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2020-03-01陈艳
陈 艳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天门 431700)
冠心病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类型,在现有社会发展中,患有冠心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对于该病治疗,可以采用心脏介入术,从而改善患者心脏供血现象,提升患者心脏耐受力[1]。而术后康复模式实施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脏运行状况,对提高患者自身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120例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模式的建立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66±3.52)岁。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9.55±5.21)岁。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且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即在患者治疗中给予患者日常监督,帮助患者控制术后感染。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康复模式,具体实施如下: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病情,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展开合理的心脏康复治疗措施,医护人员对患者可以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并用来评价患者参与康复治疗之前的安全运动代谢量、无氧阈以及运动靶心率等指标,从而根据信息评估的内容,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内容,教授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给予患者佩戴自我检测仪器以及运动量心率等内容。患者的训练热身活动常在5~10分钟左右,锻炼时间则为20~30分钟,患者的恢复时间为3-10分钟,根据患者的安全运动代谢量60%以及对应的目标进行锻炼,患者每周锻炼时间需要在3次以上。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从而观察患者、运动代谢当量、峰值氧耗量[ml/(kg·min)],从而判断患者运动耐力的改善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通过使用调查问卷评分表格,计算患者的总满意度。表格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最终统计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程度。非常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在80以上。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在79~60分。不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低于60分。总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用S P S S 2 2.0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x2)校验;计量资料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运动耐力
本次实验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活动耐量恢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运动耐力发生显著的好转,P<0.0)。
2.2 患者满意度
本次实验护理过程中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的患者为20例,满意的人数为9例,不满意的患者为2例,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3.54%。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的患者为13例,满意的人数为10例,不满意的患者为8例[3-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4.19%。经过计算发现x2=4.2923,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6-8],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康复治疗模式管理后,患者总体管理效果得到保障,相应的患者指标改善明显,尤其是在活动受限和主观感受改变上更是具有明显优势,因而满足了患者自身治疗需求[9-11]。同时通过康复治疗模式管理后,患者运动耐力有所改善,相应的指标变化显著,各项指标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因而提升了患者康复管理能力,为患者自身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依据。所以在未来临床实践中[12-13],可以将康复治疗应用到患者管理中,以此提升患者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