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税降费的分析和思考
2020-02-28文|李琪
文| 李 琪
减税降费的含义
2020年为助力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继续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组合拳”。
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深化增值税改革;二是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三是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四是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五是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此外,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等部门还制定了降低企业用能、物流、电信等费用的措施,推动降低公路、铁路、港口收费,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减税降费的背景
(1)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2015年开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粗放式、高耗能式的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中国劳力和租金等成本的上升,在价格竞争方面渐渐输给越南,印尼等地,不转型我国经济没有出路。(2)全球经济形势趋紧,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全球经济的转折点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结束了全球长达十年的繁荣,全球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从2007年的3.9%,下降到2018年的1.1%。并且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全球经济增速将处于较低水平。在全球经济形势趋紧,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必定受到挑战,所以更需要聚焦国内市场,增强市场信心,提升国内市场的经济活跃度。
减税降费的影响
(1)减少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增值税税率从原来的17%、11%下调为16%、10%,以及进项抵扣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材料成本,而企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率以及其他各项社会保险费的降低,也减轻了企业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双下降,直接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少了企业负担,同时企业流动资金的增加能够帮助企业加大对创新研发、技术革新、设备改进的投入,增加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2)提升产品的出口率,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使得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成本的降低会直接降低产品的定价,对于同行业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在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我国产品价格更低,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优势,需求增加因此出口率也会相应提高。(3)增加就业人员收入,提高就业人员幸福感。2019年与就业人员联系最为紧密的减税降费政策即是个人所得税的修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原来的3500元上调为5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进一步减轻就业人员税收负担,增加实际收入。自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实施以来,收到的全国各地良好的反响,这说明新个税政策深得民心,特别是对中低收入人群减税效果达到80~90%,缩小了高收入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发挥个税的税收调节作用,切实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4)2020年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力度。2019年全年累计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拉动全年GDP增长约0.8%。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2020年,为了缓解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的较大冲击,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加强了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推动经济稳定和复苏。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5批23项税费优惠政策,第一批政策主要侧重于疫情防控金额支持医疗救治工作,第二批政策主要侧重于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第三批政策主要侧重于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第四批目标是稳外资,第五批重点是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通过减税费(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台减免增值税的政策)、增信贷(通过三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降成本(降低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水电气等生产经营项成本)、缓期限(对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优化服务(更对税务服务从实体办税服务厅转移到网上)等多项措施并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2月全国减税降费金额达4027亿元。
结语
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通过降低实体经济的税费负担,减少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也提升企业产品的出口率,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助于各实体经济释放经营活力,同时也增加就业人员收入,提高了就业人员幸福感,2020年,为推动经济稳定和复苏,加强了宏观政策调节和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力度,真正做到了给企业添动力,让人民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