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01李雪芹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李雪芹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1 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预算编制工作有目标、预算执行过程有监控、预算完成后有评价和考核、考评结果有及时的反馈、反馈结果有高效的运用。全面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为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提供有效保障,促使单位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流程和内控制度,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性,提高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并且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认真履职尽责,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管好,提高效能,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更稳定、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

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对其重视程度较弱,难以为其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其主要表现如下:事业单位领导层对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相关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够完善,很多预算绩效管理岗位的设置不够合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也比较弱。有些事业单位虽然成立的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但是其将很多工作都交由一个牵头部门负责,再加之部分领导对相关工作的不支持和不理解,导致牵头部门在开展相应工作时沟通交流效率比较低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2.2 绩效目标不够明确

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目标是其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而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其主要负责监督和落实自身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及结果,并对单位财政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考量,这个过程会对单位财政资金调拨及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必须要具备明确清晰的预算绩效评价要求及规则。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时,绩效评价指标都不够明确,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再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交叉现象的存在,导致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各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比较模糊,相关工作的责任对象也不够明确,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1]。在此种情况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难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评价,单位也难以以此为参考对后续工作进行改进和调整,各项业务的开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2.3 预算绩效方面的执行力度较弱

就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看,很多单位在预算绩效方面的执行情况不太乐观,这严重影响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并且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自身存在的不足,导致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较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事业单位管理层不够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给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较小,其标准性和规范性得不到保证;二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环节不够科学和精细,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有效推进;三是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的不够,预算执行结束后缺乏科学问效,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

2.4 绩效管理信息化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运行监控是其重要内容,此过程主要负责对各环节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统计、计算、分析和整合,并运用合适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围绕监控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执行情况,掌握绩效运行情况和资金支出进度等,以发现问题和风险。但是目前来看,现代化绩效考核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不足。有些事业单位在使用绩效考核软件时,利用Excel等业余软件进行绩效管理工作,这不仅难以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还会影响业务开展开展情况[2]。另外,一些事业单位依然采用人工输入的方式获取数据,进行人工分类整理归纳和数据汇总。但是,由于评价指标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如果没有信息系统支持,很难准确形成全面、详实、质量高、针对性强的分析报告。再加之绩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数据需要不定期更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准确性和客观性必然难以得到保证。与此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人才队伍方面存在不足,现有的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单位预算绩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际要求,现代信息网格技术支持的缺乏,会使事业单位难以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3 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必须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加强绩效意识的培养,并对自身现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还要制定更加详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办法,并对各部门在其中的责权进行明确,以构建出一个全体成员参与、单位业务全面覆盖、工作过程全程管理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另外,事业单位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不断强化其绩效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其更加认真、积极的投入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为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更多保障。

3.2 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针对性

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设置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这不仅可以为相关工作的的全面有效落实提供保证,还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目的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投入。

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时可以从预算编制工作入手,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的原则,从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性、绩效考核目标导向的明确性、预算绩效考核工作的参与度和相关工作人员落实情况四个方面确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事业单位要对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相关的业务目标进行分析,制定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第二,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时,不仅要对其客观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实际可行性进行分析,还要对其具体要求进行明确详细的阐述,以使单位各部门对自身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和了解[3]。第三,事业单位在确定预算绩效管理针对性目标时,可以采用数值化的定量分析法。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设立比较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避免使用一些比较模糊、比较晦涩难懂的概念性指标。这既是预算执行过程中中绩效运行监控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预算执行结束后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其核心内容。事业单位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并对预算管理及其他配套制度进行完善,改进并优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用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确保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合规,并按照规定定期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得到顺利高效的实施[4]。

3.3 加大预算执行过程监管力度

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言,相应监管工作的加强可以为其有效性、规范性和全面性的提高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自身对预算绩效管理执行情况的重视,对具体的执行过程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作为单位项目监管、工作业绩考核等内部监督内容,以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从事业单位内部机构设置来看,需要建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组织体系,其成员由单位负责人及单位下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单位负责人对单位预算绩效负责,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自身所在部门的预算绩效负责,承担项目的责任人对相应项目的绩效负责,同时单位要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该组织需要定期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比较主要的影响因素,以便对其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后续工作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

3.4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统一性较强的系统,其是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组成的。这是一项涉及领域广、信息量大、透明度要求高的工作。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事业单位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信息互联互通。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合适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对各项数据和材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合分析,促进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实现,这将是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培养和引进专门的人员,以提升单位的绩效管理的水平,保证评价效率和质量。

4 结 语

本文以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中心,首先简述了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其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参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给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定的参考,使其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推动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