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2020-03-02付佩佩
付佩佩
一、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民“笑”起来。良好的村风、乡风,能让农民改变消极的思想,同时,能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调动农民的主动性,激发农民的创新性,振奋精气神,达成发展共识,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二)为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一个大家积极参与、和谐、安定的乡村环境,而如何构建农村安定、和谐的环境,就需要乡风文明的指引,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火车头”,要加大力度在各种工作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为乡村振兴战略“铸魂健体”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之“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乡风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处理好“乡风文明”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几项要求的关系,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铸魂健体”。
二、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
(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1.“挑夫”精神的大力宣传。王庄乡小坡村依托清镇市委党校、市委政研室等多部门对杨顺清故事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讲习宣传、党员干部到小坡村听取杨顺清故事并重温入党誓词等各种机会,党支部凝聚共识,发动村民听、组织村民看,村民也从“旁观者”到自觉成为“主人翁”,开始主动自编苗族山歌歌颂杨顺清、歌颂良好村风等。小坡村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村民感知红色革命文化的魅力,感知地方人物的形象,让村民在各种感知中加强学习,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引领村民追求真、善、美,助力乡风文明。
2.杨顺清连的继续传承。小坡村党支部在当地乡镇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整合各种资源,成立“杨顺清连”。“杨顺清连”成员由干部、党员、能人、族老、乡亲志愿团等构成,切实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在“杨顺清连”的继续奋斗下,村民自发参与村级事务,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使邻里关系和睦,互帮互助、孝老爱亲、乡风文明得以有序推动。
(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
1.找准定位做好传承。久安人在依托久安古茶树发展“绿色经济”之际,以当地故去名人姚茫父的一生经历,召集社会贤达,多方筹措,创办“茫父书院”。“茫父书院”对姚茫父教育观念等作研究,探寻姚茫父家训,以当地名人家训教化村民。久安人将姚茫父家训“立”起来,以古色古香的宣传牌告知久安村民要学习姚茫父家训的“勤劳谦恭”。到久安走访,老中青都知道姚茫父,知道“茫父书院”,都以姚茫父为荣。此外,“茫父书院”还开展体验课程,通过品茶香、诵经典、听姚茫父故事,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久安村民也在“茫父书院”传播国学之际,提升乡风文明建设。
2.立足特色去传承。乌当区偏坡乡偏坡村始终注重传承布依人善良诚实的优秀品德,创立“季度村民形象评定”,引领乡风文明。偏坡村商定《村民形象评议细则》,以党员、农家经营户、村民为三类人员,制定三类人员的共性标准、个性标准各100分,每季度为三类人员打分,分“优”“良”“中”“差”四类作为评议,通过评议,让良好的民风得到传播。另外,偏坡乡注重孩子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在民族学校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开设扎染、板凳舞、竹竿舞等课程,同时,开发乡土校本教材,从孩子开始抓、着力抓孩子教育,将布依文化中的真善美进行传承,让乡风文明有了根基。
(三)公共文化建设方面
贵阳市诸多乡村都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包括修建小广场,在广场举办多种文化活动;抓农村文化骨干,组建歌舞队,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添置许多农村科技方面的书籍;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多种活动;定期播放电影等,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但也有村民反映,现今科技发达,手机不离手,农民的精神需求多元化,仅传统的歌舞表演等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的精神需求,公共文化建设需要加强。
(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方面
1.强化领导促推进。清镇市卫城镇针对各村移风易俗工作,专门成立了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和专项志愿服务组,实行“四级”抓,抓“四级”,以“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抓工作,包村站所主要负责,各村居负属地责任,共抓共管。卫城镇共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志愿者100多人,召开推进会,制定告知书,将移风易俗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充分用好村规民约,各村将办酒范畴告知村民,界定办酒的相关条件,建立了办酒申报制度,切实做到便于操作。
2.狠抓宣传促氛围。清镇市卫城镇为解决村民乱办酒席的问题,注重从思想上进行引领,借助平台,用好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入村到组到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发放告知书,各村召开村组会议,与村民签订承诺书,广泛宣传乱办、滥办酒席的危害。各村居善于思考,编排出一些“接地气”,村民能看得懂、听得懂的关于乱办酒席危害的小品、情景剧等,让村民自己演绎,提高村民的参与率,让村民在演绎中感知,在演绎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知,自觉抵制乱办、滥办酒席之风。
3.重拳出击促落实。清镇市卫城镇以“四级抓”的方式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通过走访得知,一些村民抱着远离乡村办酒的心态,将办酒地点从农村搬到城市。卫城镇领导亲自带队,到市区劝导和制止,有力震慑了违规操办酒席的人员,民风民俗明显好转,从而形成良好效应,传播到清镇市各乡镇农村。
