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2020-02-28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思政

宋 松

(蚌埠医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2010年国家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至今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走过了10个年头,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已经显现,一大批创新创业项目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创新创业模式和方法也在逐步完善中。但是在发展之路上,我们时刻都要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搞出多少项目,而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医学人才,要厘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培养人三个问题。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刻,在创新创业教育之路上出现了以功利为目标的教育现象,长此以往,这种现象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培养出品德缺失的高智力医学人才,违背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合,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能有效杜绝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创新型人才。

一、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呈现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各种样式的创新创业平台已建立,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保障,以教师的创新创业带动学生的创新,不仅充实了实践教育的环节,而且也烘托了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但在前进和发展中也显露出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以学分、职称、荣誉和收入为目的的“功利性”创新创业思潮正在影响和阻碍着其发展,有偏离正确发展轨道的趋势。

(一)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狭隘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一位医学生必须谨记的誓言,是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品德教育范畴。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只不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同样创新创业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这也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只有紧盯这个最终目标,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但是很多学校却把手段和方法作为最终目标,忽略了医学生的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思政教育应该覆盖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方向,忽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会导致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减弱,淡化其在教育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后果是医学生的医德缺失。

(二)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不足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来自于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在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或蜻蜓点水现象,未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学习效果。归根结底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措施不完善,另一方面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价值观的引领。

(三)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这里所指的素质不仅仅指专业理论水平,更主要是教师的思政水平。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自身思政水平不高,没有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就更谈不上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的热情。很多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是由医学专业课程教师担任,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教师不同于其他院校的教师,除肩负有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知识的人才重任外,还要肩负提升医疗行业整体医德水平的责任。但是在现实中,仍有教师认为医学院校要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思政课程为辅的,认为思政教育是专业思政教师的责任,和自己无关,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工作使命和根本出发点。

二、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

医学生誓词中讲到,“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1]。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誓词中向世人展示了四条戒律:一是对知识传授者心存感激;二是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做自己有能力的事情;三是绝不利用职业便利做缺德及违法事情;四是严格保守秘密[2]。不管是医学生誓词,还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它们中的每一句话无不表露出医学事业的神圣和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理想,这些都是医德的体现,是医学教育崇高的目标。对于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医德是土壤,医疗技术则是扎根于土壤中的树苗,只有土壤肥沃树苗才能成为参天大树,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学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医学专业教育的范畴,是对医学专业教育的升华,因此要把这些崇高理想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才不会导致医德教育缺位。

医德教育理论在西方国家很多都是源自宗教,而中国古代的医德很多都是来源于儒学思想,到了新中国儒学思想作为传统文化在医德教育中得到了传承,社会主义的医德教育必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教育部、卫生部于2017年联合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发展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3]。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才能使得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目标、有动力和有价值,才不会使教育坠入“功利性”的陷阱中去。

(一)两者融合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医德品行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一脉相承,都是以关心学生的内化需求和实践感为实现手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开展的,能与多学科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完全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能有效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回应国家关切。既可以把控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方向,杜绝急功近利和唯利是图的现象发生,又可以杜绝创新创业跟风发展人云亦云、盲目效仿国外的发展经验,做到理性的选择,立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从而能端正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自己的创新项目。

(二)两者融合扩充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基础较为广泛,有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具有多种学科交叉的特点,揭示了人类创新创业过程及基本规律。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法的影响,使其符合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它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其理论基础是以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要思想[4]。

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更容易把握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方向,便于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理想信念的教育,更有方法论的教育内容。科学地认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能更有效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理论来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和重新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过程来验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创新创业的理论教育是内化过程,创新创业实践为外化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为重新教育阶段即为反馈检验,以此来进一步调整教育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方式,实施新一轮内外化的转化,以便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三)两者融合可有效提升专业学习效果

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提倡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寻找医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众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少之又少,即使有些取得了成果,但是这些成果是指导老师的还是学生自己的呢?创新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值得指导教师认真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增强理想信念、坚定毅力、培养兴趣,还能进一步明确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指导教师的激情来培养和感染学生的创新兴趣,同时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又能增强教师的教育动力。

三、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既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又能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从思想认识上下功夫,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内化阶段强化创新创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用外化阶段来促进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此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长效机制,可以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氛围的营造三个方向来进行探索。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意识形态属于人类精神层次的内容,它是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综合[4]。行为是由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5]。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着行为[6]。培养人们正确的思想就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杜绝言行不一的问题,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在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前,首先要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者及时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创新创业的愿望,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意识培养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端正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特征和时代特性的创新创业人才,现阶段很多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大多由专业课程教师担任,而思政课程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师的仅占一小部分,这就要求专业课程教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和思政课程教师形成教育合力,把创新意识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难点,把自身打造成国家创新政策的宣传者、社会价值观的引领者。

(二)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便可以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种观点是偏面的,能力的提升需要主观能动性的驱动,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和觉悟了,才能实现能力上的提升。

如果把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作为教育的难点,那么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教育的重点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的教育,还要通过实践教育,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平台或其他平台来进行。这一过程中完全可以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来实现,此方法论揭示了人类思想形成变化发展规律,是可以和众多学科相结合而达到具体化、可操作的科学,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称之为工具科学,蕴含着对事物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适用性[8]。实践教育方法是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的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示范教育法。教育者在进行创新项目实践指导过程中言传身教,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来解决学生实践中的难点、重点,潜移默化地把思政教育内容渗透进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2)自我反省法。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对于自己思想和能力不足之处能清晰地认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注重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正确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对照检查,找差距和不足。

3)矛盾化解法。在打造自己的创新创业团队时,如何培养自己团队的管理能力以及和团队成员的相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矛盾化解法能有效地瞄准矛盾焦点,及时分流疏导,化解对立情绪,使团队形成合力。

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还可以融入创新创业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方面充分运用创新创业的实践体验法,运用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反向思维法、缺点利用法等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与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应把思想政治的理想信念、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师德教育等内容最大程度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7],以实现由内化到外化的转变。与此同时,再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和形式来强化思政教育的内容,这一过程能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到时代的要求,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三)文化氛围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教育过程需要多部门和多体系的协调推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烘托校园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土壤。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中的教育环体即指教育环境,教育环体对教育过程有着影响和制约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环体不仅作用于主体和客体,而且还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选择[8]。这种环体的影响理论为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氛围的烘托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校园内的思政教育的文化氛围能有效地抵御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开展的各项比赛活动中,不仅仅要以项目的可行性、实用性为出发点,还要以学生或团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诚信程度等为出发点,评选品德模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到仁心仁才[9]。

综上所述,医学知识的专业性较强,其创新创业过程更是要贴合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路和创新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多渠道、多途径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