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场域、概念谱系与内容结构
——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2020-03-02刘红凛
刘 红 凛
(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从历史发展看,在党的十九大以前,党的政治建设集中体现在贯彻落实党的政治纲领与政治路线上,相关政治要求融入与渗透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但并未成为党的建设基本内容布局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的建设的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原则,回望初心、对照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严整“四风”、严惩腐败、从严治吏为切入点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卓绝成效为坚实基础,拾级而上,不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而且站在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度,不断拓展党的政治建设的适用领域。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讲话与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则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新时代要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来认识,而必须从“四个伟大”相统一、“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相辅相成高度来进行更加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这要求我们,既要厘清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基本场域与具体要求,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等不同领域的具体要求,也要系统性地去研究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容层次、内容结构与内在逻辑关系。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场域
对政党而言,政治性是现代政党的根本属性与“灵魂”所在。现代政党之所以称为“政党”,从根本上看,就是因为其所具有鲜明政治性,政党的阶级基础、政治纲领、政治原则、价值目标等,都是政党政治性的集中体现。几乎所有的政党政治概念,都是建立在政党政治性基础之上的;若脱离政治性而谈政党问题,很容易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62,党的政治性与阶级性、先进性、纯洁性、组织性、纪律性等相辅相成、相伴而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性与“初创原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2]。从根本上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政党观与执政观,始终坚持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根本宗旨等,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不变的政治本质,也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所在。
党的政治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在、落实到治党理政的诸环节与全过程。从政党政治基本关系看,主要涉及政党内部关系、政党与政党关系、政党与政权(国家)关系、政党与民众(社会)关系等四大基本关系。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领导核心,要将党的全面领导等政治要求落到实处,必然要贯彻落实到治党理政的全过程与各项政党政治关系之中。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看,明显存在一个从党的自身建设领域向党的领导与治国理政领域的拓展过程。这一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拓展党的政治建设的适用场域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过程。
客观地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主要是针对党的自身建设而言的,尚未涵盖到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这无论是从“党的政治建设”的提出位置还是具体要求,都可见一斑。具体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有三处着力强调党的政治建设:一处是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之十四、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的,具体话语即“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1]26;另一处是在集中阐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1]62,即以党的政治建设来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并且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内容布局;再一处是在具体阐述新时代党的建设八项重点任务中,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62,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重点任务之首,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62作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总之,从“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使用场域与语境看,毫无疑问,是聚焦党的自身建设而言的,主要针对的是党内关系与党员干部。比较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阐述,则集中体现在报告的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35。在此意义上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的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分别属于“党的建设”与“国家政权建设”这两个不同的领域。
到了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的相关讲话中,开始从党的性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相辅相成高度来全面阐述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领域与要求。具体而言,这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强调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具有根本性,认为“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3];另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20,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治党治国治军等全方位全过程。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正是站在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要求“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3]。
至于2019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新要求,着力从“四个伟大”相统一、“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相辅相成的高度来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并进行系统论述。这正如《意见》所指出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4];也正如《意见》所全面要求的,即要求从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等四个方面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不仅涵盖党的自身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还涵盖党的领导与治国理政,即要求以坚定政治信仰为思想根基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突出强调要强化科学理论武装、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本领等。毫无疑问,这些具体内容与要求主要是针对党的自身建设与党员干部而言的。要求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承担起执政兴国的政治责任”[4]。毋庸置疑,这主要是针对党的领导而言的。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本质与国体政体高度来强调加强国家政权建设,要求彰显国家机关的政治属性、发挥群团组织的政治作用、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治导向,毫无疑问,这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治国理政而言的。
总之,时至今日,从党的政治建设的适用场域看,主要包括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与国家政权建设这三大领域。在这三大领域,党的政治建设的对象与要求有所不同,价值取向与基本目标也有所不同。从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相辅相成角度看,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就是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4]。具体到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与国家政权建设这三大领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主要聚焦在“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在党的领导方面,主要聚焦在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领导、巩固执政地位、履行政治使命等方面,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也是政治局的头等大事。”[5]在治国理政与国家政权建设方面,这主要聚焦在“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6]上,既有效解决好“权为异化”问题,也有效克服权力腐败,还有效解决好“公共责任虚化、弱化”乃至“为官不为”问题,以“净化政治生态、实现政治清明”为价值归依。
