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煜词中的水意象探析

2020-03-01贺未楠周敏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李煜首词词人

贺未楠 周敏

摘 要: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李煜,是我国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中包含着丰富的意象。可以说意象的运用是李煜词的独特风格,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水意象的广泛运用。李煜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他独特的性格特征造成了他创作风格的迥然不同,进而其前后期词中的水意象也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李煜 水意象

南唐后主李煜可谓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虽是一名亡国之君,但他更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李煜在创作中对意象的青睐,使得他的词极具艺术魅力。水意象在李煜词中的广泛运用,也是基于他固执、软弱、不敢当机立断的性格特点,而且这种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他表达情感的隐匿,所以他词中的水必定不是激流勇进之水。由于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之高,使得学术界对他词中的意象作了广泛的研究,学术成果颇丰。具体表现在情感意象、人物意象、自然意象、色彩意象几个方面,而在自然意象中又集中在花、月、梦这几个意象上,较少从水意象方面进行过研究,因而在其水意象方面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和价值。本文拟从李煜前后期不同的词作中来探析一下他在这两个时期中所创作的词中的水意象之间的区别与差异。

一、李煜前期词中的水意象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长得清秀,这在传统上是历代帝王之子的典型之相。但依据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他离继承皇位还是很远的,但由于一系列的机缘巧合,最终他继承了皇位。他个性固执、优柔寡断、性格软弱,一心只想归隐于田园生活,而无心掌握国家社稷。皇家生活使李煜在尽情享受自在生活的同时养成了一种率真的性格,这样便使得他可以尽情投身于创作。

在李煜的前期词作中,“水”这个意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方面以其作品《阮郎归》a具代表性。这首词是以女子的口吻来写的,词中虽然描写着主人公过着富贵的生活,但字里行间却隐约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这首词的上阕写到,在夕阳西下时,主人公以一种高雅的姿态度过了风和日丽的一天。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好时节,人们一般会在这个时节里忙着播种,期待不久后的大丰收。然而词中却写到“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在这儿“长是闲”三个字意味着词中主人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为生计而发愁。紧接着词中又写到了“笙歌醉梦间”。在这儿用“笙歌”“醉梦”两个词,更能清晰地向人们展示出主人公在尽情地享受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下阕突然笔锋一转,写到了玉饰之声正在慢慢消失,晚妆残败,意味着自己已经劳累了一天,这时候想找个人来倚靠,但却不知倚靠之人是谁?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词中主人公的一种无奈与哀愁,同时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主人公也感叹自己的韶华易逝、容颜易老。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词中主人公感情的细腻以及他对人生的一种无奈之情。对着眼前这“东风吹水”、远山连接落日的美景,诗人不禁产生留恋之情。“东风吹水”由意象“水”的特点即连绵不绝、一去不复返而感慨到自己青春易逝、容颜易老,从而透露出一种惋惜之情。这是一首以男词人代言女子的口吻来写的词,通过借助“水”这个意象,将自己的无限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此外,其作品《长相思》b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词也是李煜的前期之作。他在身为国君时所创作的诗词着重描写的都是他的帝王生活,总的来看,题材还是比较狭窄的,但在他前期的词作中总洋溢着一种愁意。就比如这首词,词的开头写到“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在这兒作者以数词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的连绵不绝,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可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词人后边却把相思和枫叶联系在了一起,写到思念之情好比火红般的枫叶一样,更加突出了作者内心深处那种深深的愁绪。紧接着更是写到菊花由开放到残败,暗示出了时间的流逝,而作者苦苦思念的那个人此刻还没有归乡。因此,词中所写到的“山远天高烟水寒”当中的“烟水”并不仅仅指水这一物质形态,更多指的是词人心中的那种无限愁思。

最后,与之相似的作品还有《采桑子》c,这首词是李煜为其弟弟而作的,词中流露出南唐后主李煜对其弟弟的无限思念之情。词的开头写到“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作者在这儿借用“梧桐”点明了此时所处的季节,即已经到了深秋时节,进而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紧接着词中又写到“昼雨新愁”,即雨洋洋洒洒地下了一白天,带给人一种悲秋之愁。一个“愁”字意境全出,词人在这里是把淅淅沥沥的小雨比作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无限忧愁。然后又写到琼窗、双蛾皱,暗示着自己韶光易逝、容颜易老。其实在这里作者是借用女子对心爱人的怀念与等待,进而来折射出自己心中对弟弟的想念。之后又写到“九曲寒波不溯流”,在这儿是指黄河九曲缠绕,形成气势磅礴之象,但它却是逆流而上。词人本想着给弟弟写封书信,以表相思之情,但却无法寄送,心中的愁绪一涌而出。总之,这首词运用了“水”这个意象,使得全词的感情倾向更加明显,水的连绵不绝暗示着词人心中的那种无限忧愁。

