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理解和思考
2020-02-28方恒亮
文| 方恒亮
2019年初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事关未来1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计华章,标志着大湾区建设正式扬帆起航。按照《纲要》的规划,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区域性经济体系新篇章,经济发展能力、科技创新效率、国际影响力等都将迈向世界领先队列。为此,需要科技力量的积极引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效协作、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探索和营商环境的显著提升来为大湾区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增强大湾区科技力量
《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以整章节内容,重点描述支持科技发展的基础举措,具体表现为:构建开放型科技共同体,打造高端科创平台、优化区域科创环境;并且指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增强大湾区科创实力
香港拥有世界级科学研究基地,大湾区应充分发挥此功能价值,力图增强自身的科技创造能力,提升国内核心科技的知识产权效应,保障大湾区新科技术相关产业的有序发展状态。与此同时,香港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和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开展的自动化生产,助力于大湾区经济发展。
培养高端人才
大湾区在人才培养层次具有一定扶持能力,以9+2城市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孵化器,保持着其自有的孵化流程;在此背景下,各地区应加强教育协作,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规避各区域的培养疏漏,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各区域的人才培养流程,便于大湾区迅速培养吸收各界高端人才。
建设知识产权转化机制
大湾区所具有的创新优势包括科学技术的质量认证和行业标准的配置,此二者均属于知识产业转化层次。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能力,有利于增强大湾区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大湾区知识经济效益。
金融市场有序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站,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建设大湾区金融产业,推进金融市场有序发展。
以金融手段扶持初创企业
深圳潜藏大量的初创企业,大湾区应通过金融手段给予其适当性扶持,促进其获得良好发展基础;大湾区还应通过创新金融体制以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企业私募等,为大湾区助力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帮扶途径。
坚持监管制度贯彻
港澳地区与内地,在金融产品监管流程层次,存在些微不同内容。金融管理体系应借助大湾区发展契机,寻找两地模式的差异点,并且采取相适应的方式,促进两地标准趋于统一,如证券交易规则等。
加强金融市场交流
加强大湾区金融互通,有利于加速区域性经济发展,为地区性交易提供有利环境。目前的“深港通”、“沪港通”都发挥很大的作用。内地与香港两地之间应加强金融互通机制,实现两地金融信息交流进一步增强,如以保险产品为媒介,进一步打开两地金融交易市场。
基础设施协同合作
大湾区多维度的交通网络构建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核心关键,它可以促进人流、物流,从而促进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通。《纲要》为大湾区城市群提出了以协同合作为核心理念的基础设施发展蓝图,便于对内、对外信息交流,促进9+2城市的信息交流科技、交通运输等项目获得实质性发展,力图建设大湾区成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发挥城市间协同合作机制
建议统筹规划大湾区区域内重要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各地不同的功能和定位,科学完善大湾区应具备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间相互协作、减少差异化竞争。在合作效应引导的政策背景下,应大力挖掘各区域的优势功能,彰显政府工作协调能力,发挥“9+2”城市群力量,共同完善大湾区基础设施。
打造对外交通门户枢纽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大湾区必须具有联通世界的能力。要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构建立足粤港澳、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综合物流通道和网络体系,形成一个海陆空并进、功能完备、通关便利的全球枢纽。
建议将广州、深圳机场作为核心引擎,南沙港、盐田港作为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大湾区航空、港口等交通运输效能,并以此为切入点,创建与香港互联互补的交通物流系统、在航运、物流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体制,全面提升港口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在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打造智慧城市群
《纲要》强调了智慧城市作为大湾区引领全球的关键性措施,应尽快在新科信息基础环境下,建立智慧城市群组,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群之间的合作机制,开放信息交流窗口,大力发展以智慧为主流的交通、能源、市政与社区。
增强数据共享力度
建议大湾区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性数据共享与交流。大湾区可以创建专属数据库,并且在数据库设置数据存储标准、数据使用与传输管理内容,以便于加强大湾区新科技术互通,实现数据交流的科学发展环境。
推广智能技术
建议大湾区打造城市多元化功能性区间,作为智慧城市的生活模拟空间,推进科研发展、促进新科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人工智能具有良好的新科技发展前景,应综合分析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并且制定可行性策略,让人工智能在大湾区智慧城市中发挥作用,尽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价值,发挥其应用性能,增强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世界级营商环境
《纲要》特别强调的工作重点为:优化营商环境,让大湾区发展成宜居胜地,加强大湾区医疗资源内部联合,采取具有人才吸引开放性、人才吸收有效性的引进政策,彰显港澳地区的医疗优势,创建更具平台实力的人才环境。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香港地区拥有先进的医疗资源,建议充分发挥此医疗优势,促进大湾区获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服务能力。一方面推动香港医疗资源在大湾区内落地,另一方面重点发展与海外医疗资源联合机制,采取内外结合方式,共同发展大湾区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同时大湾区医疗机构应结合实际发展动态,制定独立、创新的运作规则。
鼓励人才到大湾区发展
大湾区应采用地方税款返还方式,来增强其人才吸引力,为大湾区精英人才提供低税福利;与此同时,大湾区应建设外来职工待遇一体化流程,保障大湾区外来职工享有机会同等的社会福利,具体包括:学习机会、就业机遇、就医资格等。同时,通过增强港澳两地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吸引人才资源,特别是具有前瞻性视野的创业人士、技术领域的尖端人才、复合型高端人才。
结论
综上所述,《纲要》为粤港澳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强劲引擎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15年内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将在不懈奋斗中逐步走向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三地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高起点高质量作为大湾区的建设宗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篇章。工商界从业者应该努力提升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规划的理解能力,共同参与大湾区的建设中,让大湾区工商业更具昌隆,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提供指导,促进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