三、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抓干部,强统筹
1.增强意识。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懂传承、会传承、善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家风家训、村史、村风、村歌等,不断增强村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要牢牢抓住日常,让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村级经济建设,在潜移默化中让乡风文明起来。花溪区久安乡、清镇市王庄小坡村等地的乡镇和村干部都善于发现村级蕴藏的优秀文化,并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资源,多次奔走在各级部门,盘活村级所蕴藏的优秀文化资源,做到村级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冲突,文明乡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2.做好规划。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党中央从制度层面为乡村的发展、乡风文明的建设理清了思路,做了顶层设计,这需要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规划,规划好如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在系统规划过程中,要思考诸如如何发掘、留住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避免传承人的流失、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等问题,让优秀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3.建好产业。乡村要振兴,就要建好产业。新时代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村情,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注重“文化+特色村”的打造,形成乡村文化品牌效应,在乡风文明上打造出“一村一品”,以品牌提升村民经济收入。产业发展靠人的推动,乡风文明需要产业支撑。
(二)抓村贤,强示范
贤人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方向标。清镇市麦格乡观游村切实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召集15位定居在外的观游人,成立“老年帮扶团”,动员村民出工出力、献地修路,“老年帮扶团”还多方筹资,整理红军过观游的故事并义务开展宣讲,辅助观游村办好“迎军节”,让红色文化“火”起来,助力乡风文明。
另外,清镇市红枫湖镇芦荻哨村抓住村级贤人喜爱唱苗族山歌的爱好,发动村民参与唱山歌,让村民在闲暇之余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进而升华感情,让村民增强对党恩情的感激,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三)抓村民,强共识
1.大力宣传和教育。各级部门要大力宣传和教育,特别是村支两委在实际工作中,要大力加强宣传和教育。清镇市新店镇举办的“婆婆夸媳妇”比赛,通过婆婆上台夸,实际展示,让媳妇和婆婆在“夸”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彼此的亲切感,让“孝”文化感染年轻人,让“爱”文化在农村传递,使乡风文明建设有载体。同时,还要在实际生活中加大宣传“正能量”,让农民从身边的案例中感受到迷信的危害、诚信的重要、民主法治的意义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
2.多方引领和凝聚。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多方的示范和引领,需要发挥“正能量”的指引,凝聚乡贤,发掘村级农民中勤奋上进的典型,发掘家庭中弘扬孝道的案例,借助网络、新闻媒体、文化墙、广播等,在各种乡风评议活动中,宣扬本村的村落文化,让农民有切身的感受和感悟,引领农民继续保持奋发向上的热情,在田间地头、院落家庭中让乡风文明起来,让村风流传下来,让民风朴实起来。
3.加强管理和监督。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关系到乡风文明建设,要巩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就要抓好解决村民“面子”和“里子”问题。“面子”是村民的“颜面”,“里子”是村民的底蕴。清镇市卫城镇广泛宣传简化办理红白喜事的益处,不断创新、简化婚丧嫁娶形式,倡导节俭的社会新风尚。规定农村婚丧嫁娶宴席的规模和次数,将各种办酒规则和随礼标准等告知村民,在整治陈规陋习的同时,把好的文化播种到乡村的土地上,让乡风文明起来。
(四)抓“过去”,强传承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过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善于抓乡村的“过去”,牢牢抓住乡村的历史,充分用好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资源,注重对“过去”的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以“过去”引领“现在”,用好、用活乡村的文化资源。
(五)抓“未来”,强基础
孩子是乡风文明推动的坚强力量,因此,要牢牢抓住孩子这个“基础”,要做好孩子对文化的传承,让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感知文化传承的力量,在传承中成长。如乌当区偏坡乡偏坡村,注重本地布依文化对孩子的熏陶,在家庭、学校生活中,教育孩子要传承布依人热情客气、善待他人的传统;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将革命先烈杨顺清的事迹传颂到孩子心底,引导孩子从小就要像杨顺清一样“勇挑重担、一往无前”。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各种向上、向善的文化。
(六)抓落实,强信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此时,需要扎实抓好每个细节,抓好每个计划的落实,让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清镇市麦格乡观游村激活村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民参加村级公共文化活动由“被参加”变为“要参加”,让农民的公共文化活动不再是从牌桌到牌桌,从宅院到宅院,而是在田间地头就能参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
结语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涉及诸多部门,需要从整体考虑,要在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共同发力,要常抓、敢抓、善抓。同时,还要善于不断发现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朴实的民风、温暖的村风吹遍整个村庄,让村庄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