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京剧梅派唱腔与伴奏的特点

2020-03-02郭元元

剧作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梅派唱腔京剧

■ 郭元元

任何一种艺术形态均拥有自身特殊的美。京剧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集大成者,其蕴含的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当今,人们寻求的是一种内心的祥和,故而把审美趣味转向了中和、雅静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就对位于京剧艺术所营造的圆润、祥和的气息。“圆”意味着适度,京剧的表现方式一向忌讳温与火,而是追求一个“恰”字,才能真正达到精致、圆美的境界。梅派作为京剧艺术的代表门类,其唱腔和伴奏之美体现了我国古典艺术对美的根本要求,那就是“和”。众所周知,我国历代审美意识都体现了以和为美的哲学思想,这可谓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精华所在。

京剧梅派艺术向来崇尚简洁至上,无论是唱腔还是伴奏,均有这种感觉。它很少强调某一局部的特征,也很少突出某一细节,而是在整体中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尤其在腔法当中,追求一种“大味”“大美”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实现从有到无的艺术境界。梅兰芳曾说过:“歌唱音乐结构第一,如同作文、作诗、写字、绘画,它讲究布局、章法。所以繁简、单双要安排得当,工尺高低的衔接,好比上下楼梯,必须拾级而登,顺流而下,才能和谐酣畅,要注意避免几个字‘怪、乱、俗’。”所以在京剧舞台上,梅先生始终遵循着圆为美、和为贵、情为真的艺术风格,直至传承至今。

梅派唱腔体现了京剧本体的古典艺术内涵,因此在审美当中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必须认识到唱腔技巧与美学思想是形影不离的,两者的高度融合形成了梅派的艺术特色。梅派唱腔并非以奇异繁腔取胜,而是以平正中和的柔婉之声、不花不险的行腔摆字,构成了不温不火、偏于雅、趋于高贵的古韵美妙之声。

关于梅派唱腔,我们可从梅先生的一位弟子身上领略其精髓。梅派传人言慧珠对梅氏神韵领会深刻,其嗓音甜美清亮、表演惟妙惟肖。据先生们讲,她学习梅派从不拘泥于形似,而是专注于神韵的领会,再加上自身刻苦钻研,使得梅派唱腔又平添出几分新意。

好的唱腔需要有好的伴奏衬托,不同的梅派琴师有着不同的艺术个性和魅力。众所周知,梅派唱腔的形成得力于两位长期与梅先生合作的琴师,他们在相同的操琴路数上又各显其神韵。

第一位是徐兰沅先生。他操琴的风格侧重于端庄,琴声圆亮,拉出的音色如同抹了一层油般的圆润,而音符则倾向于简练、朴实,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徐先生的操琴手法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是最难学习和研究的操琴手法之一,这需要具备深厚的操琴功底和对唱腔的深刻理解,还需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记得曾有人说过,在京剧界当属徐兰沅先生和姜妙香先生的知识最为渊博,无论当时的学生或学者提出怎样的问题,他们都能一一细说其渊源所在,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故事,可见他们功底之深、水平之了得。

第二位是王少卿先生,他最早擅长为老生操琴。在1923 年梅兰芳演出《西施》时,他首次在伴奏中加入了京二胡这一乐器。京二胡的加入并非无缘无故,而是有理可说。当时的老生嗓音多为高亢,京胡音色有穿透力,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而旦角的嗓音较之略尖锐,也有柔和的一面,京二胡的音色与旦角的嗓音接近。京二胡的加入是创始,是革新,也为京剧乐队增添了一分色彩。王少卿先生操琴,追求的是浑厚、清新的格调,在拉京二胡时,他不仅仅局限于伴奏唱腔,还可以自由地驾驭在唱腔之上。直到后来为梅先生伴奏,唱腔与操琴互相配合,呈现出一种简繁错落有致、弓法单双均衡的艺术设计,彰显出生动的一面。 徐兰沅和王少卿两位先生,先后开创并奠定了梅派伴奏的艺术风格,并推动了京剧唱腔与京剧音乐的发展。在徐、王两位先生操琴的时代,也是梅派艺术最辉煌的时候,他们深深影响了几代人对梅派从唱腔到伴奏的认识和理解,使梅派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梅派唱腔京剧
作品欣赏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京剧表演开始了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丁晓君——舞台梦 戏剧瘾 梅派青衣丁晓君对京剧沁人心脾的情感
我的京剧之路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