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认知和科学实施城市智慧警务战略
2020-03-02张跃进
张跃进
(公安部公安发展战略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000)
城市智慧警务发展可谓方兴未艾,几乎每一个城市警方都在积极作为,也确实为警方依法履职提供了新的动能,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治安稳定,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建设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方面,日益显示和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在认知和组织推进智慧警务上存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一些城市智慧警务的发展。新时代的城市智慧警务建设,必须以生态学原理和辩证的视角来认知,并有效运用战略管理的方法,更加有序有力地组织推进,更好地助力警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客观评估智慧警务建设现状
理性地回顾历史和评估现状,并从历史与逻辑、现实与未来的辩证视角来认知智慧警务发展,有助于更加自觉和有针对性地组织推进城市智慧警务发展。
(一)智慧警务发展历程的启示
智慧警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警务发展形态,是通过综合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感测、分析、整合各类警务信息资源,统筹各类警务应用系统,通过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警务需求做出明确、快速、高效、灵活的智能响应,为警方依法履职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和警务运行机制,大大提升了警务效率和效能。从单机版的警用计算机到公安信息化、警务大数据、智慧警务,智慧警务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又不断跳跃发展的历程。回顾智慧警务的这些发展历程,至少应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智慧警务伴随着新兴科技发展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现代信息化已经进行了三个阶段,即计算机、互联网和大数据阶段。我国智慧警务伴随着国际国内新兴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同样经历了这三个历史阶段。自1982年苏州警方利用单机版计算机成功破获一起“豁嘴”嫌疑人犯罪作案案件之后,全国警界警务信息科技建设与应用发展迅速,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单机版到局域网直至全省全国公安通信及计算机网络建设与应用。进入90年代,随着人口信息、交通管理信息、出入境信息等信息系统的先后上网运行,公安部启动全国犯罪信息中心建设,网络科技手段在全国警界广泛应用,直至2015年初,全国公安机关先后成功完成了“金盾工程”一、二期建设。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更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2010年以来,从部分城市到全国各地,城市警方普遍响应并积极投入到智慧警务建设中来,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南京等许多城市智慧警务发展已初具规模。可见,没有新兴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智慧警务的发展,智慧警务建设也必须紧盯新兴科技发展趋势,更加自觉地借力发力。
二是有效解决警力资源不足与繁重警务任务突出矛盾呼唤智慧警务。比较而言,在每一个城市的党政机关中,公安机关是最早也是新兴科技建设与应用最好的部门。究其原因,更大程度与警务任务繁重而警力资源不足矛盾突出不无关系,而且因为矛盾突出就迫切需要改革创新破题增效,以此来缓解矛盾,更好地依法履职。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就成为各地警方改革创新的主要抓手和动力所在。警务改革创新特别是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智慧警务发展来进行,其主旨是通过智慧警务发展迅速改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把有限的警力资源从大量的人工作业中解放出来,并提质增效。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城市智慧警务发展必须始终以新兴科技手段建设与应用来提质增效,不断突破制约警务发展的难题,真正实现科技兴警。
三是日益增加的警务风险和防控压力倒逼智慧警务。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经济保持着稳中求进的态势,社会大局稳定。但是,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初中央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学习会上,专门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警方要为防控各类风险依法履行好职责,很重要的是借助智慧警务的建设与应用,进一步提升对各类风险的预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防控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警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总之,在防控各类风险的压力面前,唯有强化智慧警务的建设与应用,才能有实力有能力依法履职尽责。
(二)智慧警务已经成为警务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以警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构成的智慧警务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和发展前景。
