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举措
2020-03-02栾长媚
文| 栾长媚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就要对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金融体制、供销合作机制等进行全面且深化的改革。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深化农村改革
1.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保持土地经营权不变;落实并完成住宅地使用权的确认、颁证工作;建立土地承包信息资源数据库,明确宅地基的使用权限;基于自身实际,尽最大努力的成为土地征收、宅基地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农村经营性用地和国家土地同价;探索集体用地产权的流转制度。
2.供销合作机制改革。开展基层振兴工作,建设基层供销社。建立集村、乡、县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构建网络体系;加大村级服务社的改造力度,建设经营性、服务性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创新供销社机制,尽可能的承接政府工作。
3.金融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通过减税、奖励等举措,使更多资金投入农村改革。整合涉及农业的相关资金,并将其作为农业发展的基金;开展土地经营权、房产贷款试点,拓展融资渠道;遵循社员制原则,在不对外放贷的情况下,将符合条件的合作社作为依托,开展内部互助试点;完善金融管理机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加强科技创新
1.培育职业农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体系,包括教育培训、政府扶持、规范管理等。加强教育体系的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产教相融,促使技能、学历有效衔接。鼓励院校毕业生、外出人口返乡工作,制定并实施农村人才的培养计划。
2.推进农业信息化。引入互联网技术,在农谷云基础上建设智慧农谷;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农、渔、林等领域,构建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农业物联网、金农工程、电子政务等项目,建设森林防火监控、病虫害防治体系,大力发展林业信息化示范区。
3.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结合当地情况,研发合适的智能化、机械化装备,建立机械装备推广中心;加强适合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的研发,促进农艺、农机融合,推动机械化生产。同时,建设机械化示范区,推进畜牧业、种植业和农作物机械化加工共同发展。
4.健全种业体系。建立现代化种业体系,加强和高等学院、企业的合作。建立种子开发、实验和展示平台,重视蔬果、粮油等中心的建设。从多点发展种业,鼓励已建企业建设种业基地,建立动物、植物繁育体系。支持公司建设优良品种的繁育基地,支持建设现代化种业示范基地。
加快新农村建设
1.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卫生、教育等服务向基层延伸,大力发展三下乡活动。制定符合农村的医疗保险机制,促进医疗卫生改革。开展扶贫工作,完善扶贫信息,整合扶贫资金。比如,充分发挥工会、老促会、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对生活贫困的家庭进行献爱心活动。组织通信、金融、电力等行业,帮助贫困村建设基础设施。做好移民工作,落实移民扶持政策;做好农村饮水的安全检测、巩固工作,加强新网工程建设,建立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平台,切实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2.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各项行动计划,比如污水处理、农村改厕、垃圾回收、土壤修复等,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开展“一控两减”活动,其中一控指控制农业用水,两减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使用,做好土壤修复工作,争取成为土壤治理示范点。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从源头改善生态环境。
3.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根据乡村情况,分类指导和布局,建设美丽新乡村。保护文化遗产、民俗村落、标志建筑等,在体现乡村古色古韵民俗的同时,彰显新乡村的风韵。建管并重,重点突出污水、垃圾的处理,及厕所的改造、道路的硬化等。需注意,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大拆大建,不能照搬城镇模式,也不能强迫农民居住楼房,以免失去美丽乡村示范工作的开展意义。
4.推动农业品牌建设。重视农业品牌的建设,尤其是品牌的内涵,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首先,政府要建设品牌认证机构,重点突出生态、绿色农业对现代农业产生的作用[3]。其次,加大对现有品牌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尽最大限度的打造标志性的农业品牌。最后,以农村的龙头企业为指导,发挥其的带头作用,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基地,逐步形成具备特色品牌的生产格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小结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只有不断对供给侧结构进行优化,才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本文基于该论点,从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农村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研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