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02刘晓华
刘晓华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 271100)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教育处理的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传统的思想,缺乏对教学目的的探索和实际,课堂的提问环节较少.这些教学现状有可能造成小学生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数学文化知识.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要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做好相关的提问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数学的特性和优势.
一、注重小学数学的理念,扩展提问的环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二者之间的互动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问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和特点,能将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引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一些课堂的优化处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特别是函数概念比较繁琐,小学生对于这类知识往往缺少学习经验,难以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实现对思维发展模式的优化处置.这时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便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让教学材料渗入到教学之中,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积极性.
二、加强数学课堂模式,丰富提问的内容
传统的课堂提问教学法比较单一,教师主要给学生提问的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问理论知识,还要向学生提问具体的数学实例问题.因为理论知识只是考验学生的记忆情况,而具体的实例问题才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对数学的理解.将课堂问题带入到具体情况中分析、提问,能扩展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带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有效互动,共同参与到课堂提问的环节中.
数学应用题的解答都是有一定规律和技巧的.只要找到了相关的规律,便能找到关键的解答步骤.如这道例题:已知★★+△△=400,★=40,求△的值.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理解题目中的深层次含义,方可有效解答.“★★+△△=400”可以转换为“2★+2△=400”,再通过乘法分配律,得到2(★+△)=400,化为★+△=200,进而计算出△=200-★=200-40=160的结果.
三、引入数学提问的实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应试教育的思想下,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仅遵循课本教材进行讲解,没有扩展和延申.而加入了数学提问的课堂,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感染,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体和形象.课堂提问可以是结合课本教材,也可以教师自己自编,给学生提出生活化的应用问题.这种生活化的应用问题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去理解和探究,提高了课堂提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总结教学经验,构造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教学计划.
例如“小王到超市买水果,他买了4斤苹果,3斤芒果,5斤葡萄”,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王买的苹果和葡萄共有多少斤”、“小王买的苹果比葡萄少多少斤”、“小王一共买了多少斤水果”等问题.通过在头脑中快速联想,学生能构造出“4+5=9”、“5-4=1”、“4+3+5=12”三个式子,即得到苹果和葡萄的总斤数为9,苹果比葡萄少1斤,小王一共买了12斤水果.这些虽然是很简单的课堂小问题,计算简单,但是作为课堂开始前的小热身,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却有很大的帮助.教师通过口头的问题叙述,学生在脑海中快速回想问题的关键因素,轮流筛选已知条件,以正确的方式回答教师的提问.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计算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小学阶段又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扩展能力要求特别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中组织各种提问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发展和知识规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备课,从各方面引入数学提问的实例,才能丰富课堂提问的内容,保证学生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