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20-03-02王丽霞郭二虎张艾英

福建农业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效唑拔节期粒重

常 乐,王丽霞 ,郭二虎,张艾英

(1.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2.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言

【研究意义】谷子Setariatalica(L.)Beauv.起源于中国,具有高效利用水分、营养丰富且成分均衡、粮饲兼用等特征,是水资源匮乏时的战略贮备作物,同时也是膳食结构调整、平衡营养的特色杂粮作物之一[1−5]。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谷子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6−10],规模种植效益凸显[11]。与玉米、小麦等大宗作物相比,谷子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还不高,离艺机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目标还有较大差距[12−15]。因此,降低谷子主栽品种株高且不减产是实现谷子生产艺机一体化、全程机械化首先要克服的难题,而应用化控手段是降低作物株高的重要方法。因此,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谷子生产上的应用及调控机理,对提高谷子机械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前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上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提高作物品质、产量,以及在矮化植株、生根壮苗、增强抗倒伏能力、调节开花结实时间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16−22]。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谷子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杂交谷和夏谷。麻慧芳等[23]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以解决谷子生产上遇到的早衰问题,特别是对现在大面积推广的杂交谷子效果更好。夏雪岩等[24]筛选了适合谷子杂交种防早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本研究切入点】春谷株高较夏谷高,抗倒伏能力弱,农机农艺配套集成的难度相对更高;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春谷上的应用研究少见报道,特别是在山西长治地区谷子上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喷施时期,旨在为谷子生产中农机农艺配套集成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春谷品种为长生07。试验地点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西庄村,前茬玉米。供试药剂、成分和生产厂家见表1。

1.2 试验方法

分别于2016年、2017年的5月中旬播种。间苗定苗后,分别于拔节前(苗期)和拔节初期(拔节期)喷施各药剂和清水对照。随机区组设计,各小区7行、行长3.5 m、行距0.4 cm,面积9.8 m2,3次重复。药剂使用剂量按生产厂家推荐配比。田间管理同常规。

1.3 测定项目

1.3.1 农艺性状调查与小区测产 在春谷灌浆期、成熟期,各小区在中间行约1 m长中取均匀一致的5个单株,调查农艺性状,将各营养器官分开,称量鲜重;于烘箱105 ℃杀青30 min后调至80 ℃烘干,至恒重后称量干重。于成熟期,去边行后取中间6 m2(3 m×2 m)的谷穗,测小区产量,折算每公顷产量。

1.3.2 SPAD值和光合速率测定 春谷抽穗后,各处理选长势均匀的5株挂标签。用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测倒二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各叶取10个点测定,取平均值。开花后,取倒二叶用美国产CIRAS-2型光合速率仪测定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取平均值。

1.4 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Excel 2003作图。

表 1 试验用药剂Table 1 PGRs used in experimentation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谷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对株高的影响:由表2可见,除C处理能使植株略增加株高外,其他处理均不同程度使植株矮化。其中:除E处理外,其他药剂处理在苗期施药对植株矮化的效果均优于在拔节期施药。D处理矮化效果最显著,在苗期和拔节期施用矮壮素的处理,株高分别降低8.16%和5.34%,均比CK显著变矮(P<0.05)。

表 2 不同处理施药后春谷植株农艺性状比较Table 2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sprayed by PGRs

对茎粗的影响:与CK相比,除C处理外,其余药剂处理的鞘茎均有不同程度增粗。E处理于拔节期施药的茎粗比CK增加5.38%(P<0.05),效果好于苗期施药(+2.82%);其余药剂处理均为苗期施药比拔节期施药效果更佳,其中:苗期喷施矮壮素(D处理)的效果最好,茎粗为8.32 cm,比CK处理增加6.67%,差异显著(P<0.05),其余药剂处理的茎粗与CK处理差异均不显著。

对次生根数的影响:与CK相比,B处理和D处理苗期施药的次生根数显著增多(P<0.05),其余各药剂处理苗期施药的次生根数也有不同程度增多,但差异不显著;E处理和D处理拔节期施药的次生根数显著增多(P<0.05),其余药剂处理拔节期施药的次生根数有所减少,其中A处理与CK相比显著减少(P<0.05),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

对根干重的影响:苗期施药的各药剂处理,根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B处理、C处理、D处理、A处理的根干重均比CK显著增加(P<0.05);拔节期喷药的各药剂处理,除D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药剂处理的根干重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E处理、B处理、C处理与CK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综上结果,苗期施用缩节胺(A)、多效唑(B)、矮壮素(D)对植株矮化、鞘茎增粗效果均优于拔节期施药。其中矮壮素(D)矮化效果最好。乙烯利(E)于拔节期施用,鞘茎增粗效果优于苗期施药。苗期施用多效唑(B)、矮壮素(D),次生根数显著增多。拔节期施用矮壮素(D)和乙烯利(E),次数根数显著增多。无论是苗期还是拔节期施用多效唑(B)、矮壮素(D)、乙烯利(E),都能使根干重显著增加,缩节胺(A)仅在苗期施用使根干重显著增加。

