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2020-02-28文|

经济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清点账面国有资产

文| 张 娜

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管理者无法发挥职能

当前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的现象。因为,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其整体在变革时并没有针对固定资产进行专项管理,财务人员并没有划分出具体的管理方向,因此部分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就出现了权责无法划分的情况。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转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改变自身发展方式时,却沿用以前的政策来进行管理,这也会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老旧制度的空缺,致使其当前在进行相关活动开展时,无法发挥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同时,在日常财务管理当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对于单位发展的经费管理和专项经费的支出管理,往往忽略了对于固定资产的清点和核算,这也使得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年末清算时,会忽略固定资产这一项,或者是根本无人管理,进而导致数据出现一些偏差现象,这也使得在进行最终清点时,常常会发现财务的账面与实际资产不一致。亦或者,在进行固定资产增减时,无法实现对于其物品的有效整理,有些部门在进行设备采购时,并没有提交相关发票等,这也使得财务人员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

闲置现象比较严重,资产无法发挥效益

在固定资产清算的过程中,都需要实现对于原有资产和新购资产以及报废资产的全面核算,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体资金的流向能够实现账面与实物的一一对应。在当前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买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财政拨款,但是一些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在购买前的预算编制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进行拨款过程中,就导致了对于购买经费的管理缺乏了对固定资产更新的有效处理,而这种盲目性质的采购,就会导致各种物品的积压与存放。并且,很多部门当中的重复性设备以及物品积压过多也导致了国有资金遭受了不合理的流失。同时,有些部门在进行联合管理时,其部门之间缺少了联合机制和资产核算的调配,这也会导致权力在过于集中的情况下,会造成对固定资产的审批无法实现层层处理,进而使得有些部门在进行物资购买时,存在着不透明、不公开的现象。

采购程序不够完善,资产存在超标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并不能够实现通过对其严格的有效处理,来保证按照标准程序来执行,这也使得其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固定资产的超标准配置现象。同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购买固定产资产时,无法有效严格执行相关的程序,而是通过部门内部直接进行采购,在这一过程当中,难免就会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攀比。而且,很多部门在进行物品采买时,并不考虑部门的实际需求,而是盲目地追求现代化、新型化的改变,因此这也无法体现出物尽其用的理念。随着我国当前整体在发展过程当中,针对于政府企业的管理而言,为了有效降低不良现象的发生,也实现了应用外部监督来对其内部进行有效管理,但是由于其自身划分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对于其内部的明确规定,这也导致部门在进行采买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随意提高自身部门固定资产标准配置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高效利用

想要有效完善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保证能够实现权责的划分来促进员工的职能体现,则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先针对于固定资产的自然属性来进行有效划分,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其管理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自身职务的对应来帮助管理人员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清点,进而也能够保证其整体在应用的过程当中,满足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当中,首先就要保证建立全面的规章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约束相关人员的操作,这样才能够保证其自身工作的严谨性。其次,按照当前所有的制度来看,必须要保证职位的职务能够实现与责任相结合,且保证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预算或者是报销保管过程当中,能够通过专职人员的专职工作来实现对各个环节的细化处理。最后,在进行固定资产采买完毕后,也需要对资产进行编码和建档,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掌握好对资源的控制,以防止资源、资金的浪费。值得注意的是,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这样才能够保证账面与实物的财产相一致,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

规范固定资产购置流程,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

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整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能够严格控制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同时也要整合整体固定资产的资源,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在管理过程中,实现账面与实物的统一结合。一般而言,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点后,财政部门都需要针对当年整体的预算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整合出适合当年发展的相关物资购买的种类、数量和金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购置计划,再经过上级领导部门审批之后,就能通过财政拨款来进行物品采购,这一过程必须要进行严格处理,也需要依据财务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并且要保证其整体采购流程的严谨性,这样才能够通过这种集中采购方式,来实现对于资金的有效管理,以此就能够有效降低由于部门执行购买而导致的不良现象发生。

加强固定资产内部审计,保证固定资产有效管理

有效加强内部审计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进行内化改革,这样也可以通过对其内在结构的改变,来实现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一般而言,想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就必须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地位,然后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的独立职能发挥,进而才能够保证该部门具有权威性。其次,也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其自身运行的严谨性,然后才能够实现对各个部门进行账目查询和审计,以此来保证固定资产与账面相一致,同时针对于固定资产的闲置现象进行二次利用,进而才能够保证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保证国有资产能够实现自身应用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强化固定资产变动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首先,固定资产采购时必须保证由专人进行购买,这样才能够保证采购的安全性。其次,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时,必须要保证对于报废物品出示其报废证明,然后再对其进行相关记录,这样才能够保证报废物品能够从账面上划除。如果针对于可出售物品进行处理,也要保证将票据交给财务人员,这样才能够保证账面与实物一致。最后,为了保证能够通过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来提升其整体的运行,也需要防止各种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并且要定期对一些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这样才能够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资金的不必要流失。

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时,能够对其内部资金的运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方式之一,同时,它也是确保我国国有资产不遭受人为原因而导致流失的重要手段。对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有效落实自身职能。

猜你喜欢

清点账面国有资产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账面盈利和账面亏损
原位清点法应用于术前物品清点的效果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互联网对商业银行零币清点工作的实证分析
百里挑错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现代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动态清点工作——以 MELINETS为例
通向自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