二、党的政治建设的话语体系与概念谱系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既是新时代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治党理政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对加强党建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等提出了新要求。因为从根本上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要求与话语体系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无论中外,特定的话语体系都是特定的思想理论体系、知识体系的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这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构成学科体系之网的纽结。”[7]而特定思想的本质内涵、价值取向与内容要求等,则决定着相应的知识体系与话语表达方式,科学的话语体系理应为更好地传播特定的思想理论体系而服务。因此,新时代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仅要深刻领悟党中央的相关精神要求,还必须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概念进行系统梳理,在明确标示性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体系与知识体系。只有使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概念成为党员干部的政治知识,才能内化为思想观念与行动指南,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要求。
就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精神与相关概念而言,201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既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相关概念的集大成者。这一纲领性文件从“四个伟大”相统一、“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相辅相成的高度来强调党的政治建设,不仅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还明确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治概念。根据不完全统计,《意见》中所涉及的政治概念有78个,其中,有75个政治概念属于明确使用,如政治领导、政治导向、政治引领、政治方向、政治标准、政治原则、政治路线、政治道路、政治信仰、政治本色、政治灵魂、政治立场、政治站位、政治意识、政治自觉、政治忠诚、政治素质、政治能力、政治本领、政治定力、政治坚定、政治气节、政治风骨、政治自律、政治历练、政治经验、政治智慧、政治局面、政治根基、政治基础、政治目标等(1)在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使用的其他政治概念有政治是非、政治使命、政治追求、政治权力、政治职责、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政治组织、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政治功能、政治作用、政治影响、政治建设、政治实践、政治行为、政治生活、政治动员、政治教育、政治问题、政治灰尘、政治隐患、政治风险、政治偏差、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底线、政治高线、政治规范、政治体检、政治把关、政治巡视、政治监督、政治保证、政治文化、政治仪式、政治生日、政治生态、政治效果、政治安全、政治清明、清明政治、廉洁政治、政治任务。;还有3个政治概念属于“反向”或“潜在”使用,如强调“对政治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把政治上蜕变的两面人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增强政治免疫力”,毫无疑问,政治合格、政治蜕变、政治免疫(力)等都是党的政治建设所要涉及的基本概念。
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加深对《意见》的理解与认识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正确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一系列概念,有效克服与避免相关概念模糊与混乱。通过简单分析不难发现,《意见》所涉及的78个政治概念,有的具有相似性、明显属于同一政治范畴;有的具有差异性、明显属于不同政治范畴。如何把握这些政治概念与政治要求?这对广大党员干部无疑是一大考验。唯有对这些政治概念进行分类,使其谱系化,方有利于清晰而深刻地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对《意见》相关概念进行分类?从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体系化角度看,我们可以依据党的政治建设所涉及的主体、客体、理念、制度、机制、方式、目标等进行相关政治概念划分,但从党的政治建设的中国话语与基本要求看,最直观的概念分类法有两种,即依据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场域来进行相关概念分类。
根据《意见》要求的党的政治建设的四大基本内容,我们可将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概念划分为“四大类群”:一是与“坚定政治信仰”相关的政治概念,我们可以归结为政治信仰与政治意识形态“概念群”。《意见》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除了“政治信仰”这一标示性概念以外,还包括保持或坚持党的政治本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意识等,党员干部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政治忠诚、政治气节、政治风骨,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教育、纠正政治偏差等一系列相关政治概念。从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看,坚定政治信仰需要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论武装来实现。二是与党的政治领导密切相关的政治概念,我们可将其归结为党的政治领导“概念群”。《意见》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除了“政治领导”这一标示性政治概念以外,还包括坚持党的政治导向、政治引领、政治方向、政治标准、政治原则、政治路线、政治道路,履行与完成党的政治使命、政治权力、政治职责、政治任务等相关政治概念。从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看,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既要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并且努力贯彻落实,也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三是与党的政治能力相关的政治概念,我们可将其归纳为政治能力或政治本领“概念群”。《意见》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除了“政治能力”这一标示性政治概念以外,还包括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政治本领、政治定力、政治站位、政治经验、政治智慧,加强政治历练、政治自律,明辨政治是非、增强政治担当,严格规定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等诸多相关政治概念。从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尤其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经验看,要提高政治能力,既要增强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充分集中民智、加强实践锻炼来提高。四是与党的政治生态相关的政治概念,我们可将其归纳为政治生态或廉洁政治“概念群”。《意见》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除了“政治生态、政治清明、清明政治、廉洁政治”等标示性政治概念以外,还包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内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加强党内政治巡视、政治文化、政治仪式,过好党内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日,使党员干部树立与保持政治底线、规范政治行为等。从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看,要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廉洁政治,必须正风肃纪、坚决反对腐败、严明党的规矩、标本兼治。总的说来,通过上述概念分类,有利于党员干部清晰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但是上述分类仍会存在一些概念交叉或内容交叉。因此,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要求与相关概念,就必须根据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场域做进一步区分。
