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伟大”视域下大别山精神的当代诠释

2020-02-28孙可兴李泉豫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四个伟大大别山斗争

孙可兴,李泉豫

(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大别山精神”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立新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大别山地区人民群众和革命军队在党的领导下,纵贯鄂、豫、皖三省的大部分地区,坚持28年艰苦卓绝革命斗争所形成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革命精神。从本质上看,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实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意志和行动,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它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凝结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信仰之魂、党性之魂、人民之魂、斗争之魂,既是大别山军民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的总和,又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等一样,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从“四个伟大”视域对“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进行当代解读,对于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伟大”的系统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大别山精神为新时代进行的伟大斗争提供实践范例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大别山精神”是从“抓把泥土就能渗出鲜血”的革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展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具有极强的斗争品质和生命力,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范例。

在长达28年的革命历程中,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敢于牺牲,几十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3万多人。在屡屡遭受国民党军队“会剿”“围剿”“清剿”“扫荡”的白色恐怖下,大别山军民时常处于极其险峻的生存境况。尽管如此,全体军民始终团结一心,勇字当头,毫不畏惧,奋力拼搏。在红二十五、二十八军等革命军队里,人人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留下了“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的红色记忆,造就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传奇。为支持革命斗争,大别山人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勇当先锋,舍生取义,不仅积极给军队送粮送衣、送医送药、抬送伤员、传递情报,而且把亲人子女送去参军,壮大革命队伍。史料显示,为支持部队革命斗争,红安人民把有限的粮食节省出来送给子弟兵做军粮。在“黄麻起义”等20多次战斗中仅红安一县群众就捐军粮160万斤,65 000余人参加红军,6000余人参加了新四军、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军民始终坚守“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和“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1]的斗争信条,以巨大贡献与牺牲谱写出一首首伟大斗争的壮丽诗篇。

伟大事业是通过伟大斗争开创出来的。珍惜、铭记和弘扬大别山斗争精神,内在地要求我们在新时代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发展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反映在党内,主要是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2]145。在斗争中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统一思想,是党不断战胜各种困难,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要求。“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3]15,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4]。惟其如此,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四个全面”得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四个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毋庸讳言,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转变,党依然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依然经受着“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其目的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在斗争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与办法。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善于同各种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矛盾及各种侵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初心,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直面问题,刮除“懈怠之毒”,补足“精神之钙”,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不做“说客”“过客”“看客”,做锐意进取、勇当先锋的时代弄潮儿。

“大别山精神”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是一脉相承、内在统一的。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要积极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不忘初心,对党忠诚,不断加强斗争历练,永葆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党员干部在党性原则、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敢于碰硬,坚决反对“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明讲大道理、暗打小算盘”,以“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5]307的斗争精神和“严”“实”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新时代伟大斗争和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其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反对“四风”、反对一切民族分裂活动、反对和化解美国贸易霸凌、应对社会发展各种风险等,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最终目标是统一的。要善于从“大别山精神”中汲取养分,涵养无私无畏的精神品格,以无数革命先烈为标杆,全身心投入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来。

二、大别山精神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供思想启迪

“四个伟大”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推进“四个伟大”的根本政治保障,起着决定性作用。“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3]61。这“两个毫不动摇”在“大别山精神”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把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切实保证党对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艰难复杂的对敌斗争中,创造了“便衣队”党支部这一特殊形式,履行党组织职责,实现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对广大群众进行积极灵活的革命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根据地建设与对敌斗争。如在黄(安)光(山)边区组织群众工作队,由军长吴焕先、党代表戴克敏亲自带领,通过集会演讲、打鼓说书、发传单、贴标语等方式向农民和商贩宣传革命道理和政治主张,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革命热情。三是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积极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改革。同时,“将打土豪得到的东西,除军需品交部队外,其余均分给贫苦农民”[6]153。为了保障生产生活,党领导农民群众成立互助合作社发展生产,组建起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炼铁厂、木业厂、造纸厂、榨油厂等保障供应,创造条件开办学校,发展教育,使大别山地区基本实现了小学普及教育。四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群众纪律。如鄂皖边各县苏维埃政府明确规定工作人员平时生活不得超过普通工农群众的生活,严禁用公款吃喝及购买烟酒之类。部队在地方驻扎离开时,“都要检查各部队执行纪律情况,发现铺草没有打扫,东西没有还清,就让部队搞好以后再走”[6]153。群众称赞说:“白匪来了,粮食柴草都抢光;红军来了,帮我收割送进仓”[6]169。正是因为大别山地区党组织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得根据地肃清了各种苛捐杂税,农民得到了土地,不仅生活改善了,也确立了政治上的平等自由,苏维埃政权与红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无私支持,呈现出“村村寨寨铜锣响,山山岭岭红旗扬。家家户户忙打仗,男女老少齐武装”的党和人民携手奋进的生动局面,展现了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使命与担当。