李煜前期虽然生活在宫廷,同时也在极力地追求享乐,但他前期的词作已经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他借用水来表现愁,不仅使得他的词的内容生动富有意蕴,更使得他的词在表达情感上给人一种隐秘之感,极具艺术魅力。

二、李煜后期词中的水意象

(一)国破家亡后的悔意和无奈 南唐被宋灭亡后,李煜转身就变成了宋朝的俘虏,这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大转折。他每天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每当他想起自己曾经所做过的错事时,心中就充满了悔意和无奈。他曾经犯过错杀忠臣的错误,现在想想已是无法弥补。他对自己被称为“亡国之君”的名号,从来没有试图去改变什么,但他确实为自己所犯的过错有过悔意,因为他在成为亡国之君后,宋太宗曾派徐铉窥探过李煜。在李煜见到徐铉时,他对自己昔日所做的错事表达出了深深的悔意。这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他既有对自己已往所做错事的一种悔意,又有着一种自己如今成为阶下囚,不能为自己所犯的过错进行赎罪的一种无奈之情,迫于无法表达出他自己内心深处的这种复杂感情,他只能将自己心中的无限悔意和无奈之感寄托于自己的诗词创作之中,凭借着水这一意象将自己的无奈悔恨之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就是他的《虞美人》d,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的绝命词。这首词写于李煜成了宋朝的俘虏后,在见到徐铉时,内心深处受到极大感触而作。词的上阕写到了春之花、秋之月,这都是对美好事物的描写,由此可知李煜前期的生活过得有多惬意。但紧跟着的“何时了”三个字让人想到的是词人想要迫不及待地结束这样的生活。然后又写到了“小楼”“故国”,让词人想到了过去,带给人的是一种荒凉凄冷之感。现在想想自己已经不在原来的宫殿里住着了,而是沦为了北宋的阶下囚。在月明之夜,想到自己曾经也是一国之君,而如今却成了俘虏,往事真的是不堪回首啊!下阕写到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意在说明昔日豪华的宫殿装饰一成不变,只是居住在这宫殿里的主人已经变了。李煜不再是从前那个养尊处优、风流倜傥的一国之君了,而成了别国的俘虏。

在汴京不可栖居、故国不可回归的两难情况下,后主李煜写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在这儿李煜运用了反问的语气,实则是在说自己,用东流之春水来比喻自己的悔意。“愁”本不可衡量,词人在这里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为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无限悔意。后主在此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将自己的“忧愁”比作是“一江春水”,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里的江是指长江,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长江水量自然增加。重要的是长江也会流经自己的故国,在这里,词人一方面是用水来形容自己心中的无限悔意,另一方面,词人也是借用水这个意象表达出自己对于故国的思念之情,可谓把水这个意象运用到了极致。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 由于时代的变迁,让李煜的创作才性有了一定的转变。他不再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了,转而描写的是对家国的眷恋和对人物心理的体验。李煜前期所创作的词表达的情感都比较隐匿,但是在后期的创作过程中他更倾向于直抒胸臆。由于时代的转变,不仅使得他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改变,而且也使得他词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理所当然词中描写的水这个意象本身也就有了新的意义。

在李煜前期的创作中,他将水作为愁的象征。但在后期的创作中,他对“水”寄寓了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愁的象征,更是对自己往日生活的写照以及自己对人生百态的体验,因而它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例如《乌夜啼》e,这首词是李煜入北宋之后而作。词的上阕开头就写到“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所处的环境。一晚上风雨交加,冷风吹得帘帏哗哗作响。之后词中又写到屋中的蜡烛已经燃烧得所剩无几,暖壶中也没有热水了,词人反复起来又反复躺下,但无论是躺下还是起来他的内心都无法平静。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内心的一种不安。而下阕由写景转向了抒情,词人开头就写到“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人生在世所经历的一切、所走过的路程就像水一样一直流动,最终消逝而不可复返。想到自己之前当国君时的那种悠闲,而现在却孤身一人生活在北宋,不禁感慨,昔日的豪华生活也只是自己的一场梦而已。

