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学政治
2020-03-01赵继红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
赵继红/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
“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讲解为主,配以当今世界典型国家的政权特点进行分析。这样的学习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遇到真实情境学生往往陷入困惑之中,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当再一次学习这个内容时,“朋友圈”这个词吸引了我。一方面,发现学生特别爱发朋友圈;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扩大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于是,我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还有学生爱刷朋友圈的实际生活状态,整合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和选修三的相关内容,重构了一个横跨选修与必修的学习单元——《中国的朋友圈有多大?》,希望换一种方式学习政治,进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分解维度,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确立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运用具体实例阐释“国家利益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图1:亲疏关系图的工具
2.了解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能结合具体国家政权特点理解各种不同政体形式的差异。
其次,为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让学生一目了然、一看就懂的单元学习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并促进学生的学习。
1.梳理我国与10 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归纳概括国与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基础和条件,谈谈对“国家利益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的理解。
2.从上述10 个国家中筛选出5 个国家,研究其政权组织形式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政权组织形式上的异同。
最后,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了学习任务即“绘制我国与10 个国家的亲疏关系图(如雷达图、时序图等)并配以阅读说明书”。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就开始了。
第一次向学生说明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内心充满了忐忑。一方面担心学生不接受、不买账;另一方面又忧虑基础知识的落实。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任务刚一布置就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于我国的外交关系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的同学还知道中国跟巴基斯坦的关系是“巴铁”。虽然兴趣浓烈,但是对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很困惑。在学生困惑迷茫之际,我给出了一个绘制亲疏关系图的工具(见图1)。
学生看到这个工具,心里有了着落,知道该怎样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了。
在仔细阅读了这个工具后,学生对于如何选择10 个国家产生了纠结,是按照地理位置选呢?还是按照历史渊源选?是依据跟我国价值观一致的角度选择呢?还是依据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角度选择?在学生陷入困境之际,我又给学生提供了完成任务的工具、脚手架(见图2)。这个脚手架能够帮助学生在选择10 个国家的时候,始终围绕“外交关系”展开。通过对建交背景、建交时间、建交关系级别来确定自己所选的国家。
图2: 选择国家的工具
学生认真思考学习任务时,又提出什么是时序图?什么是雷达图?根据学生的问题,我又给出了相应的学习资源,如时序图、雷达图,等等。对于基本概念,什么是政权组织形式?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也提出了疑问,我便以教师工作坊的方式帮学生厘清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接下来是长达两周的学习过程。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自主制定学习规划,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阅读教材,寻找完成任务的学科观点支撑;上网搜集资料,补充完善所选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教师游走于每节课的课堂,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进行个别化答疑或进行全班精讲指导;或抛出共同疑惑的问题并引导讨论;或调控节奏,把控单元进程。学生在自主安排与教师引导的交替中展开学习过程。而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始终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引导着学生不断思考。
图3:学生的部分学习作品
两周以后,每位学生都交上了一份凝结自己汗水和智慧的学习任务(见图3)。
我惊奇地发现,两周的学习,学生们累加起来研究了近百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每人又从自己研究的10 个国家,选出了5 个国家绘制该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框架,教材上关于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的基础知识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子里至少重复五遍,我之前担心的基础知识落实问题烟消云散。当这个单元结束,再让学生回看教材时,学生感觉非常熟悉、特别简单。还有学生将教材内容与自己做的亲属关系图进行对比,寻找自己比教材多的部分。对于贯穿整个单元的核心问题,不是老师讲的,而是在学生自主归纳、小组讨论、全班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不仅记忆准确而且理解得很深刻。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另辟蹊径,展现自己的独特性。有个学生研究了“圣文森特和格利纳丁斯”这个国家,全班包括老师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当被问道,为什么选择这个国家进行研究?学生说:“虽然这个国家还没有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在中国抓捕‘百名红通人员’时,该国全力配合抓捕,并且帮助中国向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发出倡议,树立反腐意识。根据“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个观点,也许未来两国会建立外交关系。学习已经让学生打开了视野,站在更广阔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在单元设计初期没有想到的。
在谈到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的收获时,很多学生都提到了它的趣味性和接地气。也有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提高。杨佑宜同学认为:“收益最大的是能力提升。在学习开始之后大量的查阅资料,然后筛选整合资料,再把整合好的资料和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这一过程,锻炼了归纳概括能力。”
这个单元的另一个收获是促进了学生对“什么是朋友”的思考。徐秋语同学经过学习之后,将自己的朋友圈分为六种类型,对每种类型进行了深刻剖析,给自己制定了选择朋友的四条标准:1.价值观一致;2.经常见面;3.愿意帮助我、爱护我;4.相互信任。经过一番甄别,秋语同学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真正的朋友上,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而且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换一种方式学习,换的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的是从教走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