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与实践逻辑

2020-03-02周显信

理论探讨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共同体

周显信,袁 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4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对家国情怀作出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家国情怀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治国理政实践的方方面面。“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1]。这是习近平对家国情怀最通俗、最明了的阐释。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强调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只有深刻领悟习近平家国情怀的鲜明特色、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动力和强大现实力量。

一、倡导家国情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活跃和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资源。所谓家国情怀,是指人们对家国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强烈的认同情感,表现为社会成员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的执着坚守和奋力维护,并自觉地承担起共同体的责任。家国情怀的概念,最初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一体”思想,孟子所强调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诠释了这一社会价值理念,是将天下、国、家等三者融为一体的明确表达。习近平强调:“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3]他所提倡的“家国情怀”理念,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大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

(一)凝练出一系列充满家国情怀意蕴的新理念

从2012年最早提出“中国梦”的范畴,到后来相继提出“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拉美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同频共振、相联相通;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到后来提出“为世界谋大同”;从完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实现“两个十五年”的宏伟蓝图……每一次理论创新,都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二)设立纪念日让家国情怀教育仪式化常态化

一是把一些传统的节庆上升为国家法定假日。比如,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设定为法定假日,积极在全社会开展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设立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比如,把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日”,把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庄严表达不忘历史、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三是完善国家功勋表彰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三)倡导弘扬家国情怀的价值共识

2019年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倡导增强全社会的家国情怀。第一次是2019年2月3日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他讲道:“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1]第二次是2019年3月4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5]。第三次是2019年3月18日,他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谈道,“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6]。一次次嘱托,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二、习近平赋予家国情怀以鲜明的时代内涵

(一)“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

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既是中国共产党出发的原点和初心,也是习近平“不忘初心”人民情怀的精神特质。从青年时期在梁家河插队历练,到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再到成长为党的总书记,他始终“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将“想万家灯火,念百家忧乐”落到实处。

保持“不忘初心”的人民情怀,其一,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014年,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表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7]。其二,牢固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共3万多字,“人民”一词共出现203次;通过进一步分析“人民”词语出现的句子,提取这些句子中的关键词,我们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8]。其三,把人民当成是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终评判者。习近平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9]

(二)“民族复兴”的圆梦情怀

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0]中国梦既是凝聚中华儿女家国情怀的新范畴,也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夙愿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矢志追求伟大梦想的圆梦情怀,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一,赋予“中国梦”深厚的家国情怀。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思想精髓。其二,倡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11]其三,提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2013年2月,习近平在会见连战时指出:“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12]习近平多次强调“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两岸一家亲”理念,不仅深化了“家国一体”的科学内涵,还勾勒出两岸人民共同期盼的最大同心圆。

(三)“实干兴邦”的奋斗情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20岁的习近平在担任梁家河支部书记期间,曾带领村民建造沼气池,用奋斗定义青春。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地苦干快干,把一个东方古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高度。习近平在重庆石柱考察时对老乡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实干兴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其一,“实干兴邦”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化、时代化。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用邓小平的话来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3]。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14]其二,实干兴邦是习近平人生阅历的真实写照。七年知青经历,他以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个性一心为民办事;在正定,他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主政福州期间,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主政浙江,强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天地;领导全国,习近平号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三,倡导“奋斗者最幸福”。他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5]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行动。其四,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四风”成效显著,但是不能一劳永逸。习近平指出,“要坚决克服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16],养成“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四)“以身许国”的无我情怀

从“以身许国”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自始至终坚守无我情怀。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习近平为国为民兢兢业业,“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2015年12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就得得罪……对腐败分子,我们决不能放过去,放过他们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对党不负责任。”[17]185-186美国学者熊玠认为:“从他的个人经历、执政风格到文章思想,修齐治平、三不朽、‘横渠四句’等儒家经典的使命追求,处处可见。”[18]

“以身许国”作为崇高的政治情怀,核心要义是把党和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的位置,党和人民的利益比泰山还要重。其一,从严治党,重塑为民清廉的作风形象。习近平特别强调:“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17]186其二,铁腕治军,恢复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政治本色。他要求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要求“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当前,军队“打虎”成效显著,“拍蝇”力度不减,表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其三,心系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19],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努力工作。其四,学习榜样,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习近平特别赞赏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是他们将深沉的家国情怀融入科技强国的创新实践中,砥砺“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报国热忱,激扬“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散发光芒。

(五)“崇尚英雄”的革命情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英雄是民族精神谱系中最醒目的标识,要让崇尚英雄的自觉行动在新时代蔚然成风。其一,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屡禁不止,刻意歪曲历史、抹黑英雄的现象,对英雄烈士进行诋毁和贬损,对英雄事迹进行解构和质疑等现象时有发生,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其二,大力倡导弘扬革命先烈精神。习近平指出:“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2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数次踏上红色革命圣地,每到一处考察,他必去革命纪念地敬献花篮、表达敬意,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其三,对老革命老英雄充满敬意。甘祖昌夫人“老阿姨”龚全珍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随丈夫一起回农村艰苦奋斗、长期从事乡村教师工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六十余载,一朝从军报国,一生坚守本色,习近平称赞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习近平对这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在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其四,表彰劳动模范、道德楷模。模范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广泛开展表彰评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丰富了家国情怀的内涵,是中国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六)“天下大同”的世界情怀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2018年4月8日,习近平在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讲话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21]习近平纵观历史现实,明辨世界大势,以放眼世界的人类情怀、站位高远的战略视野、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深刻诠释了大党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引领中国不断前行,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从2013年3月首次在国际场合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到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强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应者云集;从亚投行的成立到G20峰会上“中国方案”的提出……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美好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愿意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2]。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为其他国家带来发展机遇,描绘中国与世界各国休戚与共、梦想相通的新图景,将整体意识、全球视角、传统智慧、务实精神融为一体,提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一系列“中国方略”,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3],努力打造跨越国界的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为人类社会最终形成自由人联合体创造条件。这不仅赢得世界各国积极而广泛的反响,还展现出习近平“天下大同”的世界情怀。

