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易的记账方法
2020-03-01杨杰
●杨 杰
一、交换价值的三维描述
社会合作是人与人之间,商品(产品或劳务)所属权和使用权的转移。转移分为无偿和有偿两种,无偿转移具有强制性,无法引入竞争机制,个体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人们更愿意接受自己的劳动被社会认可的有偿转移,通过竞争实现资源最优分配。
(一)商品价值
有偿转移既为交易,其载体是商品,基础是公平公正。为了保证交易基础的持续性,人们通过描述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度量劳动的质比和量比关系来实现量化交易,即对等劳动成本交易。
商品价值通过单位劳动成本(UC)与数量(Q)两个维度进行描述。假设A商品与B商品单位劳动成本不同,则可以通过数量调整来维持商品总价值相等。
AUC×AQ=BUC×BQ
(二)交换价值
商品价值相等并不意味着交易达成,原因在于商品功能存在差异,且功能高低完全取决于特定的环境或人,比如吃和穿功能差异。所以我们引入功能(F)这一维度,便于分析讨论。
F的量化需要考虑包含自然条件、思维差异等一系列因素,难度大且不必要。实际交换时,依赖于具体双方对于功能比值的估算,匹配的过程即所谓市场竞争。
AF×AUC×AQ=BF×BUC×BQ
AF与BF很难单独计量分析,修改为:
FP=BF/AF
AUC×AQ=FP×BUC×BQ
二、商品供给方的记账需求
交易是由商品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组成。在交换价值不相等的交换中,仍然是为了保证交易基础的持续性,价值差额必然由需求方对供给方作出未来给付的承诺。
事实上,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今天,以物易物早已消失,每一次交易的交换价值都不相同,都需要记录承诺,所以记账是商品供给方的需求,而且是刚性需求。
为描述市场中全部有记账需求的商品价值D,设FP为记账功能与商品功能的比值;UC为实现记账功能所需的单位劳动成本;Q为记账载体数量;三变量相互影响,通过竞争实现供需双方预期FP每种情况都能匹配:
D=FP×UC×Q
三、商品需求方的记账方法
记账功能的需求与供给,与其他商品相同的,通过市场竞争来完成最为合理。原因在于社会对于FP的预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任何试图控制FP的记账方法都很难成功,但商品需求方可以通过建立UC与Q不同正反比例关系的记账方法,适应FP预期的变化。
(一)记账载体的内部流动
实现记账功能需要有能够承载时间的载体,如果该记账载体承载的时间足够长,则D增量一方面由新增Q量来描述;另一方面因增量重新确定UC大小,引起记账载体的内部流动。
Q=NEWQ(新增 Q)±MOVEQ(参与或退出流通Q)
预期FP升高时,上式取负号,部分NEWQ退出流通。
预期FP降低时,上式取正号,部分存量重新参与流通。
(二)记账总成本变动,Q增UC不变
预期FP变化较小时,内部流动率下降,D增量由Q增量描述,供需双方均倾向于使用UC稳定的记账方法。
UC稳定的同时也受限较多,例如贵金属记账。受限于自然条件,当商品增速高于Q增速时,预期FP逐渐升高,交易意愿减少,商品化程度下降,同时内部流动也随之下降,预期FP继续上升,恶性循环,直至记账载体流动停止。
(三)记账总成本固定,Q增UC下降
预期FP提高时,记账功能高于其他功能,记账载体的生产意愿提高,如果继续使用Q增UC不变的记账方法,即使有足够量的记账载体等待发掘,也会因为UC不变造成Q增有限,影响市场商品化程度。此时,需求方不愿意继续承担随量增加的记账成本,于是通过由中心记账,分散风险的方式,投入固定总成本保证记账载体内部流动即可,UC随Q增加不断下降。
理论上,中心记账有效降低了记账成本,且每次Q的增量都能促进载体存量重新参与流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际上,中心记账绝不可能做到完全市场化,汇率的不可能三角就是证明,内部资源是否得到最优化配置,也取决于各种非市场竞争的博弈。所以,在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中心记账充分体现了优势,但缺点也随Q增逐步加大。
(四)记账总成本变动,Q增UC上升
中心记账方法中UC随Q增逐步下降,如果资源得到最优配置,FP预期降速较低甚至提高,载体内部流动较大,则记账系统维持稳定继续运行,但如果Q增速较大,FP预期下降迅速,内部流动减弱,记账系统失去记账功能。此时,供给方如果继续提供商品,就会寻找能够自发限制载体数量的记账方法,而单位成本是限制数量增加的最好办法,所以,Q增UC上升的记账方法是中心出现信任危机时使用的记账方法。
