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单亲妈妈双手撑起一个家

2020-03-02吴志培

理论与当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造林子女

吴志培

安于本分,面对困难却从不服输;充满信心,面对挫折却从不退缩;矢志不渝,面对贫穷却另辟蹊径坐山靠山——她就是黎平县九潮镇宝寨村五组的普通农民杨妹竹。

生于1970年的杨妹竹,不仅坚强而且还很善良。自从与丈夫吴正忠结婚后,就一直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无论是管理山林、耕耘农田,还是培养子女读书,她都尽心尽力地坚持,全心全意地支持,不遗余力地拥持,展示着一名70后农村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19年1月18日,杨妹竹的丈夫吴正忠因患肠梗阻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失去了色彩。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杨妹竹措手不及,因为对于她来说原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沉重的打击令其终日以泪洗面,留给她的不仅仅是悲痛,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杨妹竹有三个子女在学校念书。儿子吴方武现于贵州大学林学系就读。女儿吴彦在湖南衡阳理工职业学院就读,吴冬在黎平县第四民族中学就读。丈夫去世后,三个子女的上学与生活重担就全部压在了杨妹竹一个人的身上。

从没进过学校的杨妹竹,面对困难从不怯懦,勇于肩负家庭的重担,尽管经历很多艰难困苦,依然积极面对生活,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含辛茹苦培养子女读书。子女念书高额的生活费用,她丝毫不敢松懈,把生活上、物质上、精神上所有的压力当作是一次人生历练,一次人生“大考”,强忍痛苦每天起早贪黑,为家庭的生计奔波忙碌,默默地撑起一个家。

丈夫去世家庭顶梁柱没了,子女上学生活来源怎么找?难道眼前的困难她就这样消沉下去吗?不,她要靠自己的努力摆脱一切困难。在苦苦的思索中,望着高高的大山,望着窗前的雨雾,她坚定了信心找到了答案。勤劳勇敢的她,眼睁睁地看着家庭的落魄,经过痛定思痛后并没有难过、没有悲观、没有消沉,反而坚强起来。她依托家里的林地资源,积极向林业主管部门申报造林项目,决定发展林业经济,攻克家庭时艰。2019年春,丈夫刚刚去世,在申报造林项目成功后,她化悲痛为力量,同时为抢抓季节,趁子女尚未开学之机,她带领子女风里来雨里去上山植树造林,以此通过获得国家的造林补助来解决家庭及子女的一些用度。那一年,她共造了150亩的杉树林,按照国家造林补助标准计算,她共获得国家造林补偿30000余元。

杨妹竹生在农村,嫁在农村,但并非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植树造林尊重自然,尊重科学。从没进过校门的她,面对自家的山地资源,早就萌生了一个科学的“规划”。为了实现这个“规划”,她鼓励她的儿子吴方武报考贵州大学林学系,并将自己儿子所学的林业专业知识全部发挥到自家的造林地上。在她的造林地里,充满着科学的空气,造林整地、打穴规格、种植密度、苗木成活率以及抚育管理等均堪称全村典范,她造林地上的林木长势十分喜人。在杨妹竹的心目中,山地就是她的“生命线”和“金饭碗”,手捧着这个“金饭碗”,就必须要“植树见树”“插柳成荫”“造林成林”,必须要过上好日子。

杨妹竹生活注重言传身教,倡导省吃俭用。她除了严格要求自己以外,对于子女也一直坚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她约束子女在生活上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对于生活开支她控制得非常严格,生活用品坚持能省则省、能用则用,她一件衣服居然穿了上10 年,上面有好几个补丁。她注重家风家教,重视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经常教育子女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身为家长,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子女,注重正面引导子女,不但教育子女学习文化知识、激发子女的求知欲望,还教育子女热爱劳动,注意道德品质修养。在她的熏陶下,她的子女,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她的儿子吴方武从小就立志林业、热爱林业,现于贵州大学林学系读大三,由于儿子刻苦钻研植树造林技术,在自家造林地上也有了“用武之地”,成为全村植树造林的“好标兵”。

