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2020-03-02文|

经济视野 2020年19期
关键词:财务制度企业财务财务人员

□ 文| 陈 英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财务组织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建立财务管理目标并实现目标的体系。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关键在于如何设置合理的财务组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体系。

现状分析,梳理问题

(1)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企业财务管理者常常会遇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管理困境。因此,领先的财务管理者开始向书本找答案、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管理理念,希望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然而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管理者的意识和能力问题,尚未正视并投入精力解决财务管理组织效率的问题。在实务中,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主要问题如下:(2)组织架构不合理。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财务组织架构的设置模式是单一的,如:1名财务机构负责人(专职人员,或由会计兼负责人)+1名会计+1名出纳。如果企业集团下设多家公司,则每家公司均是同样的财务组织架构。企业财务组织架构的设置,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调整,因而无法有效率地提供财务管理服务。(3)财务工作流程不顺畅。实务中有些企业并没有重视财务工作流程的建设,压根没有仔细研究过每一项财务工作的全流程,而是依靠财务人员凭经验完成各自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受制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责任感和相互间的默契程度等,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可能存在重复、脱节、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整体输出结果的质量和效率。(4)财务制度不健全。实务中部分企业没有发布完善的财务制度(包括没有正式发文的财务制度或者只发布了单一的财务报销制度等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具体财务工作没有标准,或者说不同的财务人员有不同的标准。受制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责任感等问题,很多财务工作无法保证稳定的质量。除此之外,没有工作标准,企业可能无法有效地考核财务工作质量。尤其是受到外部监管相对较少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没有内部财务工作标准的情况下,经营管理者由于自身专业能力可能无法判断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5)财务信息化程度低。受制于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以及资金限制,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程度都不高。财务人员手工处理大量的数据工作(比如手写记账凭证、EXCEL表格统计数据、相互孤立的业务财务系统数据处理等),无论经办人员怎么小心谨慎,都不可避免出现数据的人为错误,复核人员也难以校验发现所有问题。更何况很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也未设置严格的复核环节,因此手工账、EXCEL表的数据经过分类汇总形成的财务统计报表,除非是重大数据差错,否则报表使用人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另一方面,财务信息化程度低的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显著加大,比如需要用计算器手工统计原始票据的金额是否与报销金额一致、需要手工复核报销金额是否超标或者超预算等。财务人员的工作精力被低价值的手工处理数据占用,无暇顾及财务分析、税务筹划、风险控制等高附加价值的财务工作,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财务支撑。

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根据上述的财务管理问题,从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出发,本文建议企业财务管理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整体财务管理效率:(1)梳理财务组织架构。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解决的只是劳动者个人效率的问题,而良好的财务组织架构解决的是财务工作组织效率的问题。即使每个人的工作表现都很好,但组织效率不高,部门整体工作效率仍然可能会低于各个体工作效率之和,因此财务组织架构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财务管理者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明确财务部门的整体工作职责和工作界限,并设置相应的具体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良好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要求:部门所有的工作职责必须落实到具体岗位上,但同时又要保证岗位职责不重复。当然,岗位的权利与义务还应当匹配,享受权利的岗位应承担相应的职责。对于集团型的财务组织,按照单一公司的模式复制所有公司的财务组织架构往往是低效的,财务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要,考虑按财务职能进行分工,比如设置费用报销会计、应付会计、应收会计等职能岗位处理多家公司的同类业务。如果各子公司不在同一个县市、省份甚至国家,还可以考虑剥离规范、重复且与业务部门联系不太密切的财务职能工作,在低人力成本地区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来集中提供规范标准的财务服务。(2)构建规范的财务工作流程。对于财务部门涉及的工作职责,财务管理者应花心思设计规范的全工作流程,保证工作环环相扣,且每个节点都与岗位职责匹配。规范的全工作流程,既可以保证财务工作按照程序步步推进,后一环节自动复核检验前一环节的工作质量,又可以保证工作问题得到闭环管理,避免问题搁置却无人发现的情况。此外,财务部门构建了规范工作流程后,新员工入职试用期可以尽快厘清工作步骤,并在工作流程前后节点同事的协助下,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3)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虽然企业会计准则、税收相关法律、预算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外部规范文件可以为财务工作提供指引,但由于这些文件提供的只是通用原则,在实务中不同人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因此企业仍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具体的财务制度和操作指导。完善的财务制度和操作指导显然对企业益处多多,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可以给财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标准,比如:财务报销制度中对原始票据的要求以及对报销时限的要求等,避免不同人员的想法不一致带来财务工作质量的参差不齐;二是让新入职的财务人员迅速了解本岗位要做什么工作以及达到什么样的工作标准,以及如何去操作才能达到岗位要求的工作标准;三是企业拥有完善的财务制度之后,新入职员工简单培训后即可胜任岗位工作要求,从而减少了企业对高素质财务人员的依赖,最终降低了企业财务用工成本。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者应尽可能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操作指导,让企业的财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4)逐步实现财务工作信息化。企业搭建财务信息化系统,既可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简单的人为错误以及保证财务工作质量。最重要的是,财务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日常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财务分析、成本管控、税收筹划等高附加价值的工作中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务价值。本文所述的企业财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包含但不限于:从纸质化到电脑化的改进;从单一的账务处理系统到包含账务、固定资产、资金、预算、财务分析等集成财务系统的改进;从单纯财务系统到业务、财务系统一体化的改进;从标准版ERP系统到企业定制版的集成系统的改进;从电脑端系统到移动端系统的改进等。当然,与此配套的是信息化支撑人员的配置,从无信息化人员、到购买外部软件配套提供的专家支持服务、到配置企业专职的信息化人员、最终到配置企业的信息化专业团队。考虑到搭建财务信息化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实力、人员素质等情况,搭建本阶段适用的财务信息化系统。

结束语

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及降低财务工作成本来说至关重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财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投入充分的时间来梳理财务组织架构、财务工作流程,搭建完善的财务制度以及适当的财务信息系统。磨刀不误砍柴工,企业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所花费的成本,后续将会从高效高质量的财务增值服务中得到回报。

猜你喜欢

财务制度企业财务财务人员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基于高校新旧财务制度接轨问题的思考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思考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