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从中汲取思想养分与精神品格,将“两个毫不动摇”贯彻始终。首先,“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20。推进“四个伟大”首要的是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不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把党建设的坚强有力,就会走弯路、犯错误,甚至走向“老路”“邪路”。其次,“两个毫不动摇”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互为前提,互为保障,相互促进。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可能左摇右摆,莫衷一是,甚至我行我素,各行其是,难以形成统一意志、凝聚统一力量。没有坚强有力的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意志和方略就难以贯彻落实。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必须深刻理解和贯彻“两个坚决维护”,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痛斥“两面人”现象,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7],严重影响党的建设和形象。在这个问题上,大别山无数革命英烈“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的忠贞赤诚的革命精神,“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意志,干革命不是折腾“一阵子”而是坚守“一辈子”的坚定信念,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是与“两面派”“两面人”现象作斗争的一剂良方。第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8]。完成这一课题不是一朝一夕的,须保持长期奋斗的决心,狠抓、严抓存在的各种问题。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价值取向和问题导向结合起来,以“大别山精神”启迪思想,武装头脑,有效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选人用人存在不正之风等突出问题,力避和纠正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倾向,切实落实“四个全面”,坚定“四个自信”,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中不断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

三、大别山精神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价值遵循

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充分体现和证明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价值遵循。

大别山革命斗争所凝结的历史经验在于:一是坚定的信仰信念。在白色恐怖、困难重重的环境中,大别山军民始终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凭借坚定的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这种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徐向前曾回忆说: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战斗作风是建立在对党忠诚和高度阶级觉悟基础上的,“没有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对敌人的无比憎恨,没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打仗是狠不起来的”[9]132。二是胸怀全局、勇挑重担、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和全局意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即是这一精神品格的充分体现。为了实现战略大反攻,刘邓大军根据党中央指示,从革命大局出发,不虞千里之远,直捣国民党军队统治的大别山区,打破了国民党当局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围堵与封锁,为解放战争胜利开启了序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艰巨任务,邓小平毅然宣告:“我们晋冀鲁豫区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大战场。我们要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得担子愈重,对全局就愈有利”[10]151。正是这种全局意识,刘邓大军为中原战局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三是万众同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在斗争中,党政军民始终团结一致,携手共进。邓小平在1989年回顾“二野”历史时曾说:“二野的内部关系是非常团结、非常协调的。上下级之间,各纵队之间,甚至于更下层一点,关系都很协调。”[11]342这种团结和一切为了人民的坚守书写了“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大别山区全民动员、人人参战的壮阔诗篇。

新时代全面推进伟大事业,依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依然有很多“硬仗”“攻坚战”要打,需要高举旗帜,牢记使命,胸怀全局,团结奋进,惟其如此,才能凝聚全民族智慧和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首先,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是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决定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2]12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强起来”的奋斗目标,都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整体性转型升级进程中不断开辟道路、创立理论、完善制度、化解矛盾,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实现伟大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政治优势。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凸显中国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集中力量办好改革与发展中的大事、急事、难事;才能真正把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话语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才能始终沿着新时代发展战略路线图,以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强大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两个15年”的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出了新课题,“以人民为中心”是理性回应人民美好生活诉求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逻辑转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体现着党治国理政的价值与目标指向。惟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聆听人民呼声,维护人民利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人民力量,推进伟大事业,创造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

四、大别山精神为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信念支撑

伟大梦想不仅是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而且凝聚着一代代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大别山革命斗争所追求的目标和梦想与新时代的伟大梦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历史缩影,蕴涵着永不过时的巨大精神价值,为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着信念支撑。

“大别山精神”内在地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如前所述,大别山革命斗争没有成功的范例,是党带领人民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在这一艰难探索中,无数革命先烈怀揣梦想,团结奋斗,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白色恐怖和残酷斗争面前,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革命理想与梦想。这种革命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就是“要革命、不要命”,就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对崇高理想的信仰,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必然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

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激励和引领中华各族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要想举定这一旗帜,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其次要深刻洞察国际国内思想领域的复杂斗争形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人民,凝聚共识。第三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立足新发展理念调整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具体发展战略,创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协调发展。

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任何梦想的实现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当前,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实力综合发展,但发展进程中也遇到了来自国际国内的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跨过各种坎坷磨难,理性回应各方诉求,要求我们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勠力同心,驰而不息,接续奋斗。要主动求新求变,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把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要弘扬伟大团结精神,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如是,则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步伐。

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从盘古开天起,中国人民始终秉持“法与时变”的理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近代以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谱写了站起来、富起来的壮丽诗篇,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的新时代。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要将改革作为国家、民族生存发展之道,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有效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解放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活力,形成思想认识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党和人民同频共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打造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引领的“中国模式”,以“伟大精神”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

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需要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背景下,每个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独立的、封闭的。“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独善其身或一国独霸都是不可取的,互利共赢、美美与共才是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发展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必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民心所向,时代所嘱。将“大别山精神”这一红色基因和“精神大厦”赋予新时代的内涵,融入血脉,传承发展,既是推进“四个伟大”进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具体行动。尽管前行的路上不会一片坦途,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猜你喜欢

四个伟大大别山斗争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推进“四个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开启党校发展新征程
“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
再见了,大别山
林彪缘何题写“四个伟大”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