这首词中水意象的运用也是妙到了极点,“水”由于具有流动的特点,总是留不住。李煜一生命运多舛,曾先后经历了国主、俘虏的双重身份,后又被赶出北宋,可以说他的生活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也借用水这个物质形态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特点,将自己一生的起伏不定写得活灵活现。

(三)李煜词中水意象的创新 总的来说,意象的选用是作家匠心独用的结晶。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他的内心情感是比较复杂的。作家的创作往往要以一定的情感为依托。李煜在其作品《乌夜啼》f中,就是借用“水”这个意象,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自己的无限悔恨抒发得淋漓尽致。

《乌夜啼》这首词,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和所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意境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可以称得上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之作。词开头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时间的消逝之快。开篇之句即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是在写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其实作者在这儿表面上是在写林花已过开花之际,实际上是在感叹时光消逝之快,一去不复返。名为写景,实为抒情。“太匆匆”一词更是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内心情感,在这里词人意在感慨时间之短暂、生命之珍贵。后面紧跟着又写到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在这儿“朝来寒雨、晚来风”两个词语更是直接点明了林花的谢败是由于风雨的吹打,不免有点惋惜之情。词人在这,实为借林花的垂败来说明自己生命之春的枯竭。随后词人一下由写景转到了写人和抒情,使这首词的主旨思想跃然而出。“胭脂泪”,三个字写出了词人因感慨青春易逝、容颜易老而忍不住流泪,泪水打花了涂在脸上的胭脂。最后紧跟着又写到“自是人生長恨水长东”,作者在这儿既是在写景也是在抒情,融写景与抒情为一体。词人在这儿写出了水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本身就具有流动性,它会一直向东流去,而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也不能驾驭。此句意在说明:“人生不可逆转,覆水不可回收。”

这首词中的水意象的创新之点在于将“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景中藏情,情中寓景,创作技巧可谓炉火纯青。作为大自然里的一种物质,水有其自身的流动规律,并不是人力可以驾驭的。更为重要的是,借用“水”这个意象的特点,来表明自己已然是一名亡国之君,昔日的帝王生活已不复存在,说明了人生不可逆转。与李煜其他词里描写的水意象相比,这首词中对水意象的描写,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能传达出一种人生哲理。因此,借用水意象来获得人生哲理,就成了李煜词的一大特色,同时这也是水这个意象在李煜词中的新颖之处。

除此之外,相似的作品还有《望江南》g。 这首词写的是后主李煜对昔日帝王生活的怀念,不难看出这是李煜在成了宋朝的俘虏后所创作的。首先,开头写到“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是在写词人从梦中醒来,愁恨无限,在这里的“恨”有遗憾、痛恨、后悔之意。并且在这首词中作者是用“多少”一词来形容恨的,这更能给人一种沉重之感。随后三句,词人写到自己昔日曾经游玩上苑,可知之前后主的生活过得有多惬意。最后一句“花月正春分”,点明了当时游皇家园林时的天气状况,即当时天朗气清,春分拂过脸庞,春花竞相开放,此情此景真是让人陶醉。这首词中水这个意象,作者也赋予了它特定的内涵,无论是在其艺术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其思想高度上,都有了一个显著的飞跃。在这首词里,词人写到了“车如流水马如龙”,把门前走过的车比作成水,不仅写出了来往车辆的多,更写出了昔日皇家生活的热闹非凡。在这里,“水”这个意象,不仅仅是在表现作者心中的悔意,也不是单单在表现他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是把自身此时的现状同自身往日的生活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后主对往日帝王生活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己国家往日盛世气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李煜的一生可谓是一条百味巷,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可以这样说,由于他前期的沉迷享乐,宋朝的刀剑很快就灭掉了他的王国,但后来他却以自己的才能,在文化上征服了灭亡他的宋朝。他把自己心中的那股多重复杂的感情都寄托在水这一意象上,可以说他所做的词集既展现了宋朝的某种演变过程,同时也更加凸显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ace李煜:《李煜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35页,第39页,第6页。

bdg李煜:《南唐二主词笺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38页,第138页,第40页。

f李煜:《南唐二主词》,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51页。

参考文献:

[1] 李煜.李煜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 李煜.南唐二主词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 李煜.南唐二主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4.

作 者: 贺未楠,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周敏,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李煜首词词人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我们家的小“坑货”
神回复
误做皇帝的李煜
孤馆寒窗夜无寐
宋高宗的眼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