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林清玄散文创作的自然生态美

2020-03-01陈帆王昌树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态美学林清玄自然

陈帆 王昌树

摘 要:林清玄的散文清澈明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内涵。在乡野中成长起来的林清玄,自孩提时代便怀着一颗敬爱自然之心,亲近故乡的土地。带着大自然的“胎记”,林清玄仿佛对自然世界、周边环境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感知力,他的散文中充满着对自然风光、可爱生物的书写。童年时期美好自然的熏陶也构筑了林清玄心灵的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使其坚守着生活的清欢,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林清玄在大量的散文写作中以自然的灵性去召唤人们追求本真的存在,凸显着他对和谐的自然生态的理想追求,传递着对自然生态独特的理解。

关键词:林清玄 生态美学 自然 和谐

一、亲近土地的童年环境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个体或种群所处的特定环境,比一般说的环境更为具体”a,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研究一个作家及其作品,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作家所处的特定的地理区域和随之而来的地域文化,林清玄笔下的文章就深受其年幼时在农村的生长经历影响。林清玄生长在中国台湾省高雄的乡下,他是在自然的怀抱中长大成人的,因此,其人生与创作都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林清玄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童年时,他认为是父亲联合土地养育了自己。在林清玄年幼时,林父常带着林清玄到山野田地间工作。父亲对土地饱含着深情,他的心是扎根在土地上的,这给予林清玄最初的生态启蒙——宽厚无言的大地与人的情感是互通的。在自然的怀抱中,林清玄看到万物皆有生命,即便是一朵花、一片叶、一株草这样微乎其微的事物。于是,在他记忆深处,脚下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万物,都拥有生命的底色。土地的包容、乡野的神奇造化,在林清玄心底刻下了美妙的烙印,这些体验感受对林清玄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林清玄的散文中,一棵树不再是简单的景观描写,而是与他的创作生命浑然融合在一起的。“从幼年时代就喜欢拥抱树木……在心情不佳、处境恶劣的时候,就会跑到离家不远的林林,拥抱那棵最高大的松树。走到树下,靠近树干,轻轻地、敬仰地拥抱大树。那一刻如同触电,大树把百年的心情传到我身上。”b色彩与笑声交织的香蕉园、奏响大地诗歌的旗尾溪、农家凉爽快乐的夏夜、岸芷汀兰的河边美景,还有农人辛勤劳作的场景,这些孩提时代对自然的美好记忆,都深深镌刻在林清玄的记忆深处。土地气息的涵养、阳光雨露的滋润、纯真悠然的乡村生活、朴实淳厚的教養,构筑了林清玄对万物、对自然的赤诚情怀与深厚情谊。童年时期自然系统中原生态的美,使得成年后的林清玄屡屡回望。他呈现于我们面前的一系列生态审美意象,流露出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美感。

二、微小生命的热忱观照

林清玄的散文中充满了对原生态自然美的描写,作为一个善于捕捉大自然性灵和生命意蕴的作家,他把生活中平凡的自然景观写得妙趣横生,把对自然景物、景致与景色的书写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夏日小春》中,林清玄用恬淡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散步时所见到的景致:“清晨的时候沿着山径散步,看到经过一夜清凉的睡眠、又被露珠做了晨浴的小花醒过来微笑,感觉到那很像自己清晨无忧脑的性情。偶尔看见变种的野茉莉和山牵牛开出几株彩色的花,竟仿佛自己的胸腔被填满了诗句,随呼吸在草地上落了一地。”c大自然在林清玄的笔下展开恬静美好、温暖绚烂的画卷。怀揣着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他用心感受草木自由的呼吸,仔细观察那些在原野中快乐绽放的花朵,体悟大树顶天立地的精神,还有蓬勃生长的小苗。这些生趣盎然的景致都令人动容,使人意识到简单的植物和人的思想是联系着的,它能触动人的灵机。林清玄将自然景观的外在审美价值上升至生命内在的审美价值,故而自然界的万物,在其笔下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美。林清玄始终与自然景观坦诚相见,将自然赋予的生命音符谱写成纯真而自由的乐章,彰显着生态之美、慈悲之情、智慧之力。他奉献自己博爱的心,为世界开出一朵灿烂的“人文之花”。林清玄散文中的自然美境,丰满而有温度,他以花草树木的生命力量,呼唤人们在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坚守本心、保持真心、不忘初心,追求多元且有情的精神世界。

