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蜜蜂寄生螨的防治
2020-02-28
1 大蜂螨
大蜂螨也叫狄氏瓦螨,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螨之一。1904 年根据采自爪哇岛的东方蜜蜂的寄生螨而定名的雅氏瓦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危害西方蜜蜂的大蜂螨。目前普遍认为,危害全世界西方蜜蜂的大蜂螨应该属于狄氏瓦螨的2个单元型,即朝鲜单元型和日本/泰国单元型。
1.1 分布与危害
大蜂螨原为东方蜜蜂体外的寄生螨,二者相互适应,不产生较大的危害。20 世纪初,西方蜜蜂大量引进亚洲以后,首先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暴发螨害。我国是发现大蜂螨比较早的国家,1956年在浙江省杭州市郊区的意蜂蜂群中首次发现,1964 年后蔓延至全国各地。目前除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未发现大蜂螨外,亚、欧、美、非等其他洲都有大蜂螨分布,已严重影响着全世界的养蜂业。
大蜂螨虫口数量,从早春分群育虫开始,一般每3~4 周就会增加1 倍,到七八月份达到高峰。大蜂螨依靠口器刺破蜂蛹的表皮,吸吮其体液繁殖生存,刺破的伤口在羽化前始终保持开放状态,称为子代大蜂螨的采食点,为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从而造成蜂蛹营养不良、发育不全或翅膀残缺无法飞翔。危害严重者,蜂场上经常能见到死蜂尸体或残蜂爬行,群势减弱;蜂巢内封盖的老子脾房盖凹陷甚至穿孔,蜂蛹死亡。大蜂螨成虫寄居在蜂体上吸吮体液,致蜜蜂体质衰弱、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严重影响蜂蜜产量。
1.2 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大蜂螨包括卵、幼虫、前期若虫、后期若虫和成虫5种虫态。在我国南方地区全年都能在蜂群中繁殖,而在北方地区蜂群中的大蜂螨以成虫形态可以在蜂体上越冬。大蜂螨的卵经24h即可孵化成6 足幼虫,再经24h 变成8 足前期幼虫,并可在48h 内蜕皮成为后期若虫,再经3d 即成成螨。雌螨的发育期为6~9d,雄螨为6~7d。工蜂幼虫巢房的封盖期为12d,受精的雌螨进入其中,1 次最多能产3只受精的幼雌螨。雄螨交尾后不久即在巢房内死去。
大蜂螨生存能力和耐饥力较强,常温环境中即使脱离蜂巢仍可存活7d;在环境温度15~25℃、相对湿度65%~75%的空蜂箱内可存活7d;在巢脾上能生存6~7d。
在1个产卵周期中,1周受精的雌性大蜂螨在工蜂幼虫巢房内能产1~5粒卵,在雄蜂幼虫的巢房内能产1~7 粒卵。但能在蜜蜂羽化时发育成熟的后代雌螨却只能有2~3 只。雌螨在一生中有3~7个产卵周期,最多能产卵30粒左右。
大蜂螨喜寄居在雄蜂幼虫巢房内,寄居在工蜂幼虫巢房内的大蜂螨仅占20%左右。
大蜂螨的生活周期分为蜂体寄生期和封盖巢房繁殖期,而雌螨的生活史可分为随蜂出房漫游、潜入即将封盖的蛹房、吸食蛹体液并产卵、新一代大蜂螨成熟并交尾等几个阶段。
1.3 防治
防治大蜂螨危害,就要减少大蜂螨虫口数,可采取的措施有:
1.3.1 培育高效抗螨品系
东方蜜蜂就是一个很好的抗螨品系,能用足自行清除大蜂螨;如果一只蜜蜂遭受了大蜂螨的侵害,它也可以用摇摆舞自行清除;自己无法清除时,它就做起清扫舞,吸引邻近的工蜂来帮忙清除;东方蜜蜂还能发现并清除幼虫巢房中的大蜂螨。而西方蜜蜂这种自行清除的本领相对较差。因此,可以通过蜜蜂育种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培育高效抗螨品系。
1.3.2 物理防治
用10~15mm厚的木条制作一个比蜂箱底稍小点的长方形框,在框上订上纱网,根据大蜂螨的大小,纱网的网眼大小以2.5mm×2.5mm 为宜,这样,一个捕螨板就制好了。先在巢箱前面的下部,插入已经涂上了凡士林的白色厚纸板,然后将捕螨板放在箱底。这样,大蜂螨自然落下后,就会直接黏在纸板上死掉,无法再返回蜂巢。
