺少社会人员的参与,而S校则邀请多方面人员参与对学生的评分,评价标准也更加多元。

(四)行业依托程度上的差距

S校安排了职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关培训,社区也会提供一部分有关岗位用于学生的服务学习。A校的寒假实践往往缺乏社区、政府等社会主体的参与或者参与程度不高,以至于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只是作为一名志愿者输出劳动,缺少足够的行业依托。

美国高校的学生常常被安排在与其专业相关的社会情境下进行体验学习。很多国外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职业背景的培养,对学生往往有职业岗位作为依托和累计超过1000小时的实践教学要求[6]。

遗憾的是,国内除了工程机械、医学等少数专业的学生有固定的实习场所外,像A校这种管理类专业居多的应用型大学,往往缺少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后果就是在开展类似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地点往往需要学生自行联系或是指导教师安排。由于个人的资源是有限的,大部分实践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学校可以与政府、企业合作,那么每年的寒假实践就有了很好的行业依托,社会实践也能很好地与学校专业对口,真正做到服务学习。第二课堂教学离不开学校、政府、企业的三方合作。然而在校、政、企三方之间的人才联合培养中,三方共享到的利益却不明确。利益是校、政、企三方联动的纽带,利益不明确则导致政府和企业在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持时积极性不高[7]。其实校、政、企三方的共同利益点就在于学校的人才输出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了这一点,才能让政府和企业有更大的动力为学校第二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显然,A校的寒假社会实践设计缺少社会、政府的参与,没能将社会实践与社会行业需求结合到一起。

三、S校实践教学对完善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的启示

S校的服务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社会责任感及社群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制定教学目标、准备计划、经验总结等阶段的机制设计,对我国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结合其经验,提出以下完善我国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和定位要更加清晰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对服务学习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其中着重突出了培养公民意识、满足社区需要、融入学术课程,总结经验等教学目标。因此,我国应用型高校也需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明确第二课堂教学的教学定位和目标。首先需要成立專门机构来研究,如成立第二课堂教研组。另外,定位和目标要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8]的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目标和定位,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坚持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二)内容设计上要符合社会实际和专业教学需要

1. 主题设计

就第二课堂教学的主题设计而言,应该集中学校的优势资源对每年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并筛选出与学科专业有关的实践主题。这个主题既要满足时代的特征,还要与时下的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

2.实施个性化教育

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试和培训,将职业心理测试纳入到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兴趣。

3.教学内容

要结合先前确定下来的教学目标和定位,将实践内容按照专业、年级的差异进行模块化分类[9]。可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职业模块三类。基础模块主要指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培训等。专业模块则是培养学生形成关键性的专业技能,通过设置专业课程内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每一次实践中能至少掌握一到两个专业技能,初步具备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模块则是面向那些经历过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训练的高年级学生,通过学校与政府、企业合作搭建的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薪资制的全顶岗实习和半顶岗实习,实习周期可多样化,实习成绩可作为应用型高校学生的毕业考核标准。

(三)加强项目流程规范化建设

1.将第二课堂教学流程项目化

通过招标的形式,由学生按照兴趣申报相关模块项目,并交由学校审批。对于招募的团队数量应当依据实际作出一定的限制。这个数量限制的原则应当是以学校可以控制的范围为准,数量不能太过于庞大,否则不利于差异化教学;同时数量也不能太少,以免缺少规模效应。

2.要增设经验总结和公民教育环节

多数应用型高校对于第二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和结果,对学生经验总结的重视程度较低,而且只注重第二课堂教学功利化的一面,却忽视了公民教育。这导致了当下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利导向性太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动力更多是因为获奖评优,而缺少对知识探求和回报社会的原动力。

3.建立第二课堂教学动态评价机制

第二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应该是一个动态、双向的评价过程,同时也是让教师能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自觉进行实践学习的制度保证。首先,该机制需要跟教师日常绩效考核挂钩,把第二课堂实践成果与科研成果一同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标准,从而提高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其次,由社会其他主体和学生根据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工作态度、方法等方面进行打分。最后,要与学生在校学分挂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四)形成校政企长效合作模式

上文分析了政府和企业可以为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提供行业依托。针对校政企三方在合作过程中共享利益不明的问题。首先需要学校成立相应的校政企联动部门,专门负责学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要将第二课堂教学目标与政府、企业行业需求进行整合,牢牢抓住三方在人才培养上的共同利益点。这就需要高校的校政企联动部门与上文中提到的第二课堂教研组共同制订符合政府和企业需要的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将在校学生第二课堂教学合同化,使得学生既能够在政府、企业的实习岗位中磨砺技能,又能给予学生相应的经济待遇,同时又能满足政府、企业的人才需求。

四、结语

借鉴服务学习的项目流程、规模设计和经验反思机制的经验,使我國应用型高校的第二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实战经验,掌握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在实践中检验课堂上所习得的理论,发现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样的第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将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教师也不再是强制性地灌输知识,而是针对学生在实践中的疑问,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并从经验中再次提炼出新的知识理论体系,用以指导学生未来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Biling.ResearchonK-12School-BasedServiceLearning:theEvidenceBuilds[J].PhiDeltaKappan,2000(81):659.

[2]周家仙.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4.

[3]黄孔雀.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实践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12):95.

[4]游住然.杜威哲学与当代美国服务学习理论[J].求索,2009(1):11-112.

[5]刘潇翰.中共中央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6]刘璟.基于服务学习模式的社会创新培养与教学思考:以金融、贸易类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4):89.

[7]丰云,张向超.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校政企合作长效模式构建:以湖南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7(3):69.

[8]王珂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9).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

[9]王伟芳,景永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下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本科经管类专业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60.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