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活血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
2020-03-01简林养练志明谢伟坚
简林养 练志明 谢伟坚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广东 广州 510800)
目前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伤后早期凝血与纤溶功能障碍是临床预后差的重要原因,凝血功能异常与发生延迟性血肿、继发脑梗死的关系密切[1-2],凝血功能越差,预后越差[3]。凝血功能、D-二聚体可做为颅脑损伤判断与预后的新指标[4-5]。中医认为STBI 属于淤血停于清窍,脑中“蓄血”证,清代唐容川:“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通窍活血汤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已有较多研究表明STBI 患者采取通窍活血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但具体的机制研究较少,且不明确。本文的目的是观察通窍活血汤对STBI 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及预后的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9 月本院急诊科110 例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年龄(45.5±5.2)岁,其中单纯脑挫裂伤16 例,硬膜下血肿18 例,硬膜外血肿10 例,脑实质血肿5 例,蛛网膜下出血6 例;观察组男性28 例,女性27 例,年龄为29 ~75 岁,平均年龄(46.0±5.9)岁。其中单纯脑挫裂伤18 例,硬膜下血肿15 例。硬膜外血肿11 例,脑实质血肿7 例,蛛网膜下出血4 例。两组资料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此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单纯颅脑损伤,均CT 检查明确为颅脑损伤,GCS 评分≤8 分。
1.3 纳入标准
单纯颅脑损伤,伤后4小时内入院,昏迷GCS评分为3~8分;患者经检查未有其他脏器损伤。家属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脑部合并恶性肿瘤等患者;有不可逆性脑干损害、严重出血性神经疾病、严重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1.5 脱落标准
(1)出现颅内重度感染患者;(2)脑死亡患者;(3)未能完成疗程者。
1.6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有手术指征者均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后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亚低温处理、降颅内压、预防感染、营养神经、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通窍活血汤药物组成有生姜10g、红花10g、桃仁9g、川芎6g、赤芍10g、老葱5g、大枣3 枚。加黄酒250ml 煮沸后加麝香0.15g煎煮成汤100ml,分早晚2次鼻饲或口服,从入院第2天开始服用,持续到入院第14 天。另外随症加减,如风动加石决明、天麻各10g;痰浊加石菖蒲、半夏各10g;发热加大黄、黄芩各10g;腑实证加大黄、芒硝各10g。降温方法:用冰毯降温方式,维持肛温33 ~35℃,维持3 ~10d。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方式。采用美国灵智eVolution 3e 呼吸机,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呼吸模式,VCV(容量控制通气)或者SIMV(混合通气)模式,然后逐渐过渡到自主呼吸模式直至脱机,一般3 ~10d。
1.7 观察指标
常规记录入院后第2 天、14 天血浆凝PT、APTT、TT、Fbg和D-二聚体,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改变
治疗前,两组PT、APTT、TT、Fbg 及D-二聚体水平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PT、APTT、TT 上升,Fbg、D-二聚体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PT、APTT、TT 上升的更接近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D-二聚体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分析
表2 两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改变(±s)
表2 两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改变(±s)
注意:PT 正常值11 ~13s,APTT 正常值22 ~35s,TT 正常值14 ~21s,Fbg 正常值2 ~3.5g/L,D-二聚体正常值小于500ug/L。
组别 n PT(s) APTT(s) TT(s) Fbg(g/L) D-二聚体(u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5 11.6±0.6 14.5±0.4 19.3±1.0 36.2±0.9 11.4±0.7 23.1±0.5 4.0±0.6 3.1±0.8 4176.4±865.7 498.2±59.8对照组 55 11.3±1.0 16.4±0.8 19.4±1.7 45.4±1.1 11.3±0.8 13.6±0.7 4.2±0.5 3.6±0.7 3980.2±98.5 890.8±78.7 t - 1.908 15.754 0.376 48.006 0.698 90.476 1.899 3.488 1.670 3.349 P - 0.059 0.000 0.708 0.000 0.487 0.000 0.060 0.001 0.100 0.001
2.2 两组并发症与GCS 评分比较
观察组迟发性血肿发生率5.45%(3/55)低于对照组的2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22);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18.2%(10/55)低于对照组的21.8%(12/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7,P=0.634)。治疗前两组G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0,P=0.550),两组治疗14 天后GCS 评分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GC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1,P=0.000)。见表3、表4。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GCS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GC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4d观察组 4.8±1.7 9 ±1.2对照组 5.0±1.8 7 ±1.1 t 0.600 9.111 P 0.550 0.000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颅脑损伤早期通常是以瘀血停滞头部,导致淸窍不通,气血逆乱,元神受损,其中以血瘀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始终。活血通窍汤为《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代表方,方中麝香辛香善走窜,开窍醒神,能引诸药透达十二经,使全身气血经络畅通,瘀血自无,为君药。桃仁、红花两药相伍,活血化瘀,辅助君药驱散周身瘀滞,川芎为血中气药,上行头顶,走而不守,赤芍活血祛瘀,姜葱宣通阳气,调和营卫,促使诸药向上、向外走窜,使之与病位更加相符,为佐药。黄酒辛温有激发和增强活血通经之品的功效。重型颅脑外伤后,有高达40%~70%的患者并发创伤性凝血病。STBI 患者病情越重,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预后越差。
正常情况,人体凝血、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外源性凝血因子大量释放到血液中,从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进而引发整个凝血系统的激活,凝血酶增多,机体处于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会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激活患者的纤溶酶原,诱发纤溶亢进。若颅脑损伤严重,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不能自行重新平衡与调节,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进一步引起继发性脑梗死及迟发颅内血肿。迟发颅内血肿是指伤后复查CT 或手术证实原有的出血灶扩大,或出现新的出血灶。颅内血肿的形成与增大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的直接原因。所以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显得尤其重要,其中D-二聚体是反映机体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是入院第2 天开始给予通窍活血汤,因部分STBI 患者24 小时内可能出现迟发颅内血肿,而第24 小时后出现迟发血肿的可能性极小。一般情况下,凝血功能PT、APTT、TT 伤后随损伤程度呈递增延长,伤后12 ~24h 达到高峰。所以本研究记录起点是入院第2 天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凝血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早期PT、APTT、TT 降低,Fbg 浓度升高,说明颅脑外伤发生后可导致短暂的血液高凝状态及继发的纤溶状态。且随着颅脑损伤病情的加重,凝血功能障碍亦呈进行性加重。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T、APTT、TT 都较前延长,但观察组延长的更接近正常值,表明通窍活血汤可使凝血因子的消耗降低,减轻纤溶亢进状态,有效降低了迟发性血肿的几率,改善凝血功能。本研究并发症结果显示对照组且并发症几率更低,可明显提高GCS 评分,也证明通窍活血汤与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Fbg 参与人体止血与凝血过程,反应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本研究两组治疗14d 后Fbg 都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更明显,说明通窍活血汤可以更好的改善体内高凝状态,减轻血流的粘滞性,降低血栓形成风险,进一步降低继发脑梗死的几率。
D-二聚体意味体内纤溶活性增强,提示体内存在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 可反映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只有纤溶亢进才会有D-二聚体产生。D-二聚体高提示机体处于容易出血状态。本研究两组患者D-二聚体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说明通窍活血汤可有效减轻继发纤溶亢进的程度。
综上所述,通窍活血汤可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减轻高凝状态及继发的纤溶程度,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意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