三、新时代弘扬家国情怀的实践进路

习近平告诫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辩证分析弘扬家国情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保持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定力和实践活力。从机遇来看,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伟大成就为培育家国情怀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梦成为凝聚家国情怀的价值共识。从挑战来说,解决好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消解市场经济对集体主义的侵蚀,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爱国主义的危害,认清西方民粹主义抬头的实质,抵御全球化对家国情怀的负面影响,都要求我们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行。

(一)牢记初心使命,引领新时代家国情怀建设

2019年6月,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实质上就是要弘扬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夯实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的精神支柱,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守初心,担使命,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强调的初心使命,就是新时代伟大的家国情怀。其一,党的初心使命与家国情怀内在统一。习近平关于党的初心与使命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两为一体”(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到“三为一体”(增加一条“为人类谋大同”)的发展过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世界情怀。其二,党员干部要勇做新时代的“两个先锋队”。1935年12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强调了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的一致性,鼓舞了无数共产党人勇做民族解放的先锋。今天,实现中国梦,仍然要继续当好新时代的“两个先锋队”。其三,要把家国情怀落实到解决民生问题上。家国情怀不是抽象的,要通过补足“民生短板”来体现。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2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努力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习近平最关注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他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其四,人民群众是践行初心使命好坏的评判者。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而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25]。

(二)追求伟大梦想,凝聚民族复兴的宏大力量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将成为现实,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日可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告诫全党同志,“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中国梦就是一个全民族的理想和愿望,已经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26]。中国梦激发中国人民奋力前行的巨大精神力量,需要解决好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其一,充分认识中国梦是“家国一体”的时代表达。家国情怀把个人抱负、集体希冀、民族理想融为一体,它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人间情怀,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和动力。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凝结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以个人出彩为基点、以国家富强为支撑、以民族振兴为目标,是传统“家国一体”的时代创造。其二,要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家国情怀的本质是国家优先,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是中央坚定不移的方针;但是“港人治港”的前提,是“港人爱港”;同样,维护两岸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是前提和根本原则,积极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其三,促进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共荣共生。“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7]。新时代中国梦助推个人梦的实现,个人梦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撑,要将个人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努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舞台上书写辉煌人生。

(三)培育良好家风,激活培育家国情怀的社会细胞

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习近平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他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特别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8],让好家风带民风、促政风、树新风。

培育良好家风,要通过以德治家、从严管家、廉洁齐家,使好家风薪火相传。其一,领导干部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习近平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焦裕禄倡导“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家训,已经成为他儿女们的人生信条。习近平告诫我们,“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其二,廉洁齐家。党员干部善于学习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传统家风,继承和弘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要自觉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29]。其三,以德治家。党员干部要把崇德修身放在做人做官的第一位,在提升自身道德境界的同时,还要教育好自己的家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给家庭成员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以良好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清正、社风民风淳朴。其四,从严管家。党员干部要强化家庭成员的法纪观念,做好家中的“纪委书记”,带头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制止利用自己职权或职务谋取私利的行为,将违法乱纪的隐患消灭在“摇篮”里。

(四)弘扬优良传统,强化家国情怀的教化功能

家国情怀扎根于亿万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0]。部分公众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较为模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这些都凸显出培育家国情怀的问题与不足。

弘扬家国情怀,需要我们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其一,继承传统家国情怀的思想精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充满哲思的价值观念,为人们家国情怀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家国情怀真正深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其二,强化党史国史教育。要更加清晰地还原历史真实,建构国家记忆,从源头防范化解历史虚无主义。其三,借助节庆文化提升家国情怀的认同感。要用丰富多元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提高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度,更好地将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家国情怀的精神力量根植人心。

(五)打造全媒体平台,构筑家国情怀的传播高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社会大众传统的思维习惯,快资讯、直播等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时尚潮流。网络平台对家国情怀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家国情怀中蕴含的时代内涵,构建网络传播阵地已成为培育公众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其一,高度重视网络在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31]。习近平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32]。其二,打造增强公众“集体记忆”的文化平台。家国情怀是一种文化的集体记忆,法国学者哈布瓦赫认为,“集体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社会框架完成对过去的重构,以重新阐释过去的方式达到巩固自己主体同一性的目的”[33]。中央电视台大型读信栏目《信·中国》以“信”为载体,以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从两千多封信中甄选出五十多组,表达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其三,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依托互联网平台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互动,但同时大量负面信息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使人民在建构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受到影响,要加强技术手段,强化法治管理,使家国情怀的网络传播平稳有序推进。

(六)构建大同世界,涵养中国人民的天下情怀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逐渐蔓延发酵,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威胁和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亟待增强全人类的天下情怀。

构建大同世界,需要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其一,树立“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情怀。习近平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34]。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推进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和全球事务共同治理。其二,倡导新型文明观。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弘扬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倡导平等与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其三,推动中国梦与世界梦同频共振。中国梦要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和平;世界梦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与贡献。其四,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打造跨越国界的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谋求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共同发展势头,为世界发展注入新动力,使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红利。

总之,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既有丰富深厚的时代意蕴,又有谋深虑远的战略考量,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人文情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振奋中华儿女的精气神,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赣鄱情怀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