一是初步改变了警务战斗力生成模式。过去,各项警务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靠警力拼体力,现在几乎所有的警务工作都用上了科技信息化和警务大数据,大量的人工作业已经由科技来替代,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效率高。比如,借助大数据智能识别加人工研判,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够获得过去要几十人、上百人靠大量人力付出才能获得的情报,而且更加精准,真可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二是显著提升了警务运行质态。过去,警务治理往往是“被动反应”“突击式”“粗放型”和“人海战”,现在逐步实现对于各类社会稳定和治安问题的预测预警,情报信息既快又准,行动主动有力、效果精准到位,基本可以避免被动应付、仓促行动、突击频频、收效甚微和容易反复等问题。过去,警务工作的实际效益与所投入的人财物之比比较低,即投入很大但产出相对较少,现在借助科技赋能,同样的人力物力投入所产生的警务效益显著增加。无论是情报信息还是落地行动都有科技助力,无论是维稳处突、破案打击、治安防控、安全监管还是服务群众等都仰仗科技支撑,警务运行的高科技占比和效率大大提升。
三是有效增强了警队的实战能力。过去,警方因为手中可以借力的警用设备老旧、技术含量低、手段单一,组织开展警务工作时底气不足能力一般,偶尔干了个“漂亮活(指办成功的事)”比如侦破了某个重大、特大案件,觉得很有面子,自然大力宣扬一番,但实际的实战能力确实有限。现在,各地警方无论是及时准确获取情报信息,还是有效落地查处,都有不俗表现。无论是维稳处突、破案打击,还是有效防控和监管实力能力都“今非昔比”。命案基本都破而且发案越来越少,“八大类”案件侦查破案率都在90%以上,一般侵财型案件的侦破率也都逐年提升,违法犯罪警情也逐年下降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城市智慧警务的建设与运用关系极大。
(三)智慧警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智慧警务建设,除了地区之间、警种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性之外,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系统性不够。既有智慧警务建设设计上缺乏系统性的谋划,也有智慧警务推进中缺乏系统的组织实施。许多城市的智慧警务建设仍然没有走出“烟囱模式”,尤其是一些警种条线仍然游离于全局之外搞建设,追求自成体系,已经建成的许多系统平台也没有很好整合。这样做,不仅必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严重制约了智慧警务发展的进程和质量。
二是战略性不够。主要是智慧警务的建设与运用缺乏打基础、管长远的战略思维。对于一项涉及基础建设、应用体系、运行机制等多方面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缺乏应有的认知,片面追求早见效、快见效。在规划的制定和组织推进中急功近利。或起点不高,缺乏战略眼光;或好高骛远,定位很高,但没有系统的战略规划包括战略目标、重点和策略以及阶段性安排,制约和影响了智慧警务发展的计划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是共享性不够。突出地反映在警务大数据仍然存在“数字鸿沟”。警方内部仍有诸多平台系统没有打通,信息数据不关联不共享;警方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数据方面,更多地强调公安机关的特殊性,只想要人家的数据,而往往以“保密”为由不愿意向其他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数据,等等。“数据鸿沟”的存在,影响了智慧警务发展的生态环境,自然也影响了智慧警务发展的实践环节与价值目标。
四是支撑性不够。主要是一些城市警方在智慧警务发展中忽视相关支撑环境的建设,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新技术等科技本身,而不太注重智慧警务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建设,使得许多与智慧警务发展直接相关的环境要素,诸如先进的警务理念等人文精神培育,有效的警察素质能力培训,科学合理的警务运行结构布局,基层基础建设,科学的机制与管理等,支持力不够。这不仅影响了智慧警务赋能警务的效果,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智慧警务的健康发展。
五是赋能性不够。主要反映在智慧警务给基层警察同仁赋能上不够理想。某市警方智慧警务建设一直得到上级认可,亮点纷呈,但在走访了解中,一些基层民警并不认同,因为他们认为并没有给他们的工作减负,相反各种微信群、警务APP和诸多信息系统日常的维护处理增加了工作压力。眼下,在一些地方的警察团队特别是基层警察同仁中有这样的质疑:“从科技强警到智慧警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宣传反映出来的效果蛮好,但警察的人力消耗并没有降低,加班加点并没有减少,压力并没有减轻呀?”这些基层警察同仁的话值得反思。
二、理性认知智慧警务发展生态
理性认知城市智慧警务发展,主要应在理性分析评估智慧警务建设与运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的原理,研究智慧警务发展相关的诸多因素及其关系与作用,更加自觉地构建有利于智慧警务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智慧警务发展应重视生态建设
生态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有机体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地仰仗其他相关的有机体群和相关的环境条件。智慧警务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因为,智慧警务不是一堆新技术的堆砌,其本身不仅是一个融基础建设、技术集成、运用维护和配套机制于一体的庞大的系统,而且需要系统之外的诸多方面环境条件的助力支持。深入剖析一些城市智慧警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没有有效地构建出良好的生态系统。
一是在智慧警务的构思上,只注重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而很少考虑自下而上的呼应,特别是在如何让智慧警务更多地赋能助力基层、真正为基层减轻压力和解放警力上,为基层考虑不多,听取和采纳基层的心声不够,导致智慧警务建设所需要支撑的动能不足。