从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适用场域或实践领域看,主要包括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等三大场域。根据这三大场域,我们可将《意见》所涉及的相关政治概念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与党的自身建设密切相关的政治概念。从根本上看,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而非私人团体,“党的自身建设”这一概念本身就属于一个“标示性”政治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自身建设角度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概念并作出相关部署,在此意义上看,与党的十九大报告论述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概念都属于党的自身建设范畴的政治概念。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与《意见》相关表述,与党的自身建设这一标示性政治概念密切相关的政治概念,包括“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组织原则、政治道路,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以及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能力、政治担当、政治本色”等诸多政治概念。进一步而言,在党的自身建设层面加强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62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63。这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党的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二是与党的领导密切相关的政治概念。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标示性政治概念。从政党政治基本关系看,如果说党的自身建设的政治要求具有“内在指向”、主要针对党内关系,那么,与党的领导相关的政治要求则具有“外在指向”,指向党的领导的对象与各种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从根本上看,党的领导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方式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方面;相应的,党的领导能力也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方面。故从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导角度看,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必然要聚焦到坚持党的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能力上来,必然要聚焦到履行党的政治责任、坚持党的政治原则、巩固党的政治根基、防范执政风险上来,也必然会聚焦到政治清明、廉洁政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与政治局面上来。在此意义上看,上述相关概念都属于与党的领导明显相关的一组政治概念。三是从治国理政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角度看,政党执政主要涉及的是党政关系、党与社会关系等,其核心命题是国家政权与国家治理问题。在当代中国,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依法执政,都必须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导;同时,共产党执政必须有效解决好马克思恩格斯所言的“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6]问题,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而言,在治国理政层面贯彻落实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必然要围绕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道路、廉政建设等展开,自然要关涉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文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等一系列政治概念与政治要求。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在不同场合、从不同层面反复强调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其中,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集中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求将“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作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4]。毋庸置疑,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就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来谋篇布局、系统部署的。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除了《意见》中所涉及的“政治导向、政治引领、政治使命、政治权力、政治职责、政治本领、政治气节、政治风骨、政治属性、政治规范、政治仪式、政治生日、政治目标、政治效果、政治自觉、政治忠诚、政治自律、政治实践、政治动员、政治偏差、政治把关、政治监督”等二十余个政治概念难以查到以外,其他五十多个政治概念均明确使用,且每一个政治概念的使用均具有一定语境与问题针对性,有的是侧重从党的领导尤其是政治领导角度讲的,有的是侧重从治国理政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角度讲的,有的是侧重从党的自身建设角度讲的,有的是从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相辅相成、治党与理政相辅相成角度讲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论述中,有些概念使用的频率非常高(2)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讲话中,经粗略统计可以发现,对政治信仰、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领导、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政治生活、政治定力、政治生态、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本色、政治清明、政治安全、政治意识、政治保证等18个政治概念的使用频率比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关注点与聚焦度。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党的政治信仰、严肃政治生活、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严明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坚持与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等,这已经为大家所熟知。比如,对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比喻为“精神之钙”,强调“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8];并且明确告诫全党:“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8]对于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作为一篇大文章来抓,要求“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9]。对于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等,习近平总书记将其视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5]。对于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比喻为带电的“高压线”,要求党员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10]3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严整“四风”、严惩腐败,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由于一个时期以来管党治党不严、落实不到位,致使“四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滋生蔓延,已经成为影响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历史与现实再次警示我们:“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1],“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12],“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3],“从严治党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新时代,如何有效破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克服与避免苏共等大党老党执政失败的悲剧,突出而紧迫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突出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来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当前存在的“四风”问题、腐败问题、“七个有之”(3)党的十八大以来常说的“七个有之”,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问题等,已经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吃拿卡要”等个别人的权力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政治生态问题。这正如王岐山所说,“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是结成利益集团,妄图窃取党和国家权力;二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14]。从根本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四风”问题、腐败问题、“七个有之”问题乃至“为官不为”问题等,已经不是简单的党员干部的个体思想与行为问题,而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异化问题与公共权力的异化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仅仅靠治标、严惩个案等远远不够,必须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从政治上来加以根治。
