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的途径探究

2020-03-02傅巧君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德育校园中职

傅巧君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的途径探究

傅巧君

(福建理工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1)

本文由校园欺凌界定及行为入手,分析了中职学校校园欺凌成因,从重渗透、重案例、重活动、重敬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德育教学中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校园欺凌;预防途径

近几年,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事件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安全与健康成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本文从重渗透、重案例、重活动、重敬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德育教学中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校园欺凌界定与行为表现

1.校园欺凌界定

关于校园欺凌,我们通俗理解为: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那么如何界定校园欺凌?目前国内外说法不一,但主体概念一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的相关报告中将欺凌认定为是“一种与权力不平衡有关,通过身体接触、言语攻击或心理操纵等方式故意给他人造成伤害或不适的重复行为。”同时该报告中将欺凌、暴力和歧视三种行为相互区分开来,从区别中可以看出,欺凌具有“重复”性,而暴力则更强调结果的恶劣程度。[1]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年4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2017年11月)、福建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18年6月)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学生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或诽谤,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学生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识别学生欺凌,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行为。[2]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于2017年3月12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就明确指出:校园欺凌是①发生在青少年之间;②是欺凌,不是玩笑,也不是过分的玩笑,和玩笑无关;③带有一些炫耀。炫耀力量、炫耀关系、炫耀地位;④手段有时候可能很残忍,这种残忍也许是他自己无法评估、把握不了的,他不知道后果的。[3]也就是说,同样的行为和后果,有的可能是校园欺凌,有的可能就是同学之间开玩笑或恶作剧。

2.校园欺凌行为

校园欺凌行为多种多样,有的行为容易察觉,如:打架斗殴、抢夺财物等;有的行为不容易察觉,如:取侮辱性外号、分派系结党孤立等。它们具有普遍性、反复性、不平衡性、隐蔽性和难以判断性等特点,主要表现在语言欺凌、心理欺凌、力量暴力、社交欺凌等方面,归纳来讲,校园欺凌行为可用五个字:“打、毁、吓、传、骂”来概括。(见下表1)

表1 校园欺凌行为表现一览表

二、校园欺凌的成因

美国心理学家阿比盖尔·马什(Abigail Marsh)在《人性中的善与恶》一书写道,“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即无私、利他和帮助他人。反之,每个人也有恶的一面,体现在自私和无情。”应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我本善良”,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产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从而引发校园欺凌行为,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1.学生自身原因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他们大多数因文化基础弱、学习习惯差、自控行为弱等原因,被冠以“学困生”或“差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厌学情绪严重,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信心,缺乏自控力,常常以各种意料不到的行为或表现来刷存在感,易出现忍气吞声或以暴制暴的两种现象。

2.家庭教育原因

众所周知,青少年不良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家庭良性教育的缺失有极大关系。据调查,中职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留守家庭或单亲家庭。由于父母出国或外出务工,学生与祖辈们生活在一起,来自父母的精神层面关爱不够,交心不多,家庭教育基本以溺爱型或放任型为主,学生容易滋长唯我独尊、为所欲为、自私自利、占有欲强、没有同情心等心态。

3.社会环境影响

开放的社会需要有清醒的是非辨识能力而对于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中职学生来讲,什么是优秀,什么是不良,难以分辨。他们迫切渴望成为有威性的人、有作为的人,而影视、书籍、游戏中一些暴力文化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助长了他们的英雄梦;再加上现实的一些不良环境与不良行为,也暗示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有肆意妄为、蛮横无理、骄横跋扈等行为。

三、德育教学中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的途径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从成因分析可以看出,校园欺凌行为是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道德认知偏差、家庭良性教育缺失、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造成。针对这一现状,德育教学中应该重渗透,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尊自信;重案例,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是非辨识能力;重活动,有效促进中职学生团结友爱;重敬畏,有效普及中职学生法律意识,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目的。

1.重渗透,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尊自信

从中职德育课程内容入手,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渗透预防校园欺凌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律。如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时,从教学分析中将重点放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性格”内容上。由性格、职业性格、性格可以调适入手,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性格优劣,指导学生发挥优势,弱化缺陷,学会自律与自控,冷却愤怒、冷冻戾气,“让人三分又何妨”,渐渐地让学生变得自信又有修养,懂得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为人处事风格各异,互相尊重,平等相处。课堂永远是主阵地,只有当学生学到知识、养成了能力,才能更加自信,有底气展望明天。

2.重案例,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是非辨识能力

大部分中职学生对于欺凌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其严重性没有清晰的认知,也没有意识到欺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因而在许多情况下欺凌行为自然而然地发生。所以提高学生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光靠书本讲授比较苍白无力,必须在德育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现场现身说法,在具体真实案例中找到辨识点。如:运用微课、抖音、快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职业道德与法律》中“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人身权展开案例教学,使学生明了打、抢、扔、推、踩等肢体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健康权、身体权;偷拍侵犯了他人肖像权;偷看日记等行为侵犯了他人隐私权;起侮辱性绰号侵犯了姓名权、名誉权。通过案例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提高其是非辨识能力,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或教训,从而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达成学生的健康成长。[4]

3.重活动,有效促进中职学生团结友爱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对于广大中职学生来说,喜欢动手胜过动脑,特别热衷于学校各种活动。中职学校活动具有无可比拟的包容性和优越性,有效促进了学生团结友爱。如: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习礼仪、讲文明”开展 “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结合《经济政治与社会》“坚定文化自信”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研学活动;“建设美丽中国”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活动;“假如我是人大代表”“遇见更好的自己”,校园吉尼斯、文体艺术节系列活动等等。每一项活动,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积极参与,在争议中成长,在磨合中团结,在合作中友爱。

4.重敬畏,有效普及中职学生法律意识

有关调查发现,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欺凌者中有近50%的学生遭受欺凌后害怕或恐惧,没有及时告诉家长、老师或同学,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解决。[5]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普及法律知识,明确校园欺凌本质,提高学生法律思想素养,做到知底线、懂敬畏。通过设立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讲座、模拟法庭、法制宣传日等方式,让学生们强烈意识到: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小错不改就很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就如卢梭所说的,“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 真正让中职学生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养成遵纪守法行为,树立维权意识,提升法治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校园欺凌的目的。

总之,在日常德育中,加大校园欺凌的难度和风险,丰富校园生活、净化校园环境,在大环境上铲除其发生的土壤;在课堂德育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和法制意识教育内容,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传播正能量,才能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1]王斌,陈鑫,陈家梅.浅析校园欺凌的概念和特征[J]青年与社会,2019(34).

[2]《福建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http://jyt.fujian.gov.cn/jglb/xxaqgzc/zcfg/201810/t20181010_4533203.htm

[3] 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703/t20170313_299293.html

[4]陈善云.“四法治德”破中职德育成效难题[N]中国教育报,2018-03-22.

[5]罗生生.校园欺凌治理的法治教育之道[J]中国德育,2018(3).

2020—05—20

傅巧君(1978—),女,福建南平人,汉族,讲师,研究方向:德育。

G718.3

A

1673-4564(2020)06-0135-03

猜你喜欢

德育校园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