二是在智慧警务的技术和设备建设上,只注重上系统做平台,而很少考虑各系统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系统平台的优化整合。每一个城市警方正在运行的警务信息系统平台都数以百计,许多系统平台之间存在内容重复或交叉,智能系统平台技术的集成度不高。
三是在智慧警务数据的互联共享上,只注重了对服务民生项目的数据互联共享,而在警务主业的数据互联共享上做得不够。尽管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打通数据壁垒,但仍然存在数据不互联共享的问题,制约了智慧警务的实际效用和价值评估。
四是在智慧警务运用上,只注重取得的战果成效,而缺乏考虑如何以智慧警务改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功能来催生城市警务运行模式改革,比如哪些警种部门和哪些警务可以以智慧警务来替代,哪些警种部门的功能可以弱化,哪些警种应该加强或新增,以及如何建设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警务发展要求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并以这些警务改革来更好地适应和助力智慧警务发展。
五是在智慧警务的动力源上,仅仅注重技术和系统项目的先进性,而往往忽视建设和运用主体—人的因素。在如何确立先进的警务理念、掌握高科技的知识技能、善于借助科技创新创意等方面,没有很好考虑,如何把“人脑”与“电脑”结合好,尤其是“人脑”有效主导“电脑”更好的赋能上,缺乏先进的思维理念,缺乏对警察同仁必要的培训,也缺乏引导激励警察同仁善于运用智慧警务技术创新创意的机制与氛围,等等。
由此可见,重视解决上述诸多影响智慧警务建设与运用的生态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只有努力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推动与促进城市智慧警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智慧警务建设应处理好的关系
城市智慧警务发展中,应理性认知和处理好诸多关系,而这些关系处理的实质就是构建有助于智慧警务发展的生态环境。主要应该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智慧警务与人文精神。无论是智慧警务的建设,还是智慧警务的应用,都需要在一定的警务理念主导下进行。诸如,智慧警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包括以警为本的理念,这样在智慧警务建设和应用中,就会更多地聚焦如何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和满意的服务,如何更多地为警察同仁压力减负、工作减量和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消耗,使警察同仁们爱上智慧警务并有满满的获得感。反之,只是考虑警务效率提高多少、绩效数字增加多少,而实际上给警察同仁特别是基层增加了负担和压力,仍然没有改变靠经常加班加点来维护一方平安。智慧警务的功能价值首先必须体现在智能预测预警上,不仅要更加精准地预防各类风险和有效地处置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问题,而且可以最大可能地整合警务资源和减少警务资源的无谓消耗,这是预防在先、预防为主的警务理念的生动体现。反之,只关注多破了多少案、抓了多少人等警务绩效数字的变化,则可能背离智慧警务的发展方向。因此,智慧警务要有良好的人文精神来支撑,要有先进的警务理念来主导。
二是智慧警务与改革创新。智慧警务的发展必然催生新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倒逼警务运行方式的改变,这为警务改革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警务改革创新不及时跟进,或者警务改革创新与智慧警务发展贴得不紧,不仅会影响改革创新的进程和质态,而且也必然影响和制约智慧警务的发展。诸如,随着智慧警务的发展,以及“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审批许可等事项越来越少,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定职责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随之对警务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不仅很难依法履职,而且也影响和制约这方面智慧警务的发展。随着智慧警务在情报信息、落地行动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大,如果还是保持现在的层级和警种布局,还是现在的职责分工,不仅警务改革始终走不出“拆拆并并”“加加减减”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很难有新的突破,而且也必然影响和制约智慧警务的发展,等等。可见,智慧警务的发展仰仗有力、有效的警务改革创新。
三是智慧警务与机制建设。智慧警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这项工程的有效推进,关键要靠机制而不是“人治”。诸如,如何通过建立机制来确保智慧警务建设中各级各警种不再各自为政各搞各的,有效实现从一个城市的智慧警务全局出发来统筹立项建设,包括现有系统平台的整合;如何通过建立机制来确保智慧警务所需要的大量基础数据信息采集、共享和智能应用,有效解决智慧警务缺乏数据支撑,特别是缺少来自基层的大量鲜活、准确的数据信息,形成“数据孤岛”和不善于智能应用等问题;如何通过建立机制来推动全体警察同仁积极主动投入到智慧警务建设中来,主动献计献策,提出创新创意“金点子”,自觉地开展运用智慧警务推动警务工作的探索实践,等等。总而言之,智慧警务发展中,一定要重视机制建设,善于运用机制来推动建设与应用。
四是智慧警务与基层基础。智慧警务的发展必然会助力各级各警种包括基层的警务工作,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科技支撑。但是,智慧警务建设中,如果不聚焦为实战特别是基层一线实战服务,没有为基层一线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基础防范管理等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支撑,相反给基层警察同仁增加了负担和压力,无疑会影响基层警察同仁对智慧警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影响到基层基础建设特别是基础信息化,并由此影响到智慧警务平台系统的功能发挥。现在,一些城市警方因为不科学的绩效考核等因素,导致基层派出所及其社区民警基本围绕警务绩效指标“忙碌”,没有足够的警力精力从事基层基础工作并把这些工作的数据信息输入平台系统,以至于基层警务治理此起彼伏,但问题一直反反复复,没有从源头上有效治理和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警务治理,而且也影响了智慧警务发展的进程和质态。因此,必须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城市智慧警务发展的重中之重,聚焦基层基础建设更多的赋能。
