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财务管理效果的问题与对策
2020-03-02□文|杜兰
□ 文| 杜 兰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会计核算为重心的财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而对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要求则越来越高。为此,国有企业应立足财务管理现状,深层次、多维度地梳理问题,并开展分析与对策研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的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在财务人员素质、业财融合、信息化程度以及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主观进取心不足
国有企业相对于私有企业而言,稳定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而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人员缺少忧患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循规蹈矩,局限于凭证、稽核和报表业务,不断地机械地重复着工作,缺乏创新性和探索性,难以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足,财务人员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默守陈规,常凭经验完成工作,即使会计与税法变更频繁,也只是编制凭证与报表,更不用说提出风险警示等。近年来,由于信息化发展及财务软件的大力改进,财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众所周知,财务工作繁杂且不断重复,因此工作常常由于习惯性思维照搬原有做法,而很少思考原来做法是否合适,造成新环境下的会计处理或税务处理不符合新会计准则或税法条款规定。
业财融合不充分,财务信息客观性难以保证
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合规性是由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保证,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融合不够充分,常造成财务工作仅限于凭证、报表和税务等,而缺少对前端业务的必要监督和有效协同,导致财务价值链与前端业务链脱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且因其与业务部门脱节,导致提供的信息无法做到完整、准确,会计报表信息无法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和现金流量及经营状况,不利于企业决策管理。
财务人员视野不够开阔,在当前由核算职能为重心逐渐向管控职能过渡的时期,难以适应财务环境的变化。一方面,财务部门不足以履行财务管控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教条式的管控严重束缚了前端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缺少主观经营思维,甚至产生业财隔阂和不信任的情况。
信息化程度不够,财务共享亟待加强
财务集中管理、平台数据信息采集、统一数据共享系统等一直处于更新完善过程中,平台集中处理会计业务、数据全面覆盖和大数据处理应用是当前财务信息化管理环境的典型特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虽然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会计核算科目的应用,但核算方式却可以选择,如直接计入收入或成本,或通过中间科目归集再转收入或成本;应付账款可以直接支付,也可以通过应收应付系统后再支付,等等。因此,即使有强大的共享数据平台,由于会计科目应用未能与业务类型建立准确的对应和规范,缺少统一性和指导性,形成差异,尤其是国有企业分子公司居多,差异影响更大。此外,在ERP管理环境下,财务共享信息系统逐步健全和完善,但由于公司内部信息系统多样化,导致数据重复提供,增加了不合理的重复工作及工作内容。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财务控制与财务稽核需规范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已相当健全,但由于分子公司众多,各级公司对制度的理解不一致或者对制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实务操作中出现财务制度执行不统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法规不断调整变化、企业发展与战略转型,决定着企业财务制度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完善,严控制度执行时效性管理。同时,企业内部自查、内部审计、上级审计的开展,突出问题依然存在,如物资采购操作、差旅费报销及废旧物资处理等不规范问题 ,反映企业对制度的认知不够、执行不力,并且财务控制与财务稽核等工作也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及建议
在多维度深度梳理财务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充分客观地分析,提出强化财务人员培训、推进业财融合、实行信息平台优化整合及强化完善财务制度等策略措施。
加强学习,培养管理型人才
传统观念意义上的会计,以经验为评价标准,资历越深越有价值。但是,随着现代科技与信息化的发展,以及财经税收法规政策的频繁更新,需要更多的知识型、复合型、管理型的人才融入财务队伍,提升财务团队的服务水平。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现代化企业财务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等工作,企业发展需要财务部门对预测、计划、预算、决策、执行、分析、考核等进行统筹管理,只有如此,才能为企业运营决策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从各方面提升素质,引导财务人员充分学习财务会计、税收策划、经营管理等综合知识,依靠深厚的知识积累构建财务工作基础。企业应重视财务人员学习,完善培训制度与计划,提升综合实力,这样才能够提高财务人员信息敏感度,及时发现敏感问题,并进一步总结提升,提出对管理建议或风险警示。同时企业应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加快业财融合,促进信息完善
业财融合是财务工作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财务信息应结合业务,注重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财务人员应了解企业流程,参与到实际业务中去,加强业财沟通与磨合,获取经营管理角度的信息数据。财务人员应注重业务管理过程控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沟通,对企业各层面人员行为发挥引导作用,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职能。业财融合可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违规情况,并及时协同解决问题。业财融合不仅仅需要财务人员走到业务中去,也需要业务人员融入财务中来,双方能够互相学习。在此过程中,业务骨干通过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和财务制度,加深理解,提高主观积极性,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推动创新,促进财务共享系统更加完善
人工智能、信息化科技的发展,大大减轻了财务工作量。规模较大的企业,实现了财务集中办公,不仅使财务工作效率与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成本与财力成本。在财务集中办公环境下,企业应推行管理创新,不断促进财务共享平台建设与完善。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提高软件系统功能,还需建立信息化操作规范,统一企业分子公司业务处理与财务处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核算操作手册,财务人员通过系统学习,分子公司执行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保证财务数据的一致性与可比性。即使企业分设不同地区也可在财务核算手册指导下进行业务处理统一,这样就能缩小甚至消除由于企业财务人员依靠主观经验决定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差异,如此一来,企业提取数据会更加准确,提高了决策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信息系统多样化如ERP系统、NC系统、监管系统等,为企业实现财务共享信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需将数据统一并最终归纳到一个系统中,通过大数据提取和自动生成有用信息,而无需再由财务人员人工查找并层层汇总,大大地减轻财务工作量,同时也避免了多系统重复提取同一信息的情况。
完善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
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发展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定位也不尽相同,其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而财务工作需紧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和动态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改革大潮中,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不断提升,各类新型风险也应运而生,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控风险,各项财务工作的实务操作应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企业依法合规运作。目前,尽管财务自查、内部审计、上级检查及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运营管理和业务处理的规范,但并非发挥最直接的作用。只有不断健全和优化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各层面严格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财务管理问题,有效杜绝违规操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有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财务工作及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认为,鉴于外部压力和内在发展要求,企业需要认清自我,全面梳理问题,并积极分析研究应对策略及措施,从强化领导、提升素质、业财融合、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综合整治,保障和提升信息质量,为企业经营发展与决策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