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研究

2020-03-0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志奇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8期
关键词:京津冀高质量区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志奇

一、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2019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除此之外,习近平在一些场合还发表了重要讲话,发表了一些重要文章,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论述。

(一)以唯物辩证法为科学方法论,坚持协调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1)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载于《求是》2019年第10期。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运动规律。”“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体现了我们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2)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载于《求是》2019年第10期。

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3)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载于《求是》2019年第1期。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4)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载于《求是》2019年第10期。。

(二)当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思路

习近平指出,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二是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三是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矿区城市发展活力不足(5)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第24期。。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的总的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6)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第24期。习近平指出,要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7)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第24期。。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第一,尊重客观规律。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要破除资源流动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发挥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生态功能强的地区要得到有效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要考虑国家安全因素,增强边疆地区发展能力。第三,完善空间治理。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第四,保障民生底线。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8)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第24期。。

(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讲话指出,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9)《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第1版。。2019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10)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第24期。。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要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3日,第1版。。

(五)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习近平指出,坚持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要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以政策协同为保障,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要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12)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发挥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8月27日,第1版。。

(六)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作为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之一。习近平指出,要抓紧实施有关政策措施,从多方面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第一,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第二,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第三,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第四,要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第五,要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第六,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3)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第24期。。

(七)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增强开放联动效应

习近平在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指出,中国将继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将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的国家战略,增强开放联动效应。中国正在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14)《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版。。

(八)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15)《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第1版。。习近平指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16)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求是》2019年第17期。。

习近平提出,必须破除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仍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有的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不发展了,没有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有的仍然受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旧观念影响,认为在追赶发展阶段‘环境代价还是得付’,对共抓大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习近平指出:“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是结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侧重当前和策略方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未来和方向路径,彼此是辩证统一的。”(17)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求是》2019年第17期。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几个关系。第一,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第二,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第三,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第四,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五,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18)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求是》2019年第17期。。

(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19)《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共同抓好大保护 协同推进大治理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9月20日,第1版。2019年9月,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当前黄河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二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三是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四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上中游7省区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个涉及黄河流域。习近平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20)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求是》2019年第20期。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此,习近平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第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第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21)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求是》2019年第20期。。

(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2019年1月,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22)《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月19日,第1版。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习近平指出,新区要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率先启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要把公共建筑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要把规划执行好、落实好,把蓝图变为实景,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要加大力度推进河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好京津对口帮扶机制的作用,确保2020年京津冀地区贫困县全部摘帽。要坚持就业优先,做好当地百姓就业这篇文章(23)《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月19日,第2版。。

(十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要“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24)《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第1版。。

习近平指出,对香港、澳门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指出,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更好发挥自身所长,增强竞争优势。当前,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要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充分用好中央支持政策,把“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和“澳门所需、国家所长”有机结合起来(25)《习近平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0日,第2版。。

(十二)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6)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第24期。习近平指出,东北地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备很好的基础条件,全面振兴不是把已经衰败的产业和企业硬扶持起来,而是要有效整合资源,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形成新的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要加强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新增长点。要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要加大创新投入,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新动力。

以改革为突破口。习近平指出,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高,要以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多吸引跨国企业到东北投资。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要支持和爱护本地和外来企业成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正向激励,树立鲜明用人导向(27)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载于《求是》2019年第24期。。

(十三)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2019年5月,在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推动中部崛起再上新台阶。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要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要优化营商环境;要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要扩大高水平开放;要坚持绿色发展,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要做好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28)《习近平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第1版。。

二、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论述的研究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为,新时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结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直接形成于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的区域发展实践,但它与前面几代领导人的区域发展思想也一脉相承(29)蔡之兵:《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9月27日,第3版。。二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明确了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构建了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体系和精准的转移支付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30)陈耀:《构建区域协调新机制应充分体现制度优势》,载于《区域经济评论》2019年第1期。。三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影响共同富裕的诸多因素中,区域差距是最基础的影响因素,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根本之策。四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应有之义。解决“产业同构、恶性竞争、地区封锁、资源浪费等现象”(31)蔡之兵:《以利益共增和分配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载于《四川日报》2019年10月24日,第6版。,必须依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32)王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培育增长新动能》,载于《上海金融报》2019年10月11日,第11版。。五是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满足的关键(33)本刊编辑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与新动力》,载于《国家治理》2019年第1期。。

(二)对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理据的研究

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学者讨论了其中的理据。第一,经济增长的自然规律。城市经济越发达,吸纳经济能量的集聚效应所带来的区位优势越明显。有学者认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产生经济活动的扩散效应及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效应;密聚经济区与腹地经济区之间的关系,市场的自发力量无法妥善处理,需要国家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34)金碚:《深入把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律》,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9月16日,第8版。。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第二,从不平衡到平衡是规律。习近平指出,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开放后前20年我国实施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新世纪后开始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呈现差异性是必然的,但区域差距不能过大。有研究认为,走向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目标(35)肖金成:《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确立——新中国区域发展70年回顾》,载于《企业经济》2019年第2期。。第三,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和新矛盾的重大制度部署、契合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及多元化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经济新常态下新增长点的形成(36)郭冠男:《2019年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及体制机制创新分析》,载于《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22期。。第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实现经济活动和自由贸易的畅通与融洽(37)金碚:《深入把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律》,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9月16日,第8版。,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点状拉动”的原有发展模式或者跨行政区的较为初级的经济协作,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要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38)黄志芳、丁宁:《新时代全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对策探析》,载于《理论观察》2019年8期。。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成就

