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发酵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2020-03-02张甜刘艳全丁真真努尔马木提买买提江龚国利

中国调味品 2020年2期
关键词:凝乳盐浓度革兰氏

张甜,刘艳全,丁真真,努尔马木提·买买提江,龚国利

(1.喀什大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2.陕西科技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乳酸菌是一类微需氧、厌氧或兼性厌氧的,能够发酵糖类产酸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形态为杆状或球状[1,2],乳酸菌种类繁多,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而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婴幼儿食品和饲料中。如自然发酵的泡菜、混菌发酵的乳制品(发酵乳饮料、酸奶、干酪等)和青贮饲料,乳酸菌都是必不可少的菌种[3]。乳酸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发酵产品能够改善乳糖不耐症,而有些乳酸菌可粘附在机体肠道中,形成生理屏障,抵御有害菌,预防食物过敏,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机体消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等。在食品的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生成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及醇类等可抑制有害物质的生成,提高食品的保鲜度,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容易消化吸收,有益于老人和儿童食用[4]。

本研究以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的传统发酵酸乳为样品,筛选理化性能较好的乳酸菌,对乳酸菌的开发和保藏有一定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乳酸菌分离样品

采集自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的自然发酵酸奶,于4 ℃保存,带回实验室备用。

1.1.2 试剂

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有限公司;2×Power Taq PCR MasterMix、DL2000 Marker: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R引物、琼脂糖:上海捷瑞生物公司。

1.1.3 试验仪器

双人单面净化工作台 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生物显微镜 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天平 上海众渊实业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恒温培养箱 上海青海仪器有限公司;PCR仪、5430R高速冷冻离心机、移液器 德国Eppendorf公司;电泳仪 北京六一仪器厂;JY04S-3C凝胶成像系统 北京君意东方电泳设备有限公司。

1.1.4 培养基

MRS肉汤培养基[5]:蛋白胨1%,酵母浸粉0.5%,牛肉膏1%,K2HPO40.2%,柠檬酸二胺0.2%,醋酸钠0.5%,葡萄糖2%,吐温-80 0.1%,MgSO4·7H2O 0.06%,MnSO4·4H2O 0.025%。

MRS固体培养基:向肉汤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

用醋酸调节pH至6.2~6.4,121 ℃灭菌15 min。

MC培养基[6]:大豆蛋白胨0.5%,牛肉浸粉0.3%,酵母浸粉0.3%,葡萄糖2%,乳糖2%,碳酸钙1%,琼脂1.5%~2%,中性红0.005%,pH值6.0,121 ℃灭菌15 min。

脱脂乳培养基:将牛乳煮沸30 min,过夜冷却,除去上层乳脂即制得脱脂乳。将脱脂乳置于三角瓶或试管中,108 ℃蒸汽灭菌15 min,即得脱脂乳培养基。

1.2 方法

1.2.1 菌种分离方法

样品→梯度稀释→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斜面保藏→耐盐测定→耐酸测定→DNA提取→16S rRNA序列扩增→遗传关系分析。

1.2.2 样品分离、纯化和保藏

称取10 g酸奶样品,置于含有90 mL无菌水的250 mL烧瓶中,晃动均匀,获得10-1酸奶稀释液,10倍梯度稀释后,得到10-2~10-8稀释液,将稀释液各取1 mL,用温度降至45 ℃的MRS固体培养基浇注,42 ℃培养24 h。

挑选MRS固体培养基上长势良好的菌株接种于MC培养基上,挑选含有透明圈的单菌落反复划线,42 ℃培养,将纯化到的菌株接种于MRS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苔后于4 ℃保藏。

1.2.3 初步鉴定

形态观察:对纯化后获得的菌株,观察其基本形态特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菌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和排列方式[7]。

1.2.4 理化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凝乳时间的测定:按3%的接种量,将培养好的MRS液体培养物接入10 mL已灭菌的脱脂乳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42 ℃,观察并记录凝乳时间;耐盐能力的测定:将筛选出的凝乳时间较短的菌株按10%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含盐量1%、3%、5%、7%、9%的MRS肉汤培养基中,以不含盐的10%接种量的MRS培养液为对照,在42 ℃恒温箱中静止培养24 h后测定乳酸菌的存活率[8];耐酸能力的测定:将筛选出的凝乳时间较短的菌株按10%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pH 2,3,4,5的MRS肉汤培养基中,在42 ℃恒温箱中静止培养2 h后测定乳酸菌的存活率[9,10]。