(三)智慧警务发展理想的生态模式
纵观一些智慧警务发展健康有序的城市,往往都比较注重构建良好的发展生态,而良好的发展生态又很好地助力了智慧警务的良性发展。良性的智慧警务发展生态模式,主要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
一是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一个城市的智慧警务首先在于其顶层设计,而且这个顶层设计必须是在对自身警务科技发展状况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谋划,良性的智慧警务发展的生态也就在这全面系统的智慧警务顶层设计主导下逐步形成。因为,这样的顶层设计,往往是把一个城市智慧警务发展要达到的总的目标、各项子目标及总目标与子目标、各子目标之间的关系界定得一清二楚;把智慧警务建设的重点及其相配套的方面任务说得一清二楚;把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的理念和思路说得一清二楚;把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的相关配套机制建设要求说得一清二楚,等等。这样的顶层设计,能比较有效地确保城市智慧警务发展健康有序地推进,防止和克服智慧警务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盲目跟风、混乱无序、互不配套和可持续性差等不良生态问题。
二是彼此融合的要素集成。城市智慧警务的要素集成,主要应体现在各智能平台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关联共享。因为,只有各智能警务平台系统互联互通,才能实现数据的关联共享,只有实现了数据的关联共享,才能使各智能系统平台真正发挥和展现其智慧功能。这样的要素集成,在城市警方内部,要求所有的智能系统平台原则上都应该互联互通,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应该关联共享;在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联系方面,应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数据交换平台,及时导入警方可以提供的数据信息,随时获取警方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是坚强有力的警务支撑。如果说智慧警务的平台系统建设是硬件的话,那么助力智慧警务建设的警务支撑就是软件。硬件建设是重要前提和基础,软件则是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体现智慧警务良好生态的警务支撑,主要是先进的警务理念、良好的警察科技素质、科学的警务布局、扎实的基层基础、配套的警务机制。也就是说,以先进的警务理念来主导智慧警务的建设与应用,让智慧警务真正发挥服务人民、助力实战、减负警察和推进警务现代化的“大引擎”作用;以良好的警察素质能力特别是警务科技技能助力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实现“人脑”与“电脑”的完美结合,实现相得益彰;以科学的警方内部运行功能布局适应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城市的警务机关、专业警种与派出所、社区民警四者之间既分工明确合理又彼此通力协作,使各个层面在智慧警务发展中的优势互补、彼此助力;以扎实有效的基层基础来支撑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确保城市智慧警务建立在全面、准确和鲜活的基础数据支持之上,并真正为基层警务治理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撑;以配套的警务机制来规范和保障城市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无论是系统平台立项建设,还是数据采集、关联共享和智能应用都有相应机制来主导和推动,等等。总之,强有力的警务软件支撑是智慧警务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态环境。
四是警察同仁的良好体验。智慧警务效率效能提升最为明显的体现是在服务群众上。许多城市都比较好地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老百姓普遍有了良好的体验。但是,警察同仁特别是基层的警察对于智慧警务功能价值的体验还不够理想,甚至颇有微词,这必然会影响智慧警务的建设与应用。因此,良好的智慧警务发展的生态,必须通过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更多地赋能于警察同仁特别是基层警察。重点要解决维护稳定、反恐处突、防范打击、安全监管和服务群众等主业增强了、效率能力提升了,但警察特别是基层仍然压力山大、人力消耗没有减轻、加班加点依然是常态等问题;解决科技大量投入、实战能力也强了,但依托科技手段加机制源头治理、精准治理不到位以及依然采取突击式整治、运动式执法的传统做法,以至于警察仍然疲于应付,没有真正体验到“科技强警”带来的好处的问题。
三、科学有效推进智慧警务发展战略
智慧警务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和不断推进的系统工程,自然构建有助于智慧警务发展的生态环境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因此,无论是智慧警务本身还是智慧警务发展生态建设,都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按照战略管理要求来推进建设。
(一)确立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战略取向
战略取向往往主导和引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城市智慧警务战略发展自然应该确立科学和正确的战略取向。针对当前城市智慧警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折射出战略取向上的偏颇之处,必须强调在确立战略管理所必须具备的“系统取向”“前瞻取向”“主动取向”和“务实取向”等价值取向之外,重点要确立“先规划后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等战略取向。
