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学以症状为主线教学改革的见习指导编写及应用研究

2020-02-28田亚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6期
关键词:儿科学优良率试题

田亚康,李 云,王 晶,黄 洁*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我院选取临床医学本科中的2017级和2018级126名儿科系本科生为学员,以本科临床医学《儿科学》的教学体系为改革对象,进行以“以症状为主线”的儿科学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改革效果。

1 教改方案设计与实施

1.1 教学改革的方案设计

1.1.1 教学改革原则

儿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一共可分为以下三点:(1)统筹兼顾统编教材和辅助教材:课堂教学应以统编教材为主,辅助教材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学员在编写教材时,应当根据见习、课堂教学和自学的实际需要,编写具有指导意义和辅助意义的医学教材,使其能够满足学院课堂教学和自学的需要。(2)统筹兼顾课堂理论与临床教学:课堂教学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保证学生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其临床实践技能。(3)统筹兼顾教员授课与学院自学:医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授课与自学相结合,教员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指导学生再课后通读具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和辅助书,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1.1.2 教学改革模式

(1)以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应当坚持以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目标和依据,然后对教学过程中与大纲不相符的环节进行改革,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2)以症状为主线:医学的教学目的在与解决实际问题,即治愈患者的症状,因此,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症状作为教学的主线,按照“症状的基本定义——症状的病因和诊断方法—判断其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思路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情景教学实践。(3)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的形式采用研讨式教学,即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内容讲解,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4)以案例为引导:案例分析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将病例诊治的实际操作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

1.1.3 教学评估方法

检验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三者合一的模式,即同时使用三种方式进行评估,最后将三者结合,作为教学效果的总评估。(1)课堂评估:由督学团对教学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教师的上课状态、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的氛围等。(2)考试评估:通过卷面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判断其教学效果。(3)实践评估:组织学员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完成从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到治疗措施的过程,并参与现场答辩。

1.2 教学改革的实施

1.2.1 编制本科儿科学的教学结构和内容

医学本科儿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的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理论课改革:理论课在医学本科中占据大部分课时,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儿科学的教学内容的临床症状有体格发育障碍、智能发育障碍、新生儿惊厥/低下、未成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等13个内容,这类理论课程必须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授课[2]。二、见习课改革:见习课的内容作为临床诊断见习,即在病房中学习他人的诊断方法、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也应当引起重视。三、讲座课改革:儿科教学应当定期组织一场儿科专题讲座,使学员能够了解儿科专业的最新进展。

1.2.2 编写本科《儿科学》教材

《儿科学》教材的编写一共包括教学多媒体、辅助教材、见习指导、试题选编四个部分,(1)教学多媒体:教师在备课和讲课时,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所以在编写《儿科学》教材时,可以根据现代多媒体讲课的需要,在教材中添加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富有现代性。(2)辅助教材:《儿科学》的理论课程设计大纲“以症状为主线”,主要包括体格发育障碍、智能发育障碍、呼吸困难、新生儿黄疸等13门理论课,为减小新课改教材与传统教材的差异,在编写《儿科学》的同时,可适当设计一些辅助教材。(3)见习指导:教材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设见习实践课的要求和内容,包括添加见习课程以及相关指导,包括见习实践的基本要求、见习材料的收集和完成、见习场地的选择、见习的大致内容以及关于见习的思考等。(4)试题选编:《儿科学》教材中要适当增添考试试题的选编,其参考试题可包括临床医学执照考试以及往年的期末考试试题等,编成3000多道试题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以专业的考试试题进行练习,进而练习和巩固自身所学。此外,学员可从学习平台、自学工具、实际操作、练习巩固四个方面增强知识水平。

2 教学改革的效果

经过教学改革,学员的课堂评估优良率达到100%,其中优秀率达91%;课程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0.47±3.58)分,优良率达到96%;实践评估的平均成绩为(88.42±4.25)分,优良率为94%。

3 讨 论

传统的儿科学临床症状教学课程的模式较为单一,其教学结构一般为“病症定义——病症病因——病症原理——临床表现——病情诊断——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几个步骤,这些课程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课程课堂时间进行讲解,不利于教学的深入化和细致化[3]。而以症状为主线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员能够切实掌握临床症状的理论和判断依据,同时可能提高诊断与治疗的正确率。经过教学改革,儿科学临床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并且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4]。其次,其教材编写扩大了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的篇幅,使教材更具有实用性。

本次教学改革实践中,学员的课堂评估优良率达到100%,其中优秀率达91%;课程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0.47±3.58)分,优良率达到96%;实践评估的平均成绩为(88.42±4.25)分,优良率为94%。这表明,在儿科学模拟临床实践中,以症状为主线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儿科学优良率试题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应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