1.2.5 乳酸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遗传分析

使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乳酸菌的基因组,利用细菌通用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f(5′-GGTTACCTTGTTACGGACTT-3′)对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PCR反应体系为DNA模板2 μL,引物各2 μL,2×Power Taq PCR MasterMix 25 μL,补充ddH2O至50 μL。反应条件:94 ℃ 10 min,94 ℃ 30 s,54 ℃ 60 s,72 ℃ 90 s,35个循环,72 ℃ 10 min,4 ℃保存。PCR产物将送至苏州金智维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利用NCBI数据库的Blast工具进行序列同源性搜索,选取数据库中相似度高的16S rRNA序列,通过MEGA 7.0软件分析乳酸菌的遗传关系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11]。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的筛选

将采集的3个酸奶样品,根据上述乳酸菌的分离方法获得乳酸菌菌落[12]。挑取长势优良、透明圈明显的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分离,获得9株菌株,分别为F1、F2、F3、K1、K2、K3、L1、L2、L3,观察菌落特征,大多为圆形,乳白色或白色,表面较光滑。并对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染色结果见图1。9株菌株均为阳性,菌体形态大体可分为杆状和球状,具体表型特征见表1。

图1 9株菌株的革兰氏染色(×100)Fig.1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9 strains after Gram staining(×100)

表1 菌株的形态特征Table 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s

2.2 理化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2.2.1 凝乳时间的测定

将培养好的MRS液体培养物以3%的接种量接入10 mL已灭菌的脱脂乳培养基中,42 ℃培养,观察并记录凝乳时间,结果见图2,挑选出凝乳时间较短的6株菌株K3、L1、L2、L3、F1、F2。

图2 凝乳试验Fig.2 Curd test

结合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凝乳试验,初步确定6株菌株为乳酸菌,并进行耐盐和耐酸能力测定。

2.2.2 耐盐能力的测定

图3 不同盐浓度下活菌存活率Fig.3 Survival rates of live bacteria at different salt concentration

将6株菌株按10%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含盐量1%、3%、5%、7%、9%的MRS肉汤培养基中,以不含盐的10%接种量的MRS培养液为对照,在42 ℃培养24 h后测定乳酸菌的存活率,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L1在5%盐浓度时存活率达到45.95%,其余5株菌株的耐盐性一般,L2的耐盐性最差,F1在盐浓度9%时停止生长。

2.2.3 耐酸能力的测定

将6株菌株按10%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pH 2,3,4,5的MRS肉汤培养基中,在42 ℃恒温箱中静止培养2 h后测乳酸菌的存活率,结果见图4。F1在pH 2时存活率为6.33%。

图4 不同pH值下活菌存活率Fig.4 Survival rates of live bacteria at different pH values

由图3和图4可知,菌株的耐盐度和耐酸度各有不同,但是随着盐浓度升高和酸度不断下降,乳酸菌的活菌数也随之降低,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2.3 乳酸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系统发育分析

2.3.1 乳酸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13]

以6株乳酸菌的基因组为模板,进行16S rRNA片段扩增,利用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约在1500 bp左右,结果见图5,PCR产物送至苏州金智维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图5 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Fig.5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of PCR amplified products

2.3.2 乳酸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将测序结果利用NCBI数据库的Blast工具进行序列同源性搜索,选取数据库中相似度高的16S rRNA序列,见表2。

表2 菌株同源性分析Table 2 Homology analysis of strains

由表2可知,K3、L1、L2与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序列相似性达到100%,L3、F1、F2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序列相似性达到100%,通过MEGA 7.0软件分析乳酸菌的遗传关系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见图6。确定K3、L1、L2为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L3、F1、F2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

图6 基于16S rRNA序列乳酸菌的系统发育树Fig.6 Phylogenetic tre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based 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

3 结论

本试验以喀什市、疏勒县和疏附县采集的传统发酵酸奶为样品,分离乳酸菌,结合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特征以及菌株的凝乳试验,筛选出6株菌株(K3、L1、L2、L3、F1、F2),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通过耐盐和耐酸试验,得知菌株L1在5%盐浓度、培养24 h时存活率达到45.95%,其余5株菌株的耐盐性一般,F1在盐浓度9%时停止生长,但F1在pH 2、培养2 h时存活率为6.33%;提取6株菌的基因组并进行16S rRNA序列扩增、测序,序列比对后,初步确定K3、L1、L2为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L3、F1、F2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

猜你喜欢

凝乳盐浓度革兰氏
不同盐分条件下硅对两个高羊茅品种生物量分配和营养元素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温度对黄粉虫凝乳酶凝乳特性的影响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响应面法优化红曲奶酪加工工艺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
凝乳形成过程及其流变与结构性质的研究进展
不同盐浓度处理对樱桃萝卜生长影响分析
苏北地区无土栽培营养液盐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
新碧无存在感高度防晒,比水更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