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风险统一管理的实践思考
2020-02-28□文|秦琨
□ 文| 秦 琨
集团企业风险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集团企业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是以一个或者多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资本、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单位为外围层,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形成的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
集团企业的特点
集团企业相较于其他普通企业具有鲜明的特点,即规模庞大、架构复杂、行业跨度大、管理层级多、下属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参差。由于经营范围宽泛、规模庞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来源更加广泛,风险的复杂程度更高;股权结构复杂、管理层级多,使得在制度建设推行上存在时效性问题;而行业跨度大、下属单位众多也会出现各个单位由于对风险认知存在差异、风险管控要求和手段各不相同而造成风险管控水平参差不齐。
传统风险管理方式不能满足集团企业管理需求
传统风险管理注重对于单个企业的零散风险的管理和转移,通过被动式管理方式,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风险管理必然造成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的增加,而某些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短期目标会选择放弃风险管理,导致集团的风险暴露,同时由于部分风险会通过集团内部关联关系在集团内部传导,使得风险突破单个企业的边界,扩展波及到整个集团。因此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集团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
集团企业更需要以全面风险管理的方式,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开展风险的整合管理,通过建立自上而下完善的保障体系,主要动作为,注重系统性风险、长期风险管控。通过风险集中管理的模式,利用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克服相较于保险公司在专业知识、信息经验、议价能力等方面的相对劣势,以较低的保险成本支出,获得合理的风险保障,实现集团保险效益的最大化。
风险集中管理的意义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扩大,集团企业如果不能有效规避与防范各类风险因素,将使得自己在未来陷入危险境地。
维护集团企业稳健发展:构建规范、稳定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可以明确各方职责分工,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对整个集团企业的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提高内控水平:由总部对于风险集中管理,有助于集团连续、全面掌握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在集团的高度对风险进行处理,提升集团内控水平。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质量:通过专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实现对于突发风险的有效转移,平滑财务负担。如果风险管理分散在各成员单位,将存在缺乏议价能力的情况,集团庞大的支出无法获得合理的市场价格。通过开展风险集中管理,可以省去大量中间环节,获得更优的市场价格,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全面落实集团企业成本管控、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目标。
统保的定义和价值优势
定义:所谓统保就是统一保险管理,指的是集团企业对于集团所属单位在运营中设计的各类型商业保险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使得集团企业能够以合理的保险成本支出获取最经济的风险保障,使得集团整体实现保险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保险管理方式。
广义:是指在集团内部实现保险相关事务的集中统筹管理的组织管理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统保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的制定、统保方案的设计、具体统保事务的安排实施和对统保实施过程的监督等等。
狭义:指统括保险的安排,可以采用统括保单的形式对于不同的财产和责任进行统一承保,也可以采用统谈分签的形式,签署统一的保险协议,出具多个保单进行安排。
价值优势
1.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集团层面统一管理保险业务,可以及时全面了解集团内的风险情况,提高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及层级,有效解决下属企业风险意识不足、风险管理水平有限的问题。通过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可以全面分析和掌握集团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通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来消除常见、频发风险,防范重大灾害,实现健全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全面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
