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沉迷引发心理问题解析

2020-03-02李良敏

关键词:网恋心理健康大学

李良敏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22)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生已然成为了网络信息化的主要力量,近些年来,关于学生过度使用网络引发的负面事件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因此,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 网络沉迷引发心理问题表征

笔者通过查阅cnki 数据库有关网络心理问题的研究,发现,目前学者关注的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痴迷网恋

大学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经历了高考这一高压的成长经历,身心处于极度的放松阶段,而时值大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精力极其充沛的时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渴望恋爱。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交往功能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开始沉迷网恋。

网恋顾名思义是指以网络为媒介,借用聊天工具等互相聊天、互相了解,从而相恋的过程,网恋是大学生常见的恋爱方式。而与现实自由恋爱相比,网恋多了一份神秘,择友的范围也扩大了。网恋通过好奇、了解、认同,最后产生了共鸣,形成了情感依赖,如果回到现实生活中见面后发现对方真的符合自己的设想,就会升华为爱情。

网恋因其快捷、方便、神秘等特征,通过网络进行恋爱颇受大学生欢迎,但是由于网恋的特殊性,很多网恋维持的时间很短,导致失恋的又很多,此外,由于部分大学生在网恋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自我管理,会呈现出一些学生痴迷网恋的心理问题。

1.2 网络孤独

当今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基本可以做到人手一部手机。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也是网络交往的过程,这种交往主要通过微信、OICQ、微博、网络论坛、领英等交往功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网络交往功能的匿名性、个性化和神秘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给大学生带来愉悦感、兴奋性和满足感,但是,上述提到的网络交往功能实现的网络交往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弱联系”。即网络交往关系的动态性、距离感和不及时性导致人的情感需求不能及时满足,或者情感需求过度的依赖网络,而出现网络孤独。

网络孤独是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过分地依赖网络,远离同学、老师和父母,淡化了自身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慢慢地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失去了感受力和参与感,变得越来越孤僻,脱离现实的人群,当情感慰藉得不到及时满足时,人就会感到失落、沮丧、孤独无助。

1.3 网络游戏成瘾

游戏是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截至2018 年12 月,中国游戏成瘾人群已达27.5%,青少年比例高达30.5%。网络游戏包含角色扮演游戏、动作游戏、冒险游戏、动作冒险游戏、策略游戏、格斗游戏、手机游戏、联网游戏、益智游戏等等,因为网络游戏开发的力度之大,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心理需求,如:现实生活的无助感、挫败感和失落感等不良情绪,在沉迷于网络游戏时,这些不良情绪可以暂时搁置,因此,造成很多学生逃避现实生活,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2 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2.1 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沉迷网络

高中生到大学生这一角色的转化,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大学入学的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学生都会出现适应不良。高中阶段的教育模式与大学截然不同,高中更多的是应试,更多的是教师和家长的管束以及无休止的填鸭式教育,长达多年的应试教育,很多学生适应了听话和被管理。而大学又是另一种教育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样很多学生反而不适应,在课余之外,自己不会给自己安排丰富多彩、有价值和意义的大学生活,因此,会出现无所事事的状态。很多学生都是远离父母,前往一个遥远和陌生的城市,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智能手机成为了每个学生的必需品,智能手机里面的网络交往功能又为学生提供了逃避的空间。因此,在生活和学习环境转化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适应不良的前提下,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诱惑下,开始沉迷网络。

2.2 过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沉迷网络

大学生在来到大学之前,生活、学习的班集体相对来说很小,因此,很多学生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文体特长都会有很强的优势,自身的存在感就很强,无形中就会有自信。而来到大学,生活环境一下扩大了很多,生活的班级体都是学习成绩相差不多的同学,因此,自身的优越感会荡然无存,特别是一些擅长表现的学生,在经历了班级干部落选,在各种活动中看到了各种优秀的同学之后,感觉自己都无处显身手,会有相形见绌的感受,无形中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的心理负担。那种失落感、挫败感和忧郁感无处发泄,因此沉迷网络。