为了更好地监测巢箱内大蜂螨的大体数量和危害程度,可以利用捕获的大蜂螨数量进行推算,即每隔7~10d 检查1 次,计算平均每天的自然落螨数。一般地,蜂群中的大蜂螨总数是自然落在捕螨板上大蜂螨数的100~200 倍。通常的经验是,秋冬时节用捕螨板捕获的大蜂螨数量如果不超过50只,那么来年初夏季节就不用用药物进行防治;如果到5月底,平均每天的自然落螨数超过3 只,7 月底到8 月初自然落螨数超过10 只,就必须尽快使用药物防治;只要是在蜜蜂的活动季节,无论在任何时候,自然落螨数超过30只,说明蜂巢内的大蜂螨数量已有3000~6000只,必须立刻用药物进行防治。
1.3.3 化学防治
是指用化学药物稀释成水剂进行喷洒防治。常用的药物有拟除虫菊酯类(如螨扑、蜂螨清等。流蜜期禁用)、有机酸类(如甲酸、草酸等)、香精类(如百里酚等)等,按说明书使用。
1.3.4 生物防治
主要包括2 种方法:(1)用雄蜂脾诱杀,由于大蜂螨喜欢寄居在雄蜂幼虫巢房内,所以可以在春季的时候,在每箱蜂群里加上1~2 框雄蜂脾,每隔20d割除1次雄蜂蛹,连续割除2~3次,不但可减少大蜂螨虫口近一半,也能收获部分雄蜂蛹,一举两得。(2)人工分蜂,即当春末蜂群群势壮大,已经有8~10框蜂时,就可以从蜂群中提出3框带蜂封盖子脾,进行人工分群,这种方法也可以使原群大蜂螨虫口减少1/3。如果采取封盖子脾人工孵化,然后再用羽化的幼蜂组织分蜂群,原群大蜂螨虫口的数量将会更少。
2 小蜂螨
小蜂螨也叫小螨、小虱子,学名亮热厉螨。为巢房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子脾上,巢脾外蜂体上很少发现寄生。
2.1 分布与危害
当前,我国各地小蜂螨普遍发生。因在巢房寄生,因此严重危害蜜蜂的幼虫和蜂蛹,导致大批死亡,无法羽化,勉强可以羽化出房的幼蜂也可能会肢体残缺,严重者导致整群整脾的幼蜂无法羽化出房,群势减弱甚至全群覆灭。
小蜂螨既可危害东方蜜蜂,也可危害西方蜜蜂。小蜂螨寄生在子脾上,靠吸吮蜜蜂幼虫或蜂蛹的体液生活,使幼虫无法化蛹,或导致蛹体在巢房内腐烂。雌螨潜入即将封盖的幼虫房内产卵,当这个幼虫或蜂蛹被其致死后,雌螨又从封盖房的穿孔内爬出来,再次潜入其他的幼虫房内继续产卵繁殖,最终孵化出小蜂螨,随新蜂一起出房。
2.2 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小蜂螨的繁殖速度比大蜂螨快,从卵到成螨整个发育周期仅有4.5~5d的时间。小蜂螨卵期极短,仅有15~30min就可孵化成幼虫,再经20~24h 后发育为前期若螨,前期若螨经过44~48h,后期若螨经过48~52h蜕皮后成为成虫。
小蜂螨全程繁殖和发育过程都是在蜜蜂的幼虫和蛹房内完成的,在工蜂体上仅能存活2d,在封盖的巢房外一般仅能停留1~2d。在25d内,小蜂螨能发生2代,而大蜂螨仅能发生1代,这也是小蜂螨虫口能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2.3 防治
小蜂螨的个体小,在巢房外停留的时间短,往往不易被发现,等发现有小蜂螨在子脾上爬行的时候,蜂群内小蜂螨的寄生率往往已经很高了。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当年冬天蜂群就会全群覆灭。
2.3.1 挂王断子
将平面隔王板盖上覆布,把巢继箱隔绝,在继箱边侧开一个小巢门。早上,将继箱上的无子脾移到巢箱,蜂王放在巢箱繁殖。把所有的卵虫蛹脾调进继箱,傍晚时诱入一个成熟的王台,第2天傍晚,用防治大蜂螨的水剂先喷洒一遍,以杀死暴露在蜂体和巢脾上的小蜂螨。到第3 天早晨,用纱布袋撒升华硫一遍,每个蜂路间均匀撒0.3g左右就行,两边的蜂框耳子处可以多撒点,中间蜂多要少撒,不可过多。继箱上每隔5d用水剂防治1次。待幼蜂全部出完后,再撒升华硫1次,方法同前,然后撒水剂1次。撤去覆布上下合并,调整好蜂群。
挂王断子虽然可通过切断小蜂螨的食物链而杀死小蜂螨,但断子往往会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从而影响群势的发展壮大,因而会影响蜜蜂正常生产。
2.3.2 升华硫熏蒸
蜂群有小蜂螨寄生时,用纱布袋包裹升华硫,将药粉均匀地撒在蜂路和蜂框梁上,或者直接涂抹在封盖的子脾上,切忌直接撒入幼虫房。一群10 足框的蜜蜂,每次可用升华硫3g,每周用药1次,连用2~3次为一个疗程。
升华硫虽是小蜂螨的克星,但用量多了或连续用药时间久了,会使工蜂发生蓄积性中毒,工蜂工作积极性降低,或出现很多爬蜂,或只见蜂王产卵,因工蜂不哺育而不见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