很多学者总结了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初步形成。统筹各级各类发展规划,推动国家战略规划、跨地区战略规划、区域性战略规划衔接有序、配合有效,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动,形成了区域发展合力和新动力(39)董雪兵、李霁霞、史晋川:《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0月18日,第7版。。二是促进了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深度融合。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促进了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建设形成了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40)魏后凯:《走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道路》,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12月23日,第14版。。三是以区域协调发展带动了扶贫开发。形成了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四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推动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导产业、人才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有序流动(41)曾明星、陈丽梅、丁金宏等:《中国人口发展中的区域均衡问题及破解思路》,载于《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五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活跃增长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各种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42)成长春:《谋划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12月25日,第16版。,促进了经济新常态下新增长点的形成(43)郭冠男:《2019年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及体制机制创新分析》,载于《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22期。。

(四)总结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经验

学者认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需要总结的经验有: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并把它作为应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坚持全国一盘棋(44)陈耀:《构建区域协调新机制应充分体现制度优势》,载于《区域经济评论》2019年第1期。;三是发挥财政、金融、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的协同作用,推动地区间要素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促进各地区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45)肖金成:《建设现代化区域发展体》,载于《宏观经济管理》2019年第3期。;四是调动全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对口支援和扶贫攻坚,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转移支付力度;五是实行分类管理的差别化区域政策,设立各种类型的经济功能区,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新增长极(46)魏后凯:《走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道路》,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12月23日,第14版。。

(五)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挑战和问题。一是两个“突出的矛盾”无法短期内解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等流域性区域,生产力布局与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矛盾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等城市群为代表的经济社会集中发展区域,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矛盾突出(47)金凤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载于《大众日报》2019年10月23日,第12版。。二是存在区域发展的“合作悖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格局长期呈现以行政区为主体而非以经济区为主体的特征,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提高的关键原因(48)蔡之兵:《以利益共增和分配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载于《四川日报》2019年10月24日,第6版。;地方政府既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关键力量,其本位主义又是阻碍区域合作深化的主要因素(49)白晔、黄涛、鲜龙:《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悖论”与有效性增进路径》,载于《经济学家》2018年第12期。。三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期,区域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50)刘国斌、宋瑾泽:《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载于《区域经济评论》2019年第2期。,尤其是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全面问题突出(51)李仙:《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难题与对策》,载于《中国国情国力》2019年第5期。。

(六)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问题

一是围绕两类区域综合施策、打组合拳。有学者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统筹流域发展与生态保护战略的代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统筹经济社会区域发展战略的代表(52)金凤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载于《大众日报》2019年10月23日,第12版。。

二是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53)成长春:《谋划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12月25日,第16版。。通过城市群集聚要素,提高服务业比重,吸纳新市民就业;小尺度、跨区域、精准化的都市圈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一环(54)张学良、林永然:《都市圈建设: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载于《改革》2019年第2期。。

三是扶持特殊区域发展。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55)张可云、裴相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基于省级数据分析》,载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应继续加大特殊政策支持和对口支援力度,努力缩小其与发达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56)张怀英、杨安华、杨瑾:《跨界治理: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新挑战和新应对》,载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四是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区域一体化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促进人员、技术、资本、货物、服务、信息等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7)郭兰峰:《新中国成立以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效与经验》,载于《中国改革报》2019年7月8日,第1版。。

(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

学者认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须有政策体系的支撑。一是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区域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农村发展的差距上,只有农业发展成为集约高效的现代化产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才有基本的保障(58)刘勇、李仙、张艳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个着力点》,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5版。。二是区域协调发展首先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要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59)张可云、裴相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基于省级数据分析》,载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三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完善区域之间、城乡居民点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为更好构建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四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发挥出其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的积极作用(60)刘勇、李仙、张艳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个着力点》,载于《经济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5版。。

三、简要评述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既涉及习近平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基本背景、重要判断、主要思路、根本要求,也涉及习近平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具体战略的分析。基于各自的专业背景,学术界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和重难点问题也作出深入研究,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基本规律、取得的成就,面临的矛盾问题,以及总结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经验,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

整体来看,学术界在新时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和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学术界普遍认为,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学术界一致认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学者认为,应以“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推动区域发展,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整合要素资源,打破各种壁垒,发挥各自优势。学者普遍认为,应以改革开放的精神推动区域发展,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学者普遍提出,应根据各地区优势条件,实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以协同协调和共赢共享原则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面临很多复杂具体、需要破解的发展难题。当前的研究与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不完全适应,学术界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和薄弱点,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已有研究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特征明显,通过中国知网文献统计发现,文件解读类和政治宣示类占了很大比重,学术类的权威和高水平研究成果并不多。二是已有研究形成了以经济学科为主,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多学科支撑的研究格局,但各学科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差别很大,学科壁垒无法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研究没有很好的对话,整合和运用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的系统性研究缺乏。三是从研究方法来看,严肃的实证研究和微观研究较少,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也没有很好地结合,如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关系、过程和机理无法得到实证科学的验证和支撑。四是已有研究聚焦区域协调的产业政策、战略目标、实现内容、方向定位等方面,形成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机制和实践过程研究较为薄弱。总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重大实践课题,将不断有新的问题和矛盾需要破解,这是学术界共同的责任。

猜你喜欢

京津冀高质量区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分割区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区域发展篇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