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县方言中的“倒”
2020-03-02杜芊
杜 芊
(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文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东南与四川青川县、平武县接壤,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九寨沟县,北接武都区,面积4 994平方公里,总人口24 万多人,县内人口绝大部分是汉族,间有一部分白马藏族,共辖14 镇、5 乡、1民族乡,305 行政村。根据张盛裕等人的划分(1986),文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1],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镇及周边乡镇的方言。
文县方言的“倒”用法多样,它既可以作方位介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在”,也可以作助词,包括体貌助词、语气助词两种,表示“先行、持续貌”及“嘛、吧”等语气,还可以作副词表修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另外,它常放在数词后面作量词,相当于普通话的“次、遍、趟”,还可以用作被动句的标识,相当于“被”。上述用法,部分是西北汉语方言中“倒”的普遍用法,尤其是秦陇片的多数次方言片中,也有部分是文县方言中独特的用法。
本文就文县方言“倒”的用法进行描写,并对其进行语法分析。“倒”在这里只是一个记音字,本字不明。本文语料均来自文县方言城关口音,为田野调查时所收集。
二、“倒”的结构类型
(一)“倒”的介词用法
文县方言中的“倒”用作介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在”,后面跟处所、方位词语,既可以表示事物存在的位置或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也可以表示事物、动作移动的终点,这一用法在官话方言中常见。具体情况如下:
(1)刚才有块人找你来,你么在屋里,他就把给你带东西放倒桌子上了。(刚才有个人来找你,你没有在家里,他就把给你的东西放在桌子上了。)
(2)你把书包掉倒地上老。(你把书包掉在地上了。)
(3)都过去这么些天老,你该好好歇哈老,快坐倒沙发上去。(都过去这么久了,你应该好好休息了,快坐在沙发上去。)
(1)—(3)中的“倒”,既有普通话“在”的用法,又兼普通话“到”的用法。一般放在动词后面,构成“V+倒+NP”结构,并与“来或去”二字共现。
(二)“倒”的助词用法
“倒”在文县方言中用作助词,主要有两种情况,即体貌助词和语气助词。
1.体貌助词“倒”
关于“体貌”一词及其所映射范围的界定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戴耀晶(1997)将“体”分为两大类六小类,两大类是完整体和非完整体,六小类是现实体、经历体、短时体、持续体、起始体、继续体[2]。陈前瑞(2003)把汉语体貌系统定义为一个由情状体、阶段体、边缘视点体、核心视点体组成的四层级系统[3]。本文结合前贤研究与文县方言的体貌状况,将文县方言“倒”的“体貌”系统分为先行体和持续体。
第一,表先行体。文县方言的“倒”表先行体时其句法位置一般在动词或动宾短语后面,表示事件发生的次序,即先有“倒”所代表的事件,后面才可能有其他事件的发生。如:
(4)你先嫑说话,等我说完老倒。(你先不要说话,等我说完了你再说。)
(5)我不想去找她,等她情绪稳定老倒。(我不想去找她,等她情绪稳定了我再去找她。)
(4)(5)中的“倒”有“……再……”之意,且一般出现在句末,前面常有两个词出现,分句句首用“等”,“倒”之前用相当于普通话“了1”(普通话里的“了”有两种,即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的动态助词“老”,二者意思相同,只是在方言里发生了音变。“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成为事实。如果不用这样的结构,就会表示成“……再说”,即会把“再说”放在句末,且“再说”与“倒”不共现在一个句子里。