2.2 不同处理对春谷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由表3可见,苗期施药,不同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高低顺序为:B、A、D、C、CK、E。其中,A处理和B处理地上部干物质总量相近,分别为52.57 g和52.84 g,分别较CK增加4.70%和5.24%。其中,A处理和B处理的穗干重分别为28.50 g和28.21 g,分别较CK增加8.12%和7.02%,有显著差异(P<0.05)。B处理的叶干重为9.47 g,较CK增加22.04%,B处理的叶干重与其他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B处理的鞘干重为4.51 g,较CK增加14.18%,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的茎干重与CK均无显著差异。

表 3 不同处理对春谷干物质积累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spraying PGRs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millet plants

拔节期施药,不同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高低顺序为:E、B、A、CK、D、C。其中,E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总量为54.50 g,较CK增加8.54%,差异显著(P<0.05)。E处理和A处理的穗干重相近,分别为28.61 g和28.29 g,分别较CK增加8.54%和7.32%,有显著差异(P<0.05)。E处理的叶干重为8.73 g,较CK增加12.5%,有显著差异(P<0.05);鞘干重为4.25 g,较CK增加7.59%,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茎干重均无显著差异。

综上结果,苗期施用缩节胺(A)、多效唑(B),能显著提高植株穗干重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苗期施用多效唑(B)能显著提高叶干重,苗期施用各药剂对茎干重影响不大。拔节期施用乙烯利(E),植株穗干重、叶干重、鞘干重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提高;施用缩节胺(A)亦可显著提高穗干重;拔节期施用各药剂对茎干重影响不大。

2.3 不同处理对春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对产量的影响:由表 4、5可知,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产量略有差别,但规律一致,苗期施药比拔节期施药对春谷产量的影响更大。苗期施药,2016年各处理春谷产量依次为A、B、D、C、CK、E,除E处理产量略有降低但未至显著水平外,其余处理均增产,其中:A处理和B处理分别较CK增产13.46%和10.3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017年各药剂处理均较CK增产,产量依次为B、A、D、C、E、CK,其中:B处理、A处理和D处理分别较CK增产10.71%、5.93%和5.6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拔节期施药,两年各处理春谷产量顺序表现不完全一致,但均以E处理最高、C处理最低,2016年和2017年E处理分别较CK增产8.76%和7.59%,C处理分别较CK减产7.98%和6.19%,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结果,苗期喷施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除乙烯利(E)外,其余各药剂均能起到增产作用,其中多效唑(B)和缩节胺(A)增产效果最佳;而拔节期喷施乙烯利(E)增产效果最佳。

苗期施药对穗重、穗粒重的影响:2016年除E处理的穗重、穗粒重较CK有所降低(P>0.05)外,其余各药剂处理的穗重、穗粒重均有增加,其中:A处理和B处理的穗重分别较CK增加12.8%和7.82%,差异显著(P<0.05);穗粒重分别较CK增加13.46%和10.38%,差异显著(P<0.05)。2017年施药,除E处理的穗重较CK略降低外,其余药剂处理的穗重、穗粒重均有增加,其中:B处理的穗重、穗粒重分别较CK增加11.21%、10.71%,差异显著(P<0.05);D处理的穗重较CK增加8.24%,差异显著(P<0.05)。

表 4 2016年不同处理对春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spraying PGRs on millet yield and yield factors in 2016

表 5 2017年不同处理对春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f spraying PGRs on millet yield and yield factors in 2017

拔节期施药对穗重、穗粒重的影响:除C处理和D处理的穗重、穗粒重均有所降低外,其余药剂处理均有增加,其中:2016年,E处理的穗重、穗粒重分别较CK增加7.7%、8.76%,差异显著(P<0.05);2017年,E处理的穗重、穗粒重分别较CK增加7.76%、7.59%,差异显著(P<0.05)。

对出谷率的影响:不同时期喷施不同药剂后出谷率略有增减,但均未达显著水平。2016年的出谷率(84.11%~86.68%)与2017年(69.71%~74.16%)相差较大。这与2017年灌浆后期雨水较多影响灌浆,导致秕籽较多有关。

2.4 不同处理对春谷灌浆期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由图1可见,与CK相比,除C处理和E处理有所降低外,其他药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苗期施药,B处理的SPAD值最高,为64.3,较CK增加5.76%,差异显著(P<0.05);D处理(62.7)和A处理(62.1)分别较CK增加3.13%和2.14%,差异不显著。拔节期施药,D处理的SPAD值最高,为63.2,较对照增加3.95%,差异显著(P<0.05);A处理(62.0)和B处理(61.3)分别较CK增加1.97%和0.82%,差异均不显著。综上结果,无论是苗期还是拔节期施用多效唑(B)、矮壮素(D)、缩节胺(A),都有增加春谷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作用。