2.有效控制保险成本支出:通过集团企业集中开展商业保险采购工作,在集团层面安排风险管控事宜确定统保方案,形成保费规模优势,争取合理的市场费率,充分利用团体保险、统括保单等保险管理方式,扩大投保资产规模,分摊投保资产风险,实现降低保险费率水平,控制保险成本支出的工作目标。
3.全面发挥保险保障作用:通过商业保险集中管理,可以实现投保险种、保险方案、保险理赔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避免重复投保、脱保和漏保,实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同时通过做好保险理赔集中管理工作,规范理赔流程,简化理赔资料,力争实现应赔尽赔,提高保险案件赔付率,挽回企业的各项经济损失。
4.提高保险采购透明程度:实现风险集中管理后,集团成员单位的相关采购集中于集团公司总部,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保险采购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防范不正当交易行为。
5.完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通过风险集中管理,实现保费、赔款的集中管理和分期按需支出,实现集团层面财务资本运营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结合,提高集团企业资金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
集团企业的主要统保模式
按照统保实施主体分类
财务公司或集团总部专业部门:集团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将保险统一管理的工作交由下属财务公司或者某一具体部门负责,因为其与集团所属单位沟通渠道健全,可以大大简化流程,降低成本,便于沟通协调,满足风险集中管理的需求。
专业保险经纪公司:集团企业通过成立专属保险经纪公司或委托市场专业保险经纪公司,进行统保工作安排,在提升专业性的基础上,保证较高的风险整合能力和服务沟通能力。
自保公司:自保公司的业务人员通常由集团内部总部及所属单位的专业人员构成,对于集团内部风险状况更加了解,在风险识别和管控方面更具专业性,同时通过自查自省的形式,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保险保障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按照实施难易程度分类
1.严格型统保模式。
严格型统保模式是三种常见统保模式中管理成效最显著,同时也是实施难度最大的一种统保方式,该统保方式对实施企业执行力、管理基础水平要求较高,是统保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统保特点:所有保险相关工作全盘标准化管理。严格限定承保条件,包括保险标的、投保险种、保险费率、免赔额、扩展责任、承保公司、保险期限、承保方式、服务内容等。集团所有单位按照统保确定条件,在规定时间完成投保工作,并按照统保管理要求开展理赔、培训、防灾防损等一系列工作。
适用情形:管理体系健全、执行力强、信息化支撑有力的现代化管理集团。
优点:成本严格可控、全盘标准化管理。
缺点:灵活性一般,非常规保险需求难以纳入统保管理,对管理水平要求高。
2.分层型统保模式。
分层型统保模式是三种常见统保模式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该统保方式兼顾了成本和效率,能够灵活处理标准保险需求集中管理和非标准保险需求及时响应之间的矛盾,是统保管理向严格型统保模式进化的中间形态,适用于大多数统保初始阶段企业。
统保特点:根据保险需求,分层次管理。对于共性保险需求,采用严格统保管理方式,明确所有保险条件;针对个性化保险需求,采用灵活统保管理方式,确定入围供应商和成本上限,择优安排保险。
适用情形:具备一定标准化管理基础,但是仍然有难以统一管理的临时、个性化保险需求的企业。
优点:综合严格型统保模式有效控制保险成本和松散型统保模式及时满足非标准保险需求的优点,是集中管理起步阶段的最优选择缺点:特点不突出,是统保管理的过渡形态。
3.松散型统保模式。
松散型统保模式是操作最简单的一种统保操作模式,该统保方式对入围供应商、保险费率区间、保险责任等基本承保条件设定范围,由各保险需求单位结合自身需求自主投保。
统保特点:只确定入围保险供应商和承保条件区间,保险需求单位有较大自主权。
适用情形:投保险种市场价格明确,且涉及行业、企业众多,难以统一保险共性需求的企业。
优点:能满足多变的保险需求、统保工作量较低、统保推行阻力较小。
缺点:成本管控能力较弱,保险安排二次沟通成本较高。
统保的路径思考
严格型统保模式需要扎实的保险管理基础工作支撑。统保初期大多数集团企业对各级单位保险情况并不完全掌握,统保管理对应岗位和职责不明确,基础管理工作很难达到严格型统保的要求。在此情况下,直接采用严格型统保模式会拔苗助长,一方面各级工作人员对突然拔高的管理工作标准要求难以适应;另一方面,统保工作不顺利会动摇最高决策层的决心,导致统保工作虎头蛇尾甚至失败。因此在没有万全准备的情况下,不建议起步就采用严格型统保模式。
统保的目标就是要降本增效,提升管理。在松散型统保模式下,由于各单位分散投保,承保保险公司难以准确预估业务规模,形不成规模优势,难以获得太多优惠,这和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的统保管理的目标是相悖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商业保险统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不能一步到位,又不能忽视降本增效需求的情况下,兼备严格型统保模式和松散型统保模式两者之长的分层型统保模式是相对较佳选择。一方面,对需求明确,降费空间较大的险种采用严格统保模式,发挥集团采购的规模优势有效控制成本,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体现统保工作成效。另一方面,对价格相对固定的险种采用松散管理的方式,并在一到两年内夯实统保管理基础工作,逐步向严格型统保模式过渡,最终形成全面严格型统保的高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