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02周志雯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实践小学

周志雯

【摘  要】  当前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教学资源不够充裕、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等,这些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与反思,并且要有针对性地找到完善革新策略:构建专业化师资团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新时代;小学;教育;实践;问题;对策

新时代下小学教育实践中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有的问题会被老师注意到,有的则会被忽略。这些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与反思,并且要有针对性地找到完善革新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小学教育工作更好地展开,能够让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得到有效落实,并且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素养。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小学阶段各门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果不能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向和教学目标,各门课程教学的作用将难以凸显。因此,就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典型问题应当充分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推动小学阶段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

一、当前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从目前很多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首先问题是师资力量的薄弱。在很多地区的小学里现有师资团队是十分有限的,不少学校在师资队伍匮乏的背景下会需要同一个教师任职多门学科的教学。比如,语文教师同样需要负责思想品德的教学,数学教师则要兼顾科学或自然学科的教学。这不仅极大分散了教师的注意力,让教师有过重的教育负担,这也难以让教师专注地研究一门具体课程的有效讲学。这样的背景下使得很多课程的授课都变得比较随意,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也会大打折扣。

2.教学资源不够充裕

不同课程的教学对于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的要求会有所差异,高质量的办学背景下需要就各门学科常用的教学资源和工具给予良好提供,这样才能够让教师的课堂组织与构建质量更高。但是,很多小学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目前不少地区的小学连多媒体都还没普及,教师不得不仍然采取非常陈旧的授课方法和课堂组织模式。这些都会直接阻碍课堂教学实效的发挥,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吸收的效率降低。这些问题都应当充分引起重视,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与革新策略。

3.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

不同的学科不仅有不一样的教学侧重点,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素养也会存在差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模式和标准非常重要。很多小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仍然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利用成绩这个单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这显然不是科學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也会阻碍学生学科能力素养的激发锻炼。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往往关注的都是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导致小学生的主科学习压力非常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反对小学科学课程往往并不重视,也没有具体严格的考核,学生的科学素养一般都不高。教学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的不合理,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效果的发挥,也会阻碍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二、改善对策研究

1.构建专业化师资团队

结合目前很多小学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典型问题,很有必要逐一形成完善革新对策。首先,小学应当构建专业化的师资团队,要扩充现有教职员工的数量,提升教师整体的质量。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实施手段。其次,学校应该采用各种途径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招录专业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然后,运用市培、省培等培训机会,组织科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科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为提升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另外,加大投入,配备科学课程必需的设施设备,为科学课程的实验提供有利条件。只有加大专业化师资团队的建立,并且丰富现有教学资源和设备,这样才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实践基础,也会让各门课程的授课质量得到整体保障。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形式仍然十分单一,因此教学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做出革新,并且从具体的课程特征和学生的学科能力出发,构建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法。以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植物怎样度过一生》一课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有声有色的视频非常形象生动,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有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做实验,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观察一粒种子生长过程,写好观察日记,体验学习乐趣。这种基于实践展开的探究方式会带给学生更多实质性的学习收获,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背景下大家也会加深就课本内相关知识原理的掌握程度,这才是教学实效的体现。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当加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给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强化。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时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考试或者测验成绩为参照,教师要多看到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和状态,要看看学生是否有积极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小学时期各门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也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时很有必要关注的内容。科学合理且人性化的评价标准不仅能够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这也能够丰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综合收获。

【参考文献】

[1]施茂枝,谭德君.“四性”耦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建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1).

[2]黄正平.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9(04).

[3]王智秋主编.小学教育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4]关文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构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5]韦毅.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四个取向[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02).

猜你喜欢

新时代实践小学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