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旅游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

2020-03-02

关键词:村落戏曲空间

管 萍 刘 佳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山西 太原 030032;山西大学 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从2012 年到2019 年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有五批共计6819 个村落入选了传统村落名录,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价值最丰富的活态农耕文明聚落群。文化旅游为传统村落以及依附于传统村落之上的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途径。传统村落的振兴,不仅仅是村落建筑、格局肌理的振兴,更是历史文脉、乡土文化等的振兴。村落的建筑可通过投资、规划和改建等实现,而文化的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难点和痛点。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的标志、精神象征和文化载体,而扎根于乡村的戏曲艺术“长于抒情”,以普世化的审美情调和人文精神在民众中流传,通过戏曲旅游可唤醒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传承的职能,重建“乡愁”。

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旅游价值

公共空间是乡村空间的核心,它涵盖了乡村的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主要包括:传统街巷公共空间、村头活动场所、村中闲散的空地、田间地头、村头大树下等,[1]是乡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构建的重要场所。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不仅仅是为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提供场地,其功能和意义早已超出了建筑的实用范围,在社会组织结构上,是乡村社群的公共生活方式。传统村落院落、街道等的改造是乡村的物质振兴,乡土文化氛围的营造则是精神的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核,也是旅游者追寻乡村旅游的价值所在。

1.1 村落公共空间可提升乡村旅游人气

传统村落振兴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村落的“空心化”,村落原住民减少,村落公共空间闲置,乡村一片萧条。对这一现象的处理,山东省泰安的汶口古镇带来了新的思路。汶口古镇有大量的乡村公共空间被利用,开发为儿童美术馆、栈桥书屋、“粮仓”餐厅、咖啡馆、木工坊等。公共空间的改造不止满足过夜游游客的需求,还可满足一日游游客的需要,增加游客访问量,给村落旅游带来人气。日本的轻井泽也是很好的范例,轻井泽注重公共实体空间的营造,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奥特莱斯、教堂、音乐厅以及全年不间断的演出,构建了轻井泽最吸引人的地方。对村落振兴来说,公共空间的构建能发挥聚集人气的效应,远比商业体更加重要。公共空间的营造已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日本紫波町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吸引了大量不以消费为目的的人群,使得紫波町从一个边缘的小乡村发展成为城镇的中心。有人气之后商业的叠加才有意义,乡村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才会加快。

1.2 村落公共空间可丰富乡村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最早是为改善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现已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环节。发展乡村夜间经济一方面可延长游客消费时段,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还可弥补乡村夜间活动的空白,丰富乡村旅游的业态。村落公共空间为乡村的夜间经济提供了展示平台,公共空间有夜间经济的时间、空间和内容。在公共空间发展乡村娱乐、乡村夜市、乡村美食、乡村非遗项目、乡村图书馆、传统手工作坊等休闲度假经济活动,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营造了浓浓的乡土情怀。[2]需要提到的是,乡村夜间经济不能雷同于城市,城市的夜间经济是现代化的灯光秀,时尚和绚烂是主旋律,而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差异化诉求是原生态的篝火、散漫月光的街道,抬头就能看见的星星……。有人间烟火,有市井繁华,有生活原态才是真正的乡村旅游。

2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与戏曲的结合机理

戏曲不同于流行音乐,它是扎根于民间的文化艺术,是历史的留声机和录音机。唱戏酬神,在传统村落是最常见的民俗活动,是个人敬畏情感的表达,也是传统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是的外化。传统村落都有戏台,乡村庙会、商贸,老人做寿、儿女结婚等也都有演戏的习惯,戏曲尤其是地方戏能引起村民广泛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是乡土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是戏曲繁荣的土壤,是戏曲最大的演出市场,戏曲的节奏也符合村落慢生活的气质,是乡村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之一。

2.1 戏曲是村落公共生活的表达方式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戏曲演出是村落公共生活的重要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民俗庆典,实际上承担着乡村的公共生活的功能。戏曲在村落公共生活中的社会意义是构建一个人情凝聚的公共空间,人情通过大家所认同的习惯、风俗、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凝聚在一起,实现了村落社会文化的保存和整合。戏曲演出作为公共社会生活,意味着它已超越血缘关系的限制,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审美艺术,在社会组织上是乡村社群公共生活方式。[3]乡村有“戏”,乡村旅游才有“味”。

2.2 戏曲是村落乡土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载体

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都源于农耕时代,它的审美、理念、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段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作为最具传统文化意蕴的平民艺术,戏曲扎根民间,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艺术集诗歌、舞蹈、音乐、美术、魔术、杂技、武术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时空转化的灵活性,在文化传承上有更多表现空间。[4]以山西为例,山西的戏曲与“表里山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厚重浓郁的民歌、“十里不同风”的民俗、及山西方言、人口、宗教等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的耍孩儿,生于乡野,其唱腔大都取自于丰富的民间音乐,曲调古朴、苍劲,散发着雄浑的塞外风情,其唱腔是从喉咙后部发出,与佛教声腔类似;在内容的选择上,大都来自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一些对民间舞蹈动作的编排,如挖步功、扇子功、马鞭子功等来表达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乡土气息浓郁。耍孩儿已成为晋北地区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的体现。[5]