第二,表持续体。文县方言的“倒”表示持续体时句法位置跟表先行体的用法一致,但句末常加上语气词,且这个语气词不能省略,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实施。如:
(6)隔壁子王师傅说老,他这阵儿在加工电器倒哩。(隔壁王师傅说,他这会儿在加工电器着呢。)
(7)快要办稻子老,大家都在借家私倒哩。(快要开始收水稻了,大家都忙着借工具呢。)
(8)你做啥倒哩?哦,我在收拾房子倒哩。(你在干吗?哦,我在收拾房间着呢。)
(9)小张正唱歌唱滴欢倒哩,可能是劲张过猛,突然呛了好一哈子。(小张正唱歌唱得好着呢,可能是太过用力,咳嗽了好一阵子。)
(6)—(9)的“倒”相当于普通话的“着”,其位置比较固定,不管动词所带宾语是否为单一宾语,都出现在宾语后面,多宾语的时候则出现在第一个宾语后面,表动作或状态在持续。此外,文县方言中还经常用“V倒V倒就……”来表示动作的伴随与进行,也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中发生了某种变化,此时的“V”后省略了宾语,这种句式常用于对话体或者句子的焦点、话题为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共知的语言环境,“倒”不和宾语共现。如:
(10)外几块人说倒说倒就打开架老。(那几个人话说着说着就开始打架了。)
(11)刚把酒摊子给收拾干净,外些个人喝倒喝倒就吐老。(刚把喝酒的地方收拾干净,那些人酒喝着喝着就吐了。)
2.语气助词
语气词的作用就是表示说话人当时的状态及情绪,常用在句末,也出现在句中主语、状语后面有停顿的地方,普通话里主要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词[4]31。文县方言里的“倒”常用在陈述句末,相当于“吧、嘛。”如:
(12)热头这么大,你就好好在屋里歇气倒。(太阳这么大,你就在屋里好好待着休息吧。)
(13)他说过他一哈要过来哩,我们就再等一哈倒。(他说他一会儿要过来,我们就再等等他嘛。)
(12)(13)中的“倒”出现在陈述句句末,表示说话人对已知事实的强调,使得句子所要表达的问题更加清楚明了,也略带说话人自己的情感态度,有些微的请求、祈使等语气,赋予句子理性意义之外的色彩。
(三)“倒”的被动用法
被动句是普通话中常用的一种表达,其突出标志就是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叫、让、给”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一种主谓句[4]92。同普通话相似,文县方言中表达被动的句式常用“叫、让、给”,而少用或者几乎不用“被”字,尤其是老派文县人。与此同时,“倒”在文县方言里也是一个常用来表被动的词。
1.NP1+倒+NP2+V
(14)他的几捆柴倒贼娃子偷老。(他的几捆柴被小偷偷了。)
(15)外刘家人带小娃倒外前跑来的狗咬老。(刘家小孩被外面来的小狗咬了。)
(14)(15)中的NP1 表示受事主语,NP2 表示施事主语,V表示动作动词,同时句末一般有相当于普通话了1的动态助词,且必须出现,否则句子不成立。
2.NP1+倒+NP2+V+C
(16)拖拉机倒队上滴人开走了,说要集体去干活哩。(拖拉机被队里的人开走了,说要集体征用去干活。)
(17)他今年种带庄稼全部倒老鼠吃完老。(他今年种的庄稼全部被老鼠吃光了。)
(18)地上带树叶叶子全部倒风给你吹到院坝里老。(地上的树叶全部被风吹在你院子里了。)
(19)一天干脆不见人,你赶紧去人家屋里,派来叫你的娃都倒她妈说来几次老。(一天都不见你人,你赶紧去人家家里,派来叫你的娃娃被她妈妈讲了几次了。)
(20)我看你能把啥干好,外们容易带一块事情倒你弄得硬难过滴。(我看你能做好什么事情,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被你弄得这么复杂。)
(21)他的感情倒外女子伤透老。(他的感情被那个女生伤透了。)
(16)—(21)中的被动句,相比较于例(14)(15)来说,多了一个补语成分,补语成分常由动词短语或一般主谓句来充当,可用来表示趋向,例(16);表结果,例(17);表处所,例(18);表数量,例(19)。也可以由形容词来充当,表情态,例(20);表程度,例(21)。
3.NP1+倒+NP2+状语+V
(22)他公司带财产倒手底下带几块人悄悄转移老。(他公司的财产被手下人悄悄转移了。)
