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探讨
2020-03-02张晋华孙晓辉
□ 文| 张晋华 孙晓辉 李 鑫
提升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够让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相应的工作,才能够保证采煤工作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煤矿开采需要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此满足行业革新的需要。
优化生产组织,合理确定产能
煤矿资源盲目开采的时代已经远去,在未来探索过程中,煤矿采煤企业需要优化生产组织工作,结合市场走向合理确定产能,基于需求来制定生产计划,不断简化生产布局,相应地压缩采掘工作面的数量,推行“一矿(井)一面”、“一矿(井)两面”生产模式,压缩采煤工作面的个数,同时也要控制掘进工作面的个数,同时要保证采煤工作面和回采巷道掘进工作面个数,优化采(盘)区的单班作业人数。同时,要进一步优化运输系统和矿井主运输系统,全面应用辅助运输机械,以此来缩短井下物料运输距离,并不断完善井下劳动组织,强化对灾害的预警机制以及超前治理方案,相应地降低井下交接班的人员数量,通过减少井下作业岗位来实现“瘦身”,避免因为施工队伍臃肿而增大事故发生的几率。
优化组织队伍,加强定员管理
煤矿开采施工单位要持续优化组织队伍,不断加强定员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确定井下的劳动定员,持续优化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通过合理控制入井的人数来保障作业的安全性,并要将减少井下作业人数纳入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计划中,并通过完善多样化的方案来降低井下作业人数。从客观施工情况来看,要保证单班入井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煤矿应采取措施将人数降到1000人以内;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应将单班入井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从而有力地保障井下施工的质量。
强化管控模式,推进监察和服务的统一
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煤矿开采企业要强化管控模式建设,持续推进监察和服务的有机统一,以此来全面加强对煤矿采煤安全管理的质量,提高管理的水平。在推进相应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调研工作,积极处理疑难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并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通过形成完备的“五位一体”管控模式,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为此,首先,煤矿开采企业要强化调研工作,对于煤矿的生产情况做客观调查,并积极做好行业交流工作,对于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及经验做法进行取经,动态化地掌握实情,以此提升应急能力,提升安全性。其次,煤矿开采企业要深度挖掘突出的问题,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系统分析,如一氧化碳中毒、塌方等问题,应该邀请专家进行客观调查,并商讨良性解决方案,并同设备厂家形成合作,探讨好的措施和解决方案。第三,对于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好总结工作,做好企业内部和其他主体间的沟通协商,对于存在的问题做全方位调研,系统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动态化加以优化和完善。第四,加强灾害治理的有效性,要做到以时间、以工程量换取安全生产空间,加强瓦斯治理的有效性,并全方位推行采气采煤一体化开发模式,从而不断提高抽采效果。另外,还要逐步推广视频化的探放水作业监督模式,切实落实“真探实钻”。第五,强化对重大风险的预警,做好督促鉴定工作,尤其是对那些采深较深、巷道压力较大的矿井,要严格实施煤层(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对于将要超出原突出鉴定范围的煤矿,要全面做好突出危险性鉴定,以此来加强管控,提升采取安全性。
以智能化为抓手,全面提升采煤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煤矿开采企业要以智能化为抓手,全面提升采煤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推进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煤炭开采的智能化技术和装备水平。在当前形势下,可以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煤矿智能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机制建设,完善应力在线监测、微震监测或地音监测系统,并立足煤炭大基地、大矿区的特点,不断提升矿区的环境容量,推进先进产能建设,全方位打造安全高效的矿区,大力推进掘进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布局小型机械设备,推广物料运输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智能化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煤矿开采企业抵御风险和事故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突发事故的出现,全面保障施工者的人身安全。
结语
提升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是新时期煤矿开采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形势下,煤矿开采企业要完善组织设计工作,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和优化,并加强管控和监督,此外还要不断提升机械化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从而全面提升煤矿采煤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