2.3 传统村落为戏曲演绎提供了文化元素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村落选址依“风水堪舆学”而定,村内建筑布局有序,因地制宜,主次分明,建筑族群错落有致,空间收放自如。戏台是传统村落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开放的精神空间,是标志突出的村落景观,“唱戏酬神”是许多村落都有的民俗活动,各种庙会、商贸活动、人生大事也都有演戏的习惯。在这样的村落氛围中,戏曲演绎不是“无根之木”,是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戏曲的娱乐功能发挥尤为突出,台上唱念做打,百戏杂陈,台下褒贬善恶,触景生情,戏曲是乡村百姓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娱乐活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自古以来,戏曲也是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的一种重要的仪式。以村落公共空间——戏台为中心,一幕幕乡村经典大戏的上演,能让游客迅速沉浸在乡村生活之中,是现代旅游者追求的深度旅游。

3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与戏曲旅游融合的要素分析

戏曲走进乡村,不仅可以满足乡村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使戏曲找到生存和传承的土壤。戏曲旅游引入传统村落,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增添了人文气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戏曲旅游提供了天然的舞台,两者相融相盛,相得益彰,使得游客在进入村落公共空间时更多了些文化体验、精神享受和生活感悟。

3.1 戏曲旅游要兼顾乡村文化的理性表达和隐形传承

戏曲旅游要创设戏曲人文景观,就要走出剧院,转化为可供游客观赏、体验甚至参与的大众旅游产品,增强戏曲休闲性,脱离曲高和寡的境地。2017 年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是对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也为乡村开展戏曲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乡村,生老病死、金榜题名、商业贸易也都有唱戏的习俗,戏曲演出表达的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戏曲本就是俗文化和大众艺术,戏曲旅游是平民的审美观念的表达。戏曲旅游在做好戏曲的理性表达的同时,也要承担起文化的隐形传承,这样的戏曲旅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旅融合。戏曲旅游在给游客讲述乡土故事的同时,其实也是借助民间的生活礼仪、民间信仰等潜移默化地涵养农村文化生态,戏曲在不知不觉中承载传统的礼乐观念。[6]目前,传统戏曲面临着生态变化和文化重建的危机,戏曲旅游可强化乡村的文化建设,维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生活,进而起到对个人和社会价值观的建构,这其中包括个人的价值观、民众的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等,在休闲娱乐中传承文化。

3.2 戏曲旅游应随物赋形,与时代同步

“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艺术曾是乡村娱乐活动和公共生活的主角,但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戏曲的观众群正在流失。而戏曲旅游的出现,把中国最朴素的休闲方式与旅游时尚的休闲方式联合在一起。体验式戏曲旅游应注重“求新”的理念,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相融合的进程中前行,戏曲作品在内容的取材上要承载新时代风云,反映新时代风貌,讴歌新时代先锋,戏曲舞台要有反映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原创新编剧目做引领。新编剧目的创作也不局限于内容创新,还要有形式上的创新,戏曲演出观众要看得懂,才能引起兴趣,感情体验才会在游客中形成深层次的影响力和传播源。[7]戏曲旅游使戏曲走出剧院,与游客有更多的交流,转化为可供游客欣赏、体验、参与的大众旅游产品。2017 年国内首部浸没式戏剧 《死水边的美人鱼》 在浙江杭州首演,观众可置身其中并自由于各个空间中穿梭,亲自探索和体验剧情,把戏曲旅游的过程与游客审美体验过程完美衔接。

3.3 发展戏曲旅游产业链,打造戏曲旅游品牌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有较高的群众亲和力和文化感染力,发展戏曲旅游要站在产业的高度,把戏曲看作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反映地方特色,依托规制构建、项目挖掘、景观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形成戏曲旅游品牌。

戏曲旅游受众广泛,在演出剧目上,要适应各种观众的需求和兴趣点,形成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演出不同剧目的规制。戏曲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不宜单一化,除舞台艺术产品外,还可开发戏曲节庆旅游产品、戏曲影视产品、戏曲博物馆产品、戏曲主题公园产品等。戏曲旅游产业化更要接地气,把传统戏曲演出中的精彩片段以旅游项目的方式呈现出来,面向游客展开展演,将当地历史人文展示给游客,就像到北京没有听过京剧就没有体会出老北京的味道一样,地方戏曲旅游也应是当地旅游产业的一部分。[8]戏曲展演不是简单性展示活动,需要不断提升戏曲的艺术水平和文化特色,强调戏曲的文化魅力和艺术特色,才能发挥出戏曲旅游的潜力。现阶段,游客对旅游体验性的需求增强,戏曲旅游可开发戏剧体验项目,通过穿戏服、画脸谱、学戏曲,体验演员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通过文化创意的戏曲工艺品、艺术衍生物、甚至是戏曲服装、头饰等物件也是戏曲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越剧在绍兴早已不是简单的演出,而是关于越剧服装道具、教育培训、经纪人、旅游等共同发展的格局,还因为越剧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传统村落与戏曲艺术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都有浓厚的乡土艺术气息,都与平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与戏曲艺术的结合是乡土文化体验的回归,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村落戏曲空间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