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0-02-28张璐姣刘航莉王天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气滞血瘀原发性

张璐姣,刘航莉,刘 娟,王天兰*

(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亦称“经行腹痛”。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90%以上[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2]。穴位贴敷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一种中医外治法,疗效好,且无疼痛不适感,患者更易接受。现将穴位贴敷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

1.1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

痛经属于中医学中的“经行腹痛”范畴,中医通常认为痛经病位在冲任二脉以及胞宫,重点在于气血变化,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与寒、热、湿邪侵犯及气滞相关,而虚证则与气血、肝肾亏虚有关。各种因素干扰影响而致胞宫失于濡养或胞宫内气血运行不畅,产生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气滞、寒湿、血瘀、气血虚弱为主要的病理因素。西医目前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前列腺素PG增多有关,其中PGF2α和PGE2的生成和分泌平衡失调可引发子宫收缩和血流量减少,血管痉挛,导致子宫供血不足,进而引发痛经[3]。原发性痛经的影响因素较多,梁丽君[4]等认为情绪异常、入睡困难、缺乏运动、工作生活压力大、偏食挑食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2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理

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用中药贴敷穴位的一种无创外治法,其机理包括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两个方面。穴位刺激主要通过经络系统治疗疾病,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入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治疗疾病的有效刺激点;中药外敷以其味入经穴,循经达于脏腑,既驱邪通经,又调理脏腑。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对皮肤腧穴的刺激,激发经气,使药气、经气速达皮部、经筋、络脉、经别、经脉并传导至人体脏腑器官,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调理人体脏腑器官功能[5]。因此针对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结合穴位贴敷的机理,将中药敷于患处或经穴部位,可达到痛经活络、活血化瘀、温里散寒等目的[6]。

2 单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闫颖等[7]选取关元、气海等穴,对6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穴位敷帖,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及COX评分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杜红艳等[8]对寒湿血瘀型痛经患者给予温经散寒散于三阴交、神阙等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孔明月[9]选择中极、命门穴进行贴敷,总有效率为92.5%,效果优于口服艾附暖宫丸。刘洪云[10]自制中药外敷脐部神阙穴治疗17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总有效率为97.7%。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以理气活血、温经止痛为主。穴位贴敷的中药以肉桂、当归、延胡索、细辛、川芎、香附等较为常见,多为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理气止痛药物同用,药性以温性、辛味、归肝经为主。穴位贴敷治疗痛经以多穴贴敷为主,常见的选穴包括关元、神阙、中极、气海、三阴交等,多集中在任脉。单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痛苦小,但需针对寒湿、气滞、血瘀、气血虚弱等证型辨证论治。

3 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应用广泛,其中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最为常见。吕瑶等[11]对3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刘照时等[12]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巴布剂地龙膏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穴位贴敷结合艾灸、耳穴贴压、电针等方法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朱茜[13]采取中药穴位贴敷加艾灸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疼痛积分、临床症状的改善,PGF2α/PGE2比值的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符雅惠等[14]自拟痛经贴联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经前艾灸关元穴,经期使用自拟痛经贴贴敷三阴交及关元穴,有效率为93.1%。李晓玲等[15]采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耳穴贴压取神门、内分泌等穴,穴位贴敷取关元,再结合具体证型选取针刺穴位,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窦丽君等[16]自制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微波理疗对103例寒凝血瘀型痛经进行疗效观察,总有效率96.12%。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见,穴位贴敷配合一种或多种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相较于单一治疗方法疗效更明显。

4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彭旋铃[17]对184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以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为基础治疗,加关元穴、神阙穴、三阴交穴中药穴位帖敷,治疗组的PGF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贺冰[18]对50例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予温经汤和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优于对照组。袁媛等[19]对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观察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合并少腹逐瘀汤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效果优于对照组。郑艳辉等[20]3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布洛芬治疗,治疗组采用生化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总有效率93.3%。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痛经,大多以药为主,穴位贴敷为辅,使用中药内服,调节全身气机,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血养阴等作用,再于局部给予穴位贴敷增强对穴位和机体的刺激,达到标本同治,临床应用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5 问题与展望

穴位贴敷发挥穴位刺激和中药吸收的协同效应,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在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疗法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西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还不易复发,且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合推广。但在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①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大样本研究对其疗效进行进一步的验证;②不同研究穴位贴敷的时间、次数、选穴以及贴敷药物具有较大差异,缺乏一定规范,为其推广应用带来困难;③疗效判定标准缺乏客观指标,对穴位贴敷疗效机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④缺乏不同穴位间以及不同证型患者间疗效的比较。因此,对于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深入探索病因病机、规范临床干预,为提高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气滞血瘀原发性
话说血瘀证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