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秧歌在群众广场文化中所起的引导作用

2020-03-02吴权喜

剧作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秧歌东北广场

■ 王 笠 吴权喜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它源自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其他艺术和演唱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 东北秧歌是黑龙江地域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拥有广泛的受众人群,参与者众多。

党中央在十九大中吹响了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冲锋号,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让十九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并在工作中起到引导作用,推动新时代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广场舞进行有序的引领,使其健康发展。

东北秧歌是流行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秧歌调”,是一种边唱边舞的艺术形式。东北的秧歌融合了满族、汉族和其他民族舞蹈的特点,与南方传统秧歌有所区别。东北秧歌诙谐、豪放、泼辣、幽默,风格独特,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笔者在多方走访和多年的文化扶贫工作中发现,现在的秧歌队伍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青少年很少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是由于其形式陈旧、节奏缓慢、曲目单一,不能与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相吻合,严重地束缚了秧歌文化的发展,使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性和独特的风格。采取何种创作方法和手段,才能使秧歌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与创新,从而达到与时代并进、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的目的,是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秧歌文化的创新应致力于形式的创新与曲调的变化,从秧歌的两个基本要素即优秀的传统曲调和独特的舞蹈动作入手,关注群众生活的一举一动和内心对文化的向往,力求结合实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将形式、音乐赋予时代特色。

基于此,课题组多次往返于双城、五常、呼兰、尚志、林甸等地考察各地区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民俗音乐文化,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秉承着“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这一理念,针对大秧歌音乐、舞蹈、动作等方面进行创新。根据东北地区人民的现实生活创作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秧歌作品,如《大姑娘美》《花棍秧歌》《红红火火秧歌情》《满族秧歌情》《鼓打花棍秧歌情》《黑土情韵》等,并将新作品带到群众中实践,在反复交流中不断修改和提高。组织的大型秧歌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认可,展示出大秧歌的强劲活力。

2018 年6 月7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喜讯为创新秧歌搭建了与群众生活连接的舞台。黑龙江省首届秧歌大赛便借此契机启动,以文化为灵魂,以运动为载体,在全省范围掀起了秧歌热潮。创新秧歌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其独有的魅力,群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广场秧歌只是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良好开端,在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之际,由课题组与林甸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织、编排的千人秧歌表演《林甸文化心向党》,充分展示了创新秧歌的魅力。人人激情四溢、精神饱满,通过广场秧歌体现出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现场喜庆、欢乐的氛围感染了前来旅游、度假的游客,大家纷纷加入到大秧歌表演的队伍中,欢乐起舞,为祖国祝福。广场舞与秧歌文化完美的有机结合,使东北秧歌在新时代发挥出提升文化自信的作用,将更加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秧歌在形式和音乐上更富于时代特色,在生活中契合了群众的需求,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秧歌文化在东北人民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音乐与舞蹈动作变了,但是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只有让秧歌文化深入生活、融入生活,才能使秧歌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秧歌东北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富平村里唱秧歌
在广场上玩
昌黎地秧歌
大东北的春节
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