UC不断上升是非常危险的记账方法,Q增量逐步减缓,预期FP迅速提高,价值尺度被破坏,需求方的付出会要求供给方承担更大的风险。例如土地(或基于土地的房产)、名人字画(同等大师出现几率较低),风险的增加让供给方望而却步,Q增UC上升记账方法的共识程度随交易次数增加而逐步下降。
四、竞争记账
交易达成是供需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需方在供方提供的商品中挑选性价比较高者,供方内部形成技术、成本等竞争;供方在需方提供的记账方法中挑选适合自身要求的,需方内部形成竞争记账。
(一)中心记账
竞争记账的复杂性在于,不存在单一可满足供需双方的记账方法,必须通过方法之间的竞争来实现记账功能。理论上,供方更倾向于Q增UC上升,以实现保值增值,但随着UC不断上升,共识度也会不断下降,无法为更多的供方持续提供记账功能。而Q增UC下降,通过多种多样的信用创造,最大化刺激商品流动,但也带来极大的系统风险。
中心记账大都基于Q增UC下降,虽然也有减少Q以提高UC的行为,但如果改善资源分配不够好,则系统风险与Q仍然会不断增加。所以,必然存在一个补充记账方法,用来降低中心错误带来的系统风险。
我们用CUC表示中心记账的单位记账成本,SUC表示补充记账的单位记账成本:
D=FP×(CUC×CQ+SUC×SQ)
(二)补充记账方法
贵金属、房产、稀有商品都可以作为中心记账的补充记账方法,优缺点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缺憾是有各种限制,无法与中心记账形成竞争关系,比如黄金受限于自然储量。那是否存在一个可以与中心记账相互竞争,相互弥补的记账方法呢?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既是解决中心记账的关键,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解决双重支付与防止篡改,同时竞争也带来了记账成本,有必要从UC变化角度讨论系统的可行性。
(三)比特币UC变化及其影响
比特币初始SQ有增量,为保证FP持续上升,系统采取不断减半的出币策略,用稀缺性吸引供方参与。同时,大比例递减出币也造成SUC变化幅度较大,共识度即算力较小时出币多,而共识度提升反而出币减半,价值度量没有基础。
出币结束后,2100万枚数字货币开始新规则,SUC等于当期算力成本除以作为手续费的币量。因为没有SQ增辅助重新定义SUC,则如果内部流动膨胀,预期FP降低,算力下降,UC随之下降,内部流动进一步膨胀,直至共识降为零;再如果内部流动紧缩,预期FP提高,算力上升,UC随之上升,内部流动进一步紧缩,也直至共识降为零。
五、关于补充记账方法的各项要素必要性的讨论
(一)SQ增量的必要性
设SQ恒定,即使SUC不断提高,所能够描述的价值量是有限的,因为内部流动会加速SUC更快提高,需求方要求供给方承担更大的风险,从而引起共识度下降。所以,SQ必须有增量参与SUC的重新定义,作为调整SUC的工具。
(二)稳定SUC的必要性
SQ增SUC基本不变是最理想的补充记账方法,因为SUC无论增减,都会引起FP及内部流动变化,降低共识度。有关比特币实现基本稳定SUC的方法讨论如下:
算力竞争维系了系统的持续性,难度调整也可以理解为记账成本调整。假设第一区块设定难度前100位为零,完成时系统奖励需求方比特币1枚,如果下一区块难度调整为101位时,奖励2枚,即按2的n次幂调整出币量。
(三)内部流动调整的必要性
随机性是保证公平的一种方法,其合理性已经得到验证,但同时也伤害了稳定SUC的形成。如果加上考虑技术进步造成的算力成本下降等因素,势必造成SUC的变化,引起内部流动。我们通过调整内部流动来实现成本再平衡,即当前区块交易量较上一区块减少10%,则在2的n次幂出币量中增加10%,反之则按百分比减少出币量。
(四)手续费存在的必要性
若SQ增量的必要性成立,当交易量较小甚至为零时,系统仍然可以进行信用创造,如果没有手续费限制,共识度会持续下降。需求方中挖矿人的奖励应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上述系统自动出币奖励;二是其他需求方给予的交易手续费。
综上所述,补充记账方法的SUC是由四个要素重新定义:一是当期需求方所耗费记账总成本;二是难度调整位数;三是交易量差异百分比;四是交易手续费中的SQ。补充记账方法SUC基本稳定,有调整内部流动的能力,虽然在效率、资源分配等方面较中心记账不足,但可以吸收中心记账失信后造成的系统风险,所以有必要讨论其可行性及各项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