2.5 不同处理对春谷光合作用的影响

由图2可见,与CK相比,除C处理和E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降低外,其他药剂处理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苗期施药,D处理和A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8.20 μmol·m−2·s−1和17.46 μmol·m−2·s−1,分别比CK提高16.07%和11.35%,差异显著(P<0.05);B处理(16.32 μmol·m−2·s−1)较CK提高4.08%,C处理(13.76 μmol·m−2·s−1)较CK降低12.24%,差异显著(P<0.05);其他药剂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拔节期施药,D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04 μmol·m−2·s−1,较CK增 加15.05%,差 异 显 著(P<0.05);其他药剂处理与CK差异均不显著。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无论是苗期还是拔节期,施用多效唑(B)、矮壮素(D)、缩节胺(A),对春谷叶片光合作用都有促进作用。

3 讨论与结论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每个环节,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吸收与运转等都有影响,且药剂用量小、见效快、效益高、残毒少[25−26]。本研究分析了在春谷发育不同时期,喷施缩节胺、多效唑、矮壮素、乙烯利、赤霉酸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对其叶绿素、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春谷生产的效果。

苗期喷施矮壮素可显著降低株高(−8.16%),增加茎粗(+6.67%)、次生根数(+18.18%),提高抗倒伏能力;亦能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3.13%),提高净光合效率(+16.07%),为植株提供更多的同化物,达到增产效果。这与夏雪岩[24]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于春谷而言,在苗期喷施矮壮素比在拔节期效果更好。这与夏雪岩[27]等在夏谷拔节初期喷施效果更好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是春谷与夏谷播种时间不同,药剂作用于生长锥的时间不同。春谷播种早,苗期持续时间长,小苗时喷药对生长锥的作用时间长。而夏谷的播种期正值夏季高温高湿时节,谷苗生长快、苗期短,因此在拔节期喷施药剂作用于生长锥的时间长于苗期。春谷在拔节期喷施矮壮素,虽对一些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指标有提高作用,但穗重、穗粒重明显减少,影响穗发育,造成减产。

从多效唑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看,苗期、拔节期喷施多效唑后,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4.19%、2.24%;茎粗分别比对照增加5.00%、3.21%,具有提高抗倒伏能力的作用。这与聂荫恩[28]结论一致。苗期喷药能显著增加21.21%的次生根数,苗期、拔节期喷施显著增加34.3%、30.4%的根重。苗期喷施亦可显著增加地上部干重5.24%,显著增加叶、鞘干重(22.04%、14.08%)。从各项结果来看,苗期喷施多效唑的影响均比拔节期更大。

缩节胺也能起到降低株高增加茎粗的作用,但相比多效唑来说效果更弱。苗期、拔节期喷施缩节胺后,株高仅比对照降低2.31%、0.79%;苗期处理茎粗增加4.1%,拔节期处理仅增加1.67%。这与庄云等[29]、雒景吾[30]的研究结果一致。

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相比苗期施用,植株矮化效果更好,茎粗较对照显著增加(5.38%),次生根数显著增加(21.21%),根重显著增加(39.6%),穗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均显著增加8.54%,但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降低。说明乙烯利有促进叶片衰老和籽粒催熟作用。针对目前谷子机械化收割,存在收获时叶片未黄衰易缠绕,造成收获损失、杂质较多等问题,可考虑在成熟末期喷施乙烯利,使叶片早失绿,促进籽粒成熟,以利于机械化收获。

赤霉酸能使植株株高增加,但不能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这与麻慧芳[23]研究结果一致。从其苗期喷施可使穗重、穗粒重增加,从而达到增产作用看,可考虑将其用于提高杂交种的结实率方向。

本研究仅限于在中晚熟春谷区的试验,某些方面与对夏谷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这可能与春谷和夏谷播种季节不同且属于不同生态区,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有关。本试验仅按推荐量进行,且受试验地安排影响,面积偏小,今后尚须进一步扩大试验面积进行后续试验验证,并期待深入探讨使用时期和剂量的实际效果,以及从SOD、MDA、ROS和可溶性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中晚熟区春谷可通过在苗期喷施多效唑、矮壮素,或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的措施,使现有品种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增强抗倒伏能力,实现春谷农艺农机配套,最终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栽培。

猜你喜欢

效唑拔节期粒重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
多效唑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中药材的影响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大豆喷施多效唑 增产防倒效果好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018年大豆粒重低于常年的原因分析
麦田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