一是必须贯彻智慧警务建设规划在前的理念。要先认真进行战略规划,制定和确定好智慧警务建设的“路线图”“施工图”,然后再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既有的放矢,又稳步推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只大而化之地一番构思就抢先建设,搞“先干起来再说”。
二是必须贯彻智慧警务建设多为后人“栽树”“铺垫”打基础的理念。要从智慧警务战略发展的规律、特点出发,多为长远发展考虑,多做对长远发展有利的事,尤其是在智慧警务的建设与应用上,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要祈求立马见效,而应该多作打基础、管长远的努力。
三是必须贯彻“功成不必在我”“久久为功”的理念。要保持“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战略定力,尤其是每一位新上任的警方主要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要前任在智慧警务发展方面制定的规划没有大的偏差,就应该坚持而不应轻易否定甚至推倒重来制定新的规划。对于因为新兴科技的发展变化而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则可与时俱进相应调整和改进战略规划。
实践证明,只有确立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战略取向,才能有效地推动智慧警务及其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二)制定全面系统又管用的战略规划
城市智慧警务的战略规划,是引领和指导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的“布局图”“路线图”,也是具体组织实施的“施工图”。首先,应该明确城市的智慧警务发展在一个相对确定的时间段(5年或者10年)里期待达到的战略目标与愿景。其次,应该明确实现这个战略愿景与目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或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再次,应该明确实现智慧警务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要采取的主要策略和措施。此外,还应该明确实现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的阶段性时序安排,明确战略实施情况的绩效评估方法等。
上海市警方在全面系统制定的智慧警务战略规划中,明确了分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在2018年底前,围绕确保“进博会”安全需要的智慧警务重点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全面建设完成22项智慧警务的基础性项目;2022年及以后,围绕形成“一中心、一平台、多系统、多模型、泛感知、泛应用”的格局,对各类系统平台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这样的战略规划,战略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重点与策略一清二楚,既有方向感,又便于操作。
(三)扎实有效实施战略
城市智慧警务的战略规划再好,关键还要让规划落地,让“规划图”“施工图”真正付诸行动。为此,必须在制定好智慧警务战略规划的同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一是要层层进行思想动员和培训。除了在制定智慧警务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广泛征询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之外,在智慧警务战略规划确定之后,城市警方应先各级领导骨干后全体警察同仁,层层进行传达贯彻,深入解读智慧警务战略规划的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对策措施等要点,动员全体警察同仁,立足自身岗位,积极投入到智慧警务的建设与应用中来。
二是要层层明确任务和要求。各级各部门都应当按照智慧警务发展的总体方案要求,根据各自层面、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要求,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并制定出相应的子方案和实施方案,使智慧警务规划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单位、部门和岗位上。
三是要加强组织推动。在把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纳入一个城市警务工作总体布局的同时,应专门建立智慧警务组织推进的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出征,立项管理挂图作战,定期组织专题分析讨论和检查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并抽调得力的领导骨干专司其职,定期提供建设进度与质量报告,督促各级各部门围绕总体规划认真履职做好工作。
苏州市局在新一轮的智慧警务建设中,全面系统制定了“一、四、五”智慧警务战略规划,即建立一个融四大平台于一体的高标准的深度数据中心;构建全要素叠加、全链条管理、全信息融合、全警种覆盖等“四纵四横”的格局;勾勒可视化、扁平化、集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智慧警务现实模样。打造“六星科技、纵横警务”实战应用体系。不仅如此,他们高度重视和强化战略规划的组织实施,诸如层层分解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专班加强组织推动和广泛进行教育专题培训等。市局一把手亲自动员,多次为领导骨干培训班讲课,深入阐明智慧警务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详细解读市局战略规划,明确各级各部门和每一位基层警察的职责任务,发动全体警察同仁献计献策、众筹汇智共同建设智慧警务,全局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有了新的长进,各项发展进入了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