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公共博物馆对中小学生特色教育与服务工作职能建设研究
2020-02-28郑珊珊
郑珊珊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广西 桂林 541003)
中央教育文件中明确指出,当代公共博物馆具备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即要求其根据服务对象进行课程或者活动设计,达成最终的教育目标。当代公共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包含多个社会群体,其中中小学这一社会群体相对特殊,主要教育目标应明确为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的教育。为发挥这一教育职能,当代公共博物馆必须与学校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创设相应的教育活动,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艺术修养以及文化修养的正确引导。
1 当代公共博物馆的特色教育优势
1.1 可被利用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展出了大量具有万年历史的石器、骨器和角器等,每一件展览品的背后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透过博物馆的展品可以对新石器时代的面貌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在室外创设了模拟先民生产生活的主题雕塑群,利用活灵活现的雕刻手法展现了先民在渔歌和创陶时的场景,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在博物馆中的众多展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承载着当时的人类文明,通过对馆藏展品的介绍,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历史和当时的人文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1]。
1.2 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甑皮岩遗址的发现以及各类文物的产出,无一不彰显当时先民的智慧,其中的渔猎用具以及陶器不仅实用而且美观。通过对各类文物的研究以及对历史遗址的研究,揭示了多个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早在2017年,国家文物局便将其誉为“万年智慧的圣地”。因此,在该博物馆中的文化亮点即为万年智慧,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时,也应以先民的智慧为主线,通过开设多个实践探究活动来体验先民的智慧,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均能具备饱满的热情进行文化传承。
2 中小学特色教育中当代公共博物馆的服务工作职能建设
2.1 创设参观类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1)参观《桂林·山水家园》,了解桂林的历史演变进程。在公共博物馆内陈设了彰显先民居住状况、饮食状况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状况的各类出土文物,展出品共计500多件[2]。采取静态和技术融合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此前桂林的整个发展过程。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可以对桂林历史文化的发展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且真正认识到“万年智慧”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推动作用。目前,桂林已经变为国际旅游胜地,其由智慧圣地向旅游胜地的转变无疑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这同时也证实了先民的智慧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2)参观智慧女神雕像,了解当时的审美情趣。智慧女神雕像高10.7米,是桂林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被设置于博物馆的入口处。在针对中小学生进行特色教育时,可引导中小学生共同参观智慧女神雕像,由教师或者讲解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先民的体貌特征。同时,就女神雕像的配饰物进行一一分析,女神雕像身披兽皮裙,手持陶罐,脖上佩戴由兽骨和蚌壳穿制而成的项链,呈现出智慧与美丽集为一体的女神形象。通过参观智慧女神雕像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甑皮岩时期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对甑皮岩历史有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特色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参观遗址与先民生产生活雕刻群,深刻感知先民的智慧。为了强化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道德品质,也可带领其参观甑皮岩遗址,在参观过程中,与讲解员或者教师进行交流,尽可能多的了解当时先民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对于洞穴结构以及大小等的分析更能体现当时先民的智慧。除此之外,可带领学生参观先民生产生活的雕塑群,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下,物资相对匮乏,人们只有借助智慧和双手的劳作才能满足温饱需求。在物质资源匮乏的时期,且周边的环境中危机四伏,先民以自己的智慧创作出了多种打猎工具,并掌握了制陶的工艺,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生活品质[3]。通过对先民生产生活雕刻群的参观,学生可进一步加深对当时先民生活状态的了解,能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先民所具备的智慧和勇敢的品质。在此之后,教师也可适当作出引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勤加思考,勇于创新,使学生逐步养成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
2.2 创设实践探究类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
1)组织学生参与陶器制作,深刻感知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历程。最早的陶器制作工艺距今已有12000年的历史,是甑皮岩人在了解自然发展规律以及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陶器制作手法[4]。这表示当时的先民就具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也标志着当时的人类意识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为能真正发挥公共博物馆对中小学特殊教育工作的服务作用,可组织开展陶器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陶器制作的过程中,在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器的过程中,向其阐述甑皮岩人制作陶器的有关知识,并鼓励学生仿制前期参观过的陶器物件,引导其说出陶器的特点。最后,也可鼓励学生在陶器制作中融入自己的想,通过改变陶器形状和花纹等形式进行创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可切身体会陶器制作的方法以及陶器发展的历史,强化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深层次认知。
2)组织学生参与植物锤染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在甑皮岩遗址之中出土的大量文物种中包含很多骨针,且在陶器表面也利用不同颜色形成了简单的图案,这可说明当时的甑皮岩人已经能够利用兽皮缝制衣物,且具备一定的审美特征。考虑到这一要素,可以组织开展植物锤染活动,由讲解员向学生传达锤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主要的锤染流程,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感知先民的审美诉求。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
3 结束语
当代公共博物馆中的馆藏资源可为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工作职能,需要结合不同社会群体的受教育需求,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这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能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