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花脸教学的个性特征
2020-03-02■张磊
■ 张 磊
京剧舞台上的“净行”有不少流派,其中正净(文净铜锤)、副净(架子)的艺术人才多于武净。武净的表演艺术流派在二三十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表演上独具特色。
武净,也叫“武花脸”“武二花”等。从武花脸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出现过很多有代表性的剧目和演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注入式、示范式、分段式、剖象式、启发式五种教学方法,并贯穿于教学始终,形成了符合武花脸教学规律且具有鲜明特色的武花脸行当教学。
一、注入式教学
注入式教学是中国戏曲最普遍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教师把前辈们积累的经验灌注到学生身上,学生像刻模子一样,一招一式地来学习动作,减少了不必要的过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注入式教学中,要采取口传心授这种传统的经验式教学方法。“口传”是向学生讲清所学要点,“心授”为表演动作要领的传递。口传心授是武花脸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任何影音录像都不能取代的。《芦花荡》和《打焦赞》是最适合运用注入式教学启蒙打基础的武花脸戏,它主要强调上身的山膀、云手要圆、开、大,下身的腿脚、抬踢要准、稳、快。以指导学生在《芦花荡》中塑造张飞这一人物为例,一口传:教师在教学中先给学生讲解人物形象和动作要领。二身授:张飞这个人物的动作要夸张,其形态要有别于其他行当,撕扎、山膀、抬腿这三项是张飞的动作要点。三模仿: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位置与身段,锻炼学生上下身的协调性。最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这几点能让学生达到人物初步定型化、标准化和基本功动作的规范化。注入式教学主要强调初级阶段的规范性。打基础时要横平竖直、棱角清楚,通过一招一式体现出武花脸的形象特征。学生要在反复的练习中,准确地掌握表演程式,才能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
二、示范式教学
示范式教学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在武花脸教学中,示范是行之有效的、快捷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艺术创作的每一个过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模仿力。
武花脸的教学示范是以教师做出标准的、规范的动作为样板,让学生跟着做,再示范,再做出来,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以达到外部动作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示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选择恰当、明确的词或术语来阐明动作的特点及规律,强调手、眼、身、步的动作要领。“手”(包括山膀云手)的要领是:持球分左右,提肘莫起肩,膀撑形自圆;“眼”的要领是:仰是傲,低是羞,斜视诱蔑,庄重平伸目正视;“身”的要领是:立腰胸自满,拥戴晃竖,一动百动腰上起,舒筋缓骨一口气;“步”的要领是:逢走必抬腿,逢摆必进,逢扣必圆。第二,教师示范与学生示范相结合。教师的示范要加强讲解分析,突出重点,让学生知道示范的要点是什么。此外,还要把各种流派的特点和实际体验告诉学生,作为参考的依据。
武花脸的表情主要通过眼神来传达,初学戏的学生不会睁大眼睛,以致勾上脸后几乎看不见眼睛,更谈不上人物的表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站在离镜子五米远处,看自己的白眼球与黑眼球的转动,如果看不见说明眼神不到位。只有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才能练出花脸特有的表情。眼睛是我们内心活动的窗口,学生只有通过这种眼法的训练,才能够根据角色不同的心态,以不同的眼神(如注视、蔑视、斜视、偷觑、怒视、冷眼等)与之相对应,夸张地展露人物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
三、分段式教学
分段式教学是指教学步骤。教师先把剧目分成段落、层次、几块去教,帮助学生去完成认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然后将剧目分开打乱,以唱为一段、念为一段、技巧为一段、武打为一段、几个段落按重点、难点,有侧重面地逐个解决问题。分段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接受、吃透各个环节的不同要点,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武花脸教学以武为主,武戏的关键是必须先掌握技巧,也就是先练武戏的武功。《火烧余洪》是长靠和短打都有翻跌的重头戏,想演好此戏必须具备大靠的翻高技巧和肘棒子、倒叉虎、小翻抢背等高难技巧。这些都是体现剧情、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必须先练,等到戏全教完了再练就来不及了。分段式教学的好处有三点:一是节约时间、集中精力、以点带面,是科学的、有计划性教学的体现;二是分层次、分难点、分重点,不容易掌握的部分先教先练;三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新鲜感,防止思想松懈。
四、剖象式教学
剖象式是通过复杂的技术动作把内心情感强烈地外化,从而强化了武花脸的情感特征,以实现表情和动作的内外统一。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是剖象的、泛美的艺术体系,而武花脸行当则把这种剖象的、泛美的体系推到了极点。在武花脸行当中,大多数剧目的角色都跟生活中乃至动物的形象有关系。如《白水滩》中的青面虎,他的虎形步抬高缓慢,阔步深雄,静时如虎踞山岗,动时如地动山摇。杨七郎的脸谱是一笔虎字,以虎啸之威震慑对手。《无底洞》中的猫神白毛氄氄、目睛似弩、爪子锋利,无论从造型、武打还是表演上,都显现出我有他无的特色。这些都是从动物身上捕捉形象特征再将其人性化,所以极具个性特征。武花脸的表演把动物的感觉和气质融入到人物身上,增强了戏曲的形体美和情感特征。
五、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来源于导演式教学。中国戏曲都是口传心授式教学,在受到斯坦尼体系影响之后,逐渐从口传心授过渡到启发式教学,乃至后来有导演的成分在里边。
启发式教学适用于戏曲教学中的提高阶段,要求高年级学生把原来躺着的剧本变成立体人物,让他们从学习、生活中提炼程式化动作,或者反过来分析这个动作是从哪个生活细节中反映出来的。启发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统一,也就是双边教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只教授表演的技巧,还要讲解剧目的历史和剧情,让学生对剧中人物有所了解,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要知戏情、明戏理。
在教排《无底洞》的猫神与剧中武打舞蹈等编排创作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讲清剧情与创编思路。此戏既是一出传统剧目,又是一出新编排的剧目,教授此戏的目的是:既要让学生掌握人物特征和剧情,又要让观众喜欢;既要因人设技、因地制宜,又要赋予新的艺术技巧。
在排练中,教师要告诉学生采取压缩的方式,删除剧中不必要的场次与人物,修改剧中的情节,既不影响剧情的发展,还能让观众一听就懂,易于接受。为了能使学生在舞台上发挥特长,根据剧情的需要,我们还大胆地创作出女鼠的韵律操舞蹈,既符合剧情又贴近时代,剧场效果极佳,打开了戏剧的界限,给传统剧目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武花脸教师逐渐摸索出一套从初级到高级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从演员到角色、从躺着的剧本到立起来的舞台人物的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