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肿瘤常规方案联合血府逐瘀汤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液高凝状态的效果分析

2020-03-01蔡利陈惠东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凝血府逐瘀汤肺癌

蔡利 陈惠东(通讯作者)

( 宿迁市中医院肿瘤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肺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疾病,而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其中一种类型,所占比例为85%左右,且患者5 年内生存率较低,在15%以下[1]。以目前临床医疗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若患者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则已失去手术时机,患者主要可采用放化疗、免疫治疗及中医治疗等[2]。在中医医学理论中气血虚损、痰瘀内蕴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病机[3]。本文观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抗肿瘤常规方案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为50 ~74 岁,平均年龄为(62.13±6.95)岁;临床分期:Ⅲ期16 例,Ⅳ期9 例。观察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为52 ~73 岁,平均年龄为(61.89±6.57)岁;临床分期:Ⅲ期15 例,Ⅳ期10 例。入选标准:经胸部CT、MRI 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检验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Ⅲ~Ⅳ期;预计生存期>3 个月;治疗依从性良好;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2 周接受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存在精神疾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存在活动性出血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资料不全。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抗肿瘤常规方案治疗,包括对症支持处理、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4000IU,每日1 次,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d。并给予TP 方案化疗,紫杉醇135mg/m2,顺铂30mg/m2。观察组在抗肿瘤常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药方包括:赤芍、川芎、桃仁各15g,生地黄、枳壳、当归、桔梗及牛膝各10g,甘草、柴胡各6g。制成1 剂后,水煎分为2次服用,200ml/次,14d 为1 个疗程,两组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卡氏(K P 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显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基本恢复正常,KPS 评分上升>20 分;有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有所好转,K P S 评分上升10 ~20分;无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未恢复甚至严重,K P S评分未上升,甚至降低。总有效=(显效+ 有效)/ 总例数×100%[4]。(2)血液高凝状态: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 T)及纤维蛋白原(F I B)、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 A I-1)、D-二聚体(D-D)、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高凝状态采用(±s)表示,行t检验,两组疗效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血液高凝状态

观察组治疗6 周后APTT、PT、t-PA 高于对照组,FIB、PLT、PAI-1、D-D 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发疾病,而其致死占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2 位[5]。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约为13.6%,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的直接且重要因素[6-7]。高凝状态指的是患者抗凝血、凝血系统以及机体纤溶系统出现失衡,直至血液黏稠性提升,最终引发血栓。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概率较高,在中医医学理论中的血瘀证与西医所描述的患者机体血流状态大致相似[8]。通过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抗肿瘤常规方案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高凝状态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高凝状态比较(±s)

时间 组别 n APTT(s) PT(s) TT(s) FIB(g/L) PLT(×109/L) PAI-1(U/ml) D-D(μg/L) t-PA(U/ml)治疗前 观察组 25 19.83±4.13 10.13±1.41 13.58±1.66 6.61±0.91 380.38±44.62 0.56±0.15 459.72±69.59 0.20±0.07对照组 25 19.71±4.06 10.06±1.28 13.61±1.55 6.55±0.89 380.22±41.74 0.58±0.14 460.17±66.81 0.22±0.08 t 0.104 0.184 0.066 0.236 P 0.918 0.855 0.948 0.815治疗6 周后 观察组 25 36.26±6.28 14.36±2.14 17.25±1.96 3.59±0.51 239.38±32.14 0.35±0.10 194.09±51.48 0.37±0.09对照组 25 29.04±5.82 12.15±2.04 16.82±1.84 4.51±0.64 286.16±35.53 0.48±0.13 261.24±59.73 0.28±0.08 t 4.216 3.737 0.800 5.621 14.698 3.963 4.258 3.737 P 0.000 0.001 0.428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结果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抗肿瘤常规方案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分析原因主要为血府逐瘀汤最早来源于《医林改错》,其应用于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瘀久化热之“胸中血府血瘀”之证[9]。该中药方剂中的桃仁、红花及赤芍等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为君药。当归具有祛瘀生新的作用;生地黄具有凉血清热的效果;牛膝具有祛瘀通脉的作用,促进瘀血下行,其共为臣药;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枳壳具有舒畅胸中气滞的效果;桔梗具有宣利肺气的作用,共为佐药,诸药共起到行气养血、活血祛瘀的效果[10]。本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各凝血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中医活血化瘀是治疗肺癌的重要原则,目前西医普遍认为活血化瘀会加快肿瘤病灶的转移,因而在临床工作中不推荐使用活血类药物。但中医理论中认为,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组会出现显著改变,高分子量糖蛋白消失,糖脂链缺损,糖链上唾液酸、岩藻酸量明显增加,致使肿瘤细胞膜黏着力明显降低,癌细胞更易脱落并侵入血液及淋巴组织,活血化瘀的中医理论上使能够加重糖脂链的断裂,从而致使肿瘤细胞更易脱落,但同时因为其黏着力的降低,使得游离的肿瘤细胞黏附于正常组织的概率明显降低,从而更多游离癌细胞能够活动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并通过直接进入血液的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此外,血府逐瘀汤中川穹能够有效加快血液微循环,促进毛细血管开放,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并通过减少乏氧细胞的方式起到增敏效果,提升放疗作用。

血府逐瘀汤内多种药物成分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发现,均由抗凝、促纤溶、抗血栓的效果,因而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况。

综上所述,抗肿瘤常规方案联合血府逐瘀汤应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猜你喜欢

高凝血府逐瘀汤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