在描写自然时,林清玄细致地描摹动物。在他的散文里,小动物都是可爱且美的。如大悲殿里的燕子,“那一大群燕子,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在早晨刚亮的天空下有一种非凡的美丽”,“在庄严的诵经声中,有一两句是轻嫩燕子的呢喃,显得格外活泼起来”d。还有林中歌唱的小鸟、一路南飞的北雁、喂养乳鸽的母鸽、“翩翩少年”般的松鼠等,不管是长着翅膀的飞禽,还是地上体躯庞大、头脑发达的走兽,它们处处都显露出纯真无邪,总让林清玄为其快乐、为其感动。黑格尔在《美学》中写道:“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e动物的生命之美是自然美的组成部分,亦是自然美发展的“顶峰”。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每一个存在的动物都有其价值,每一种生物都像是有了各自的思维,甚至是有情感的。林清玄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肯定其所特有的价值,以慈悲心观照自然万物,合乎生态审美的要求。

三、俭素单纯的生活方式

林清玄力主节俭朴素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现代人所追求的“放逸的欢乐”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他的散文中常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反思:“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的小小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因为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欢就渐渐失去了。”f生态破坏、唯利是图、利益至上、生活放纵等这些现代人生活与人性丑陋的一面,令林清玄深感不安。他在满怀悲切的同时,又带着宽容和期盼祈求着众生的觉悟。其散文所蕴含的对放纵自我的生活的背离以及对宁静简单的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美。

林清玄赞美简单淳朴的“清欢”生活,对生活不抱过度的欲求,与儒家“节用爱人”的原则相契合,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够了就行”的生活方式。“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觉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体会出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g林清玄认为,生活的品质不在于物质条件的满足,而在于心灵的丰盈与精神的智慧。淡然为人,以质朴的心应对世间的纷纷扰扰;追求“回到自我”的生活品质,即使身居陋室,仍旧能够创造怡然自得的精神世界。自心清净,能断烦恼,林清玄的散文所追求的俭素单纯的生活方式,使内心深处固有的善良本能得以自然释放,让心灵自由舒展,使情感得到清净的归宿。

于林清玄而言,世界宛若绮丽而珍贵的宝盒。怀着对世界的情、对万物的爱,林清玄以散文家细腻而敏锐的目光,谛视着社会转型时期的自然生态,感知着变革时期的生命力量。其作品中的生命之泉,始终自由地、源源不绝地流淌。林清玄的内心有一片纯净的“清泉之乡”,他溯河而上、翻山越岭,把那凝结着“生态之美”的甘甜泉水担到市井街头与人共尝。林清玄蕴含自然生态之美的散文,富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其作品立足于万物的本真与澄明、温暖与良善、淳朴与智慧,迸发出生态情怀、光明、慈悲、理想等正能量。

a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10页。

b 林清玄:《紧抱生命之树》,《肝博士》2011年第5期。

c 林清玄:《平常心 观自在》,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

d 林清玄:《感性的蝴蝶》,中国盲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e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0页。

fg 林清玄:《不怕人生的转弯》,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107页,第103页。

参考文献:

[1] 曾繁仁.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J].文学评论,2004(5).

[2]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林清玄.紧抱生命之樹[J].肝博士,2011(5).

[4] 林清玄.平常心 观自在[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5] 林清玄.感性的蝴蝶[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4.

[6] 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 林清玄.不怕人生的转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8] 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 林清玄.鸳鸯香炉[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11] 林清玄.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12] 屈雅利.走向生命的大美——林清玄散文述评[D].西北大学,2001.

[13] 林清玄.打开心内的门窗[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作 者: 陈帆,浙江农林大学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王昌树,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美学、文艺美学。

编 辑: 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生态美学林清玄自然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林清玄:我30岁后才想明白的事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