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
2020-02-28杨秋玲
杨秋玲
(内蒙古乌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蒙古 乌海 016000)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为产妇产后常见并发症,由于部分患者对该疾病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病情受到延误,形成不良预后,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心理压力,其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受到一定影响[1],有研究提出,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为确定该种方式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本研究抽选妇幼保健院妇科接收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代表,将其进行分组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选妇幼保健院妇科接收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患者入选时间为208年2月~2019年3月。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年龄分布于21~35岁之间,平均(27.35±0.79)岁,参照组年龄分布于22~36岁,平均(27.84±0.32)岁。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盆底肌锻炼,主要表现为:根据患者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指导,锻炼方式包括:腹压、盆底肌唤醒、收缩力等,告知患者呈平卧位,下肢屈曲,根据呼吸调节肛门与会阴处收缩与舒张频率,每次锻炼持续3-5s,休息3-5s后再次锻炼,共计15~20分钟,每天锻炼3次,定期复查。
研究组给予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电刺激治疗:本院采用法国 U4-PHENIX USB4 神经电生理定量多功能诊断仪器,仪器频率设置为50 Hz,波宽设置200~300 Us,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持续电刺激时间为5~15秒,间歇3~30秒,取膀胱截石部位,常规消毒,将电极通过引导置入,当电极完全处于阴道内为标准位置,使用小于50 Hz与大于50小于100 Hz频率循环实施电刺激,进而增强患者阴道肌肉弹性,改善其神经传导功能,每次治疗时间为15分钟,每48小时治疗1次,组间患者均治疗30天。患者盆底肌锻炼方式与参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肌纤力肌力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及t检验进行处理。
2 结 果
治疗前,研究组1、2类肌纤力肌力指数分别为(2.41±0.28)、(1.31±0.23),参照组治疗前1、2类肌纤力肌力指数分别为(2.42±0.27)、(1.32±0.26),治疗后,研究组1、2类肌纤力肌力指数分别为(4.12±0.32)、(2.94±0.24),参照组治疗后1、2类肌纤力肌力指数分别为(2.47±0.45)、(1.38±0.29)。经统计学分析得知,治疗前组间患者肌纤力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肌纤力肌力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在妇科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疾病的产生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而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临床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方式较多,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电刺激治疗等[2],有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效果显著。
盆底肌训练可提升患者收缩骨盆底肌正确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异常现象,正确有效的实施盆底肌训练,可起到良好治疗效果[3];电刺激治疗是使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患者盆底肌肉,使患者阴道弹性增强,改善尿道闭合力,同时,该种治疗方式可有效保持逼尿肌兴奋度,进而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两种方式结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肌纤力肌力指数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效果显著,临床应广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