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03-01黄丽芬张婷翼兰一江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漏液静脉炎输液

黄丽芬 张婷翼 兰一江

(1 惠安县东岭镇中心卫生院急诊科 福建 泉州 362141)

(2 惠安县疗养院护理部 福建 泉州 362100)

(3 惠安县涂寨镇新亭卫生所 福建 泉州 362133)

静脉留置针在医院静脉用药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减低医护人员工作量等优点,但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静脉炎、液体外渗、皮下血肿、穿刺部位感染等可能,如发生静脉炎,再次穿刺时便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延长住院时间,这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就非常重要[1]。PDCA 循环也称戴明环,指的是在一切管理活动当中,为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所进行的循环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 个阶段,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卫生事业管理[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糖尿病患者84 例为观察对象,对比PDCA 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12 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糖尿病患者84 例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A 组42 例患者(2019 年1—6 月),B 组42 例患者(2019 年7—12 月)。A 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9 例;年龄最小3 个月,最大70 岁,平均年龄(45.9±11.3)岁;穿刺部位:6 例足部,29 例手背部,7 例头部。B 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17 例;年龄最小2 个月,最大70 岁,平均年龄(48.4±12.0)岁;穿刺部位:5 例足部,手背部28 例,9 例头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 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B 组患者实施PDCA 循环护理,步骤与实施内容如下:(1)计划(P)。①成立管理小组并对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漏液、堵管等发生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无菌观念薄弱,护理管理工作不到位;②患者自身卫生观念差,对留置针正确使用缺乏认知等。为此,首先需根据上述原因制订具体的护理管理计划,护理人员要加强培训,严格贯彻无菌观念,熟练并规范进行“导管U 型固定法”“贴膜四步法”“冲管方法”等留置针操作;密切观察留置针与穿刺部位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再者,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静脉留置针使用等健康宣教,讲解期间所需要注意的内容,预防感染。(2)执行(D)。①健康宣教:在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前、穿刺过程都需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教育内容包括:留置针的使用期限,如何保护和固定枕头避免针头脱落或渗漏。②严谨的留置针操作:静脉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留置针使用时间做好记录。③密切观察异常反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发生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④留置针使用时限:一般为3 ~5 天,若患者体型较胖,穿刺难度增加,则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并加强巡视和监测。⑤注意事项:嘱咐患者与家属注意保持穿刺处干燥、卫生,不提重物,更衣时避免触及、经常观察针眼、输液时抬高留置侧肢体,预防感染。(3)检查(C)。由护理质控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导管U 型固定、贴膜、冲管、封管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跟踪,对穿刺部位加强观察,一旦出现红肿等问题及时对症处理;检查留置针使用日期,及时对发现的问题处理和改进。(4)处理(A)。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将成功经验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依据,并对失败的内容在下一个循环进行重点改进。

1.3 评价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两组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热痛等感染)、堵管、脱管、漏液的发生率以及平均留置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A 组相比,B 组的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n(%)]

2.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与A 组相比,B 组堵管、脱管、漏液的总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平均留置时间比较(例)

2.3 平均留置时间

与A 组平均留置时间(3.1±0.7)d 相比,B 组平均留置时间(4.2±1.1)d 显著更长(t=5.468,P<0.05)。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便、适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穿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痛苦的优点,目前在临床中已经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尽管静脉留置针有着上述优点,但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脱管、漏液等问题,不仅会缩短留置针的使用时长,延长住院时间等,还将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3-4]。分析出现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原因,发现护理人员、患者方面都有关系[5-6]。因此,需加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

PDCA 是一类规范化、标准化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对以往发生问题、数据的整理分析,明确需要改进的问题并制定和实施管理计划,弥补以往管理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循环实现持续性改进。我院将PDCA 循环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患者的管理中,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管理的A 组相比,接受PDCA 循环管理的B 组的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更低,堵管、脱管、漏液的总发生率显著更低,平均留置时间显著更长(P<0.05)。这是因为通过PDCA 循环管理的实施,护理人员能够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加强对穿刺部位的监测,可以确保留置针的妥善固定、维护好管道等各个方面,从而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在该管理模式下对留置针的使用也有更好的认识,依从性更高,输液治疗期间安全性也更高,可大大降低并发症风险[7]。同时,在标准化的应对方案之下,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更标准,药物输注的顺序、速度等也更加规范,管道维护工作也得到监督控制,进而可第一时间纠正输液不良问题,对于未落实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下一循环可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对静脉留置针输液糖尿病患者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和堵管发生率,同时可延长留置时间,这对于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疗纠纷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漏液静脉炎输液
碱性锌锰干电池漏液失效分析①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期间尿道口漏液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打胰岛素漏液, 拔针前转一圈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应用PDCA 管理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输液漏液的实践探索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