(23)湖边上带房子倒这大洪水全部淹老。(湖边的房子全部被大洪水淹没了。)
(22)(23)中,状语不仅位置灵活,既可以位于“倒”之前,也可以位于其之后,而且无状语标志词“地”。此外,相比较于普通话的“被字句”,当能愿动词和表时间、否定等的副词作状语时,其位置也可前可后,而普通话中则很固定,必须位于“被”字之前。如:
(24)阿门带还没看戳老李,他阿吧倒他屋里人绊住了。=阿门带还没看戳老李,他倒他屋里人绊住了阿吧。(怎么没看见老李,他应该被他家里人拉住了。)
(25)家长会上,她么有倒老师表扬。=家长会上,她倒老师么有表扬。(家长会上,她没有被老师表扬。)
(26)外块事情已经倒她晓得老。=外块事情倒她已经晓得老。(那件事情已经被她知道了。)
(四)“倒”的量词用法
文县方言的量词,常见的有名量词“个、件、块、双”等,动量词“次、趟、回、遍”等。但有一类较特殊,当地人也常用作口语交流,这就是具有多种用法的“倒”,不过在文县方言里只用作动量词。
(27)你耳朵也太不灵老吧,外都叫你好几倒老。(你耳朵也太不好了吧,别人都叫你好几次了。)
(28)他为老办娃带入学问题,不知道来来回回都跑教育局多少倒老。(他为了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不知道来来回回跑去教育局多少趟了。)
(27)(28)中的“倒”位于数词之后,构成数量短语作补语。另外,它还可以重叠,组成“一倒一倒”或“一倒倒”式,作状语。如“你就一倒一倒/一倒倒带把外电视剧看”。(你就一次次地把那电视剧看。)用来表示次数多。
(五)“倒”的副词用法
文县方言中“倒”也常用作副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
(29)虽然外么挣下啥钱,可外把屋里收拾得倒亮堂。(虽然他没挣下什么钱,可他把家里收拾得很好)。
(30)他屋里出来点事情,我倒愿意给他解决,就是人还么给我说。(他屋里出了点事情,我很愿意帮他,可是人家没给我提起这件事。)
(31)你看,这娃长滴倒心疼,我硬爱得么法。(你看,这个小孩长得很可爱,我特别喜欢。)
(29)—(31)中的“倒”,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用“很”来替换,强调说话人满意、欣赏、喜爱等的感情色彩,常用来搭配积极的行为。
三、结语
“倒”在甘肃文县方言中含义丰富,可以作方位介词、助词、量词、副词以及被动标记。其中用作方位介词时相当于普通话的“在”。用作助词,一是表“先行、持续”貌,二是表语气,相当于“嘛、吧”。用作量词,且只作动量词,等同于“次、遍、趟”。用作副词,在句中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意义与普通话的“很”相当。用于被动句中,与普通话中“被”字句的要求略有不同,表现在能愿动词以及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的位置上可前可后,而普通话中则只能位于“被”字之后。
关于文县方言“倒”的来源和本字,莫超(2004)在白龙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一文中认为“倒”是“着”的音变,来源于中古的“著”[5]。李蓝(1998)认为西南官话中表持续的“c 到”的本字就是“到”,并结合已有语言材料提出,这种用法可能是源于赣语,明清两代的江西、湖广移民将其带到了西南地区[6]。上述学者的讨论都是将“倒”的来源与其助词用法相联系而得到,尤其是在表示动词体貌这一方面。文县方言中的“倒”除了表示体貌助词外,还有其它语法意义。笔者认为在表示体貌助词、方位介词方面,文县方言的“倒”应该来源于“著”,这在古文献中早有记载。梅祖麟(1989)举例《世说新语·德行》:“长文尚小,载著车中。”《三国志·魏志·董昭传》:“以权书射著围里。”并表示“著”在静态动词后面意思是“在”,动态助词后面意思是普通话的“到”[7]。这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如此,用普通话的“在、到”都能将其替换,且意义不变。至于文县方言“倒”的量词、副词、语气词以及被动标记用法的来源,文章尚未得到相关文献资料的证实,但结合语言系统的整体性来说,“倒”的这些用法应该是有其共性的,读音相同其来源在某些方面也应该有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