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少数民族预科生课程体系研究

2020-02-28母天学蒋玉洁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7期
关键词:预科生预科培养目标

◎母天学 蒋玉洁

民族预科生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项利国利民的有益探索,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基于“学生学习期满,政治表现好,经所在学校考试成绩合格的,直接进入有关院校本、专科学习”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求,这项探索成效日益显著。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探索把爱国主义内容更好地融入少数民族预科生课程体系问题,既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又有极强的实践价值,对于以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新时代民族地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

一、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主要历程

我国民族预科教育,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帮助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穷落后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鼓励和支持一些内地高校、中专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尽管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就,但限于文化基础和地域条件,教育规模较小、培养人数不多、课程未成体系。这种探索真正有计划、成规模、系统性的推广,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4 年3 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对有关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和管理问题做了明确规定,规定除明确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之外,还规定了一至二年的弹性化预科学制,学生学习期满,政治表现好,经所在学校考试合格的,直接进入有关院校本、专科学习等。

预科教育的课程,虽然也是重点补习高中文化课程,但教学目的与一般高考补习不同,教学内容与将来的专业学习有联系也有区别。《意见》要求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教学和考试。规定预科生结业考试中民考汉学生,凡汉语文、数学、外语有一门不及格者,不得进入内地高校学习;民考民学生,汉语文、数学有一门不及格者,不得进入内地高校学习。而其它通识课程则指导性地交由大学的专业教师与预科项目的教师共同审定,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进入大学后能顺利完成其大学学业提供必备的知识。一般理工科类学习的内容是语文、初等数学、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大学预科生入学教育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文史类除了不学理、化,其它跟理工类一样。大多数学校的预科学习并不分专业,而考试综合成绩决定专业选择。

二、预科教育课程体系融入爱国主义内容的意义

按照上述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我国预科教育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服务于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独具特色办学形式,以及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使更多少数民族学生升入高、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起了很大作用。新时代,结合新形势,探索把爱国主义内容更好地融入少数民族预科生课程体系问题,对于完善其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的民族地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

1.预科生教育,是党和国家为了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研究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少数民族预科生课程体系问题,对于实现“预升本”知识程度与民族大团结水平同步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预科生教育,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创办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研究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少数民族预科生课程体系问题,对于从根本上保证民族地区青年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加快培养民族地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

3.预科生教育,既是民族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又是民族教育创新的重要因素。在预科教育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人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少数民族预科生课程体系问题,对于深入探索少数民族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在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智能开发的同时,使学生围绕爱国主义核心价值,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将爱国主义融入民族预科课程体系的内容与方式

1.融合的要素及相互关系。第一,民族预科生,往往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政治理论意识相对薄弱、部分同学民族和宗教以及小团体观念较强,他们普遍对内地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了解和感受不深。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以及向善向上心理并不差。从这些特点出发,趋利避害地探索以丰富的授课方式,将爱国主义融入并强化在课程内容之中是完全可能的。第二,任何课程体系都有计划性、结构性、聚合性等特性。其中的计划性具有指令、指导、指标而短期内不容随意变更的刚性;结构性是指课程体系,由不同门类的课程构成,各门课程的性质、时数、学分、授课和考核方式等虽有各自的权重,但共同支撑起特定教育对象的教学系统;聚合性是指无论何种性质、时数、学分、授课方式的课程,都要合力聚焦、服务服从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从这些课程体系的特性出发,整合相关课程内容与方法,聚焦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目标,在“预升本”的学习过程中,使知识程度与爱国主义意识同步提高势在必行。第三,爱国主义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丰富、具体、时代特征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增强对共产党领导、民族大团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认同。因此,在预科教育的第一课堂各门课业与第二课堂各项活动中,必须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融入“党的领导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中华民族大团结好”,以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增强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并以此核心内容为导向,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新人。

2.融入爱国主义的方式。从课程体系合力聚焦、服务、服从于“预升本”的知识程度与爱国主义意识同步提高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出发,将爱国主义融入并强化在课程之中的主要特色方式有:第一,在计划内第一课堂的“大学语文”、“时事政策”、“英语”等基础课程和“人文地理”、“社会发展文化解读”、“生态文明与绿色旅游”、“人际沟通与媒介素养”等通识课程的第一课堂,尽可能通过讲授、阅读、解析、视听、比较研究等材料的选择,加大“五个认同”意识的引导与强化。第二,在计划外的第二课堂中,要借助与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业已形成的“共建共育实践平台”,在内容和形式上向“五个认同”方面拓展与延伸,积极探索具有稳定性、针对性、背景性、体验性、教化性等特点的见习模式,努力使“五个认同”在润物无声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三,在计划内外的第一二课堂相关内容权重及其逻辑衔接、教育教学方法设计、学分课时比例分配等方面,要充分调动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实践导师的两个积极性,在共建中共商,在共享中共同培育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人。

3.融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第一,逻辑起点。我们在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从民族预科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政治理论相对薄弱、民族和宗教意识较强、对内地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了解和感受不深,而绝大多数同学求知欲和可塑性,以及向善向上心理较强的特点出发。第二,内容导向。探索是以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合理安排第一课堂各门课业与第二课堂各项活动,为完善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潜移默化地融入“党的领导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中华民族大团结好”,以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内容为突破口。第三,框架结构。立足于预科生课程体系的计划性、结构性、聚合性,必须聚焦、服务、服从于“预升本”的知识程度与爱国主义意识同步提高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特性。整合相关课程内容与方法,聚焦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目标。第四,根本目的。是探索以丰富而有特色的方式融入爱国主义内容的授课模式。实现“预升本”文化程度与爱国主义自觉同步提高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

项目成果:本文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教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预科生预科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跟踪导练(二)(6)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理工科预科生语言态度与英语学习关系实证探析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