无论在自己的家中,还是在群众的眼中,杨妹竹都有一个好口碑。对待父母,她孝敬有加;对待亲朋,她以诚相待;对待邻里,她满腔热忱;对待社会,她乐于助人;对待丈夫,她相敬如宾;对待子女,她从小就教育他们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在杨妹竹居住的寨子里,有个婆婆(现年87岁)丈夫去世,女儿远嫁他乡,目睹婆婆孤苦伶仃,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与生前的丈夫做好思想工作后,毅然决然将这位婆婆接回家里赡养,尽了晚辈的赡养责任。这位老人在杨妹竹的家里一住就是二十三年。在这二十三年里,杨妹竹对老人的照顾无微不至,每天劳作回家都陪老人聊天,唠唠社会上有趣的事,向老人分享外面世界的精彩,让老人在生活上津津有味、在精神上得以慰藉。她对婆婆的关心和爱护,老人都铭记于心,老人对她也是关怀备至,疼爱有加,经常忍着腰腿的疼痛帮她做饭,料理家务。

杨妹竹是一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农村妇女。三个子女入学,丈夫不幸辞世,杨妹竹目前却没有欠下任何债务。她靠什么呢?她靠的是她玩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2019年春季造林结束后,她立即联系侄子吴方志,日夜兼程奔赴湖南长沙,毅然做起了钢筋工,由于她勤恳做事,诚实劳作,业主对她十分赏识,每月付其工资达4000余元。手捧着4000余元的月薪,杨妹竹喜出望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因为在她的心中,子女读书又有了新的希望。

“杨妹竹务农一辈子,她深知文化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子女的教育,她总是乐呵呵地说‘再难也要供子女上学’。”九潮镇宝寨村五组保洁员陆勇说道。

面对困难,杨妹竹自力更生、一手操持,用辛勤的双手将苦日子过成“甜段子”。杨妹竹是宝寨村的贫困户,目睹她家的境况,宝寨村两委及杨妹竹所在的村民小组为助其渡过难关,同意评议其为低保对象,助其“跨沟过坎”。可是,善良的她,知道这个事情后,却说我的困难是暂时的,现在我的子女读书还有国家助学贷款、教育扶贫和国家助学金,等到子女们毕业了一切就过去了,我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比我更困难的家庭。宝寨村两委考虑到杨妹竹家庭的实际困难,在村组评议通过后,仍然将其列为民政兜底对象报送九潮镇政府。

“杨妹竹家所在的地方是宝寨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九潮镇最偏远的一个自然寨,海拔1000米气候比较寒冷,农作物产量也比较低。面对这些自然地理条件,杨妹竹极力思变,叮嘱子女努力学习,力求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现在她的次子正在贵州大学读大三,长女在湖南衡阳理工职业学院读大三,次女在黎平四中读高三,这三个孩子的执着与这个母亲的‘鼓励’‘毅力’‘坚持’有着直接的关联。”宝寨村民委员会副主任胡必志说道。

杨妹竹十分珍惜土地资源。哪怕在她的田地中有一丁点零星空地,她都要“见缝插针”,从不轻易闲置,力争把有限的资源变成无限的资产,力争把有限的土地开发出“无限的价值”。如今,正值疫情关键时期,杨妹竹外出务工之前,她放心不下她的新造林地,每天坚持带着他的子女冒着寒风细雨上山抚育锄草,以促进林木茁壮成长,助其快速走上致富的道路。

杨妹竹面对挫折、面对不幸从未自暴自弃。她以积极的思想,活出了精彩、活出了价值。她用自己的言行,既给那些像她一样遭遇不幸的人,也给那些消极对待人生的人,上了一堂励志课,发挥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造林子女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校徽见证贵州大学百年历程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