因此,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目的,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所说,那就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4]。这一目的的确立,无疑是基于党的初心与使命而言的,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所说,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15]。进一步而言,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十九大以来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根本价值归依就在于对照初心、牢记初心、践行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创造伟业,既要坚决克服与避免使马克思主义政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又要警惕与避免使马克思主义政党沦为行政组织或一般社会组织,还要坚决惩治与克服公共权力异化与“为官不为”,激励全党干事创业。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三个就是要”的基本目标要求,即“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就是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就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3]。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与党的建设发展历程看,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将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显著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许多方面反复强调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先后使用的政治概念有五六十个,但总的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所有讲话,都是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主题而进行的,也都是紧紧围绕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干什么、怎么干”而言的;与之相关的标示性政治概念,则聚焦在坚持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本色、政治担当与严明政治纪律等政治概念上。其中,对于党的政治信仰等,前文已言,在此不再赘述。对于“为了谁、依靠谁”与党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6],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7],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与统一性,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作为坚持党性的核心内容与核心要求。对于“干什么、怎么干”与党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党的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界定为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3],着力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与基本方略。对于党的政治本色与执政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清正廉洁”“拒腐蚀、永不沾”等视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17]。对于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视为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全党“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63。对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纪律保障或曰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建设,要求严明党的纪律与规矩、严格依规治党。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严格规范执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从全党层面看,“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18];只有科学完善的法规制度,才能有效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与行为,才能有效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19]764在党的诸项纪律中,习近平总书记又高度重视党的政治纪律,强调“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20],并且告诫全党:“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19]134正是基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总要求与依规治党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才两度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惩“七个有之”、坚定“四个意识”等党的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及时纳入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中,要求党员干部严格执行。以严明政治纪律来保障党的政治建设,这无疑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鲜明特点。
四、正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容结构与基本关系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思想与基本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精神内核”与“初创原则”而展开的系统内容体系。尽管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精神内核”与“初创原则”有不同的表述,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亦在于此。从这一“精神内核”延展开来,由内向外,党的政治建设呈现出三个层面的要求与内容结构:第一个层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要求,可将其称为狭义的政治建设;第二个层面是对党的领导的要求;第三个层面是对党的执政与治国理政的要求。在第一个层面,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什么、为了什么”“为了谁、依靠谁”而展开,旨在解决好党的性质与价值取向、自身能力与水平问题;在第二个层面,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干什么、怎么干”等事关党的领导地位、领导职责、领导方向、领导原则、领导制度等而展开,旨在实现与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在第三个层面,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为谁执政、怎样执政”而展开,主要涉及执政理念与执政价值、执政体制与执政方式、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干部清正与政府清廉等基本问题与基本概念。进一步而言,要正确认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容结构与内在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既有一定区别,也有内在联系。比较而言,二者在建设主体、客体、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体制机制、基本目的与目标等方面有所不同。如党的政治建设的主体是全党(包括党中央、党的各级组织与全体党员);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则是党和人民,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我国,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与执政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因此,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必然要将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价值等贯彻其中。从此意义上看,党的建设层面与国家建设层面的政治建设之间的最大联系或者说一致之处,那就是都要坚持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路线与政治原则。另一方面,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与执政之间既有一定区别,也有内在联系。其中,党的建设主要是就党内关系与党内事务而言的,党的领导则涉及党政关系、党群关系、政党关系、党内关系等方方面面,而执政主要是就党政关系而言的;比较来说,党的建设主线主要是针对党的自身建设而言的,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则体现在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与执政全过程。再一方面,在我国,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的事业是相辅相成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内在统一性。其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必要条件,二者共同构成执政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常说的“打铁须得自身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两句话,既道出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与执政之间的区别,也道出了其中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看,上述四者(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之间的内在关联点,简单说,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质、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在此意义上说,深刻认识与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与基本要求,是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执政与国家政权建设之间关系的一个关键点或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