2.3 人际关系失调导致沉迷网络

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众星捧月般的关爱,感受过人群中焦点般优越,更体会过在各种场合的VIP 似的优待,而这些美好的感受都源于家庭中父母及长辈的呵护。这一成长背景,导致很多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会换位思考,更多情况下,只考虑自身,而不会考虑他人。而大学生活相较于高中时代,除了正常的在校学习,在校住宿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模式转变。五湖四海的学生同居住在一个屋檐下,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生活习性以及不同的消费水平,这些不同导致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摩擦。例如: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瞧不起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出于自尊,也不主动和积极的与家庭优越学生进行交往。久而久之,双方都出现了人际交往问题,分帮分派,摩擦、矛盾不断。当一些学生生气时、苦恼时、甚至崩溃时,他们更希望在网络空间寻找温暖,在网络空间寻找知己,在网络空间寻找存在感和价值感,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网络沉迷。

2.4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网络沉迷

当今教育模式还是遵循高考指挥棒,以分论英雄,实行阶梯似的录取规则。从重点本科到二类本科,再到三类本科以及高职高专,很多学生怀揣大学梦,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出现考分不理想的情形,导致与心目中理想的目标失之交臂。在理想落空后,很多学生都会忧郁、彷徨,犹犹豫豫的来到了被录取的学校,难以调适落差心理,又无力改变现状。久而久之会呈现出迷茫、自暴自弃和怨天尤人的心理状态。内心的脆弱难以积极的应对新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就会选择消极对待,本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学会了在大学混日子,这种混从最初的不好好上课,不好好听讲,慢慢的转化为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浏览。

2.5 情感受挫引发沉迷网络

时代在变化,教育思想也在变化,大学可以谈恋爱可以结婚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新特色。从高中走入大学,大学生的心理不断走向成熟,精力极为充沛,他们渴望与异性接触,渴望恋爱,因此,在进入新环境后,很多学生成功的走入恋爱一族。但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很多学生不懂爱的真谛,在匆匆忙忙恋爱之后,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往往饱受失恋痛苦之后,不能自拔。失恋的苦闷情绪无处排解,一些学生就转向沉迷网络,通过网络游戏麻醉自己的痛苦神经,亦或通过网络交往寻找新的恋爱目标,从而沉迷网络。

3 网络沉迷引发心理问题的消解

3.1 建立预防体系,重点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为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重点要增强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当学生自身积极阳光、热爱生活、明确职业规划以及具有很强的抗挫折素质的时候,自然对网络沉迷就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具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筑牢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块。重点围绕在大学生网络道德、网络使用自我管理、网络交往、网络成瘾与治疗、网络信息发布等相关内容,通过集体备课、定期讨论以及重点案例分析等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系统了解网络媒介基本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网络信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不断提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2)夯实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和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性课程,设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围绕主题设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抗挫折能力素质拓展训练、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情景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载体,提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在活动中提升大学生认知理性化、促进社会参与度及提高抗挫折能力。

(3)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课程平台,建设微课、动画、影音、拓展及问卷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加强线上行为的自我管理,占领学生的网络世界,促进学生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具备对网络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客观评价能力,转移自己的网络使用注意力,面对不良的网络信息能做到自我免疫,保护自我思想意识不受侵蚀。

3.2 建立警示体系,加大对重点学生群体的关注力度

(1)加强心理健康的普查。

学校可以针对大一新生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问卷,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围绕普查数据,建立参与普查学生的心理档案。围绕不同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锁定重点关注群体,实行温馨沟通,并给予特殊学生群体更过的关怀与关爱。

(2)定期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排查。

积极发动辅导员、班主任、心理专项工作队伍、心理委员以及班级干部等,对沉迷网络的重点学生群体进行排查,建立网络沉迷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针对重点学生群体定期开展团体素质拓展训练、实行一对一心理帮扶,积极帮助这些学生尽早的把注意力从沉迷网络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3.3 建立援助体系,加大对典型学生群体的干预治疗

针对极个别网络成瘾不能自拔的学生群体,在辅导员、班主任、心理专项工作队伍、心理委员等帮助无效的情况下,建立转借网络体系,加强学校与社会相关机构的合作,为学生网瘾戒除建立绿色通道。

总之,网络沉迷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极其典型的社会现象,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作为当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及时有效的化解网络心理问题,助力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网恋心理健康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测测你的网恋成功率有多少?
网上谈情,甜言蜜语掩盖了多少真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