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古老的民谣——伊丽莎白·西黛尔诗歌的爱情主题解读
2020-02-28白进进朱立华
白进进 朱立华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134)
一、引言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工业革命使得英国赢得了 “世界工厂”的美誉,整个国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诗人,如丁尼生,阿诺德,哈代,勃朗宁夫人等。与此同时,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孕育而生,并掀起英国文艺界影响深远的变革,拉斐尔前派运动始于绘画领域, 随后又在文学界有所建树。拉斐尔前派的诗歌属于维多利亚文学,是英国唯美主义的发端。前派成员大多是诗人兼画家,作品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一律”的艺术特征,前派诗人中,但丁· 迦百列· 罗塞蒂,其妹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以及诗人斯温伯恩等较为著名,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对英国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伊丽莎白·西黛尔也正是其中的一 位,其主要诗歌有《真爱》《沉默之木》《早死》《眼之色欲》等。目前国内对西黛尔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绘画这一层面上,比如郭晨的《死亡与优雅的咏叹调》,刘俊的《永远的模特与消失的艺术家》等,但是对于其诗歌的研究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将对西黛尔及其诗歌的现代性生成语境进行梳理,并在“唯美爱情的困惑,唯美爱情的追忆以及唯美爱情的期盼”三个视角下对其诗歌中的唯美主义爱情主题观进行系统分析,以填补国内对她学术研究的不足。
二、伊丽莎白·西黛尔诗歌的唯美爱情主题解读
伊丽莎白·西黛尔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的艺术家、模特和诗人之一,于1829年7月25日出生在伦敦的霍尔本,在伦敦的一家帽子店工作时,她以超凡的美貌吸引了拉斐尔前派画家沃尔特·豪厄尔·德维尔的目光。此后,她便一直为拉斐尔前派画家们做模特,并被艺术家们广泛地绘画。西黛尔与诗歌的渊源要从其童年谈起。有一次,她手握一张包裹奶油的报纸,意外地,竟瞄到桂冠诗人丁尼生的诗句,读了之后,激动不已,像寻找到了珍宝似的,从那刻起,养成朗诵诗的习惯。[1]西黛尔的生活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诗歌中反映出来的悲观情绪与她的生活,特别是她的爱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爱情对于诗人而言,犹如一枝带刺的玫瑰,外表美丽诱惑,亲身触碰后反而让人伤痕累累。在与罗塞蒂交往后,她感受到爱情的起伏、不确定与伤痛,才提笔写诗, 因此,西黛尔的诗歌基调很悲伤,诗中很少有快乐和兴奋的情感, 总是忧郁而充满死亡的意味。罗塞蒂曾说:“她是创作天才”。“她的诗歌是简约的,如同古老民谣那样令人感动。”批评家威廉· 冈特在 《拉斐尔前派的梦》中, 对西黛尔诗歌创作曾做如上评述。[2]
维多利亚时期受清教禁欲主义的影响, 极度的压抑个人感情和欲望。其重视的是高尚的理想追求以及崇高的责任义务, 否认人的本能和欲望。由此形成维多利亚时期独特的爱情观, 认为真正的爱情不是基于两性的自然情感吸引, 而是在婚姻关系中建立起的男女两性情感关系。国内学者朱立华曾说“唯美主义”之“美”,包括“为艺术而艺术”“形式至上”“诗画一律”等艺术形式之美,以及“生死轮回”“灵肉一元”等宗教思想之美。”[3]中国人相信“诗言志”,认为“不平则鸣”。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在遥远的英国,一百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一位内心敏感、丰富的女艺术家,在热烈的爱情转瞬即逝,无尽的痛苦接踵而至的时候,不但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一幅幅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绘画作品,也在用笔书写着对唯美爱情的困惑、追忆和期盼,抒写着皈依世俗爱情与皈依上帝的精神之爱的矛盾心理,永结情缘和斩断情缘的内心冲突。以下,本文主要以《死爱》《沉默之木》和《爱的消逝》三首诗歌为代表,分析其诗歌中的唯美主义爱情观。
1.唯美爱情的困惑
用天堂的标准来衡量尘世,世俗的一切快乐和幸福当然都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根本就微不足道。[4]在反复痛苦的思索之后,西黛尔越来越感到这份爱在尘世中实现的可能性很渺茫,她对这份爱也越来越缺少信心,对爱情充满了怀疑与困惑,甚至不再相信爱情。她的诗歌中,《死爱》《主啊,我能来吗?》《歌谣之碎》《耗尽》等都表达出了对爱情的怀疑、困惑与绝望。下面,以《死爱》(Dead Love)为代表,对其诗歌进行解读:
永远不要为死去的爱哭泣/因为爱很少是真实的/他的时装从蓝色变成了红色/又从最亮的红色到蓝色/爱生而早逝/很少是真实的/为了赢得最深的叹息/你漂亮的脸上不苟言笑 /最真实的嘴唇说出的话最美丽 /传递必死无疑的信息/我亲爱的,当寒风逼近你 /你会独自站在那里/亲爱的,不要为不可能的事哭泣/因为这不是神所赐的/如果爱的梦是真实的/那么,亲爱的,我们应该在天堂/但亲爱的,这里是地球,没有真爱的地方
《死爱》 是一部戏剧性的抒情诗,而不是叙事诗,但它的节奏和复调形式却有一种民谣般的特质。它的语言结构是紧密联系的,诗歌中有很多重复的话语。就像西黛尔的许多诗歌一样,这首诗也可以被冠以“歌”的副标题。说话者可能是一位母亲,建议她的女儿不要相信“真爱”。女性对话的暗示表明,爱被假定为一种男性特有的谎言。在诗歌第一节中,反对为“死去的爱”哭泣的理由,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爱很少是真实的”。这种想法被进一步放大:“……爱生而早逝/很少是真实的。”这些词几乎是同义反复的,为轻描淡写增添了讽刺意味。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曾评论这首诗“冷嘲热讽”。“爱”作为一个善变的时尚达人的化身,几乎可以从颜色上看出。红色、蓝色和“最亮的红色”具有中世纪的丰富性。他们让人想起西黛尔自己在临战前的悲伤画作《挂着一面旗子的女士》,以及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在临战前更富于幻想的乐观主义作品,在这两幅作品中,两种颜色都出现在军事仪式上。在这首诗中,红色和“最亮的红色”的对比,唤起了鲜红色的旗帜和闪闪发光的鲜血之间的区别。在这幅描绘爱情的画作中,没有一丝浪漫的倦怠。相反,“他”与骑士的高贵而好斗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西黛尔巧妙地运用了“战场”的概念,将爱送至“早逝”。
同时,诗歌中引入宗教的维度,体现其宗教思想之美。诗歌中对上帝意志的呼吁和超越尘世的爱的概念让人想起了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这种宗教慰藉调子的引入增加了诗歌的悲凉之感。与此同时,有一些学者怀疑天堂可能根本不是圣公会的基督教天堂,而是一种更像但丁式的天堂概念,是情侣们所梦想出来的。而且,他是一位允许“真爱”进入天堂的上帝,表达了情侣幻想获得“灵肉一元”的唯美爱情的祈盼。整首诗歌中,“Love”重复五次,“true”重复四次,并增加了一个变体“truest”。反映出强烈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唯美爱情真实性的怀疑与困惑。以及最后一节中,再次与第一句呼应:“不要为死去的爱哭泣”,“没有真爱的地方”,更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她的爱人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对她的虐待,也表达了她对死胎孩子的悲伤,反应出了诗人矛盾的心理,为现世中真爱渺茫而感到悲痛与绝望。
2.唯美爱情的追忆
莎士比亚说“爱情的春光,好似四月天不定的荣华,时而表现阳光下一切的美丽,时而黑云带走了一切。当黑云来临时,人们便会不自觉的怀念以前美好的时光,希望时光能倒转。《眼之色欲》《一年又一天》《沉默之木》都深切地描绘了诗人对唯美爱情的追忆,我们以《沉默之木》(A Silent Wood)为代表进行解读,原文译文如下:
噢,沉默之木,我进入了你/一颗心,满是苦恼/因来自群树的回应/还有缠绕在我膝盖上的蕨类植物/请允许我坐在你最黑暗的阴影里/当你周围灰色的猫头鹰飞过/我要向你祈求恩惠/但愿我不昏、不死、不迷/像一个人,透视阴暗/生命和希望也完成了/冻得像石头一样/我坐在你的影子里——但并不孤独/那日,我俩站在黑森林里,互拥树下,上帝能时光倒转吗?
《沉默之木》是一首黑暗而有力的诗。这首诗有四个小节长,前三个小节的韵律和行长是一致的。每个诗节都有四行长,每一行的长度与其他诗节相似。第四节只有两行,但却是整篇文章中最重要、最具启发性的一段。这两行诗的结尾也押韵,给了这首诗一个坚实有力的结论。
西黛尔以对“沉默之木”的恳求开始了这首诗。当她走进森林时,她要求允许她坐下来思考过去发生了什么。一般情况下,人们内心痛苦可以逃到森林里,至少在短时间内摆脱烦恼,但在这种情况下,她的痛苦似乎只会随着她进入森林深处而加剧,她在那里遇到的植物和生物并不能抚慰她,反而让她回忆起以往的经历。第二节详细阐述了这些情感,她再次对着树林说话,请求坐在“你最黑暗的阴影里”。她感受到了森林里的痛苦,但是她还想体验其中最黑暗的部分。接着,当她到了这个地方,在她周围开始飞“灰猫头鹰”时,她会向森林请求“恩惠”或某种帮助,她要求自己不要“晕倒、死亡或昏厥”。她知道,当她来到森林最黑暗的地方,看到这些熟悉的景象时,她会感到头晕目眩,她希望不要发生这种情况,她需要继续前进的力量。
这首诗的第三节开始揭示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说话者正在预测她一旦到达森林中的这个地方会做什么。在她沮丧的心情下,她会相信她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已经结束了。她将考虑失去的一切,说她会“冻得像石头一样”。她觉得自己不活跃、冷漠,像一座雕像一样被困在一个地方,坐在森林的阴影里,但令人惊讶的是,她说,她并不孤单。最后两行诗节清楚地说明了这首诗的内容以及叙述者在树林里寻找的是什么,也许是针对森林本身,或者她失去的爱人,那个她在树林里为之憔悴的爱人。她问上帝是否有可能让她回想起“我俩站在黑森林”的日子。现在很清楚,她到树林里去是为了重新体验她一生中最快乐、最有希望的时光。她现在很痛苦,也没有理由继续活下去,她正在努力找回一些希望。这个动作不禁让人想起翻看旧照片或在过去最喜欢的咖啡馆用餐的场景。她知道她会不开心,但她不能离开这个她曾经最喜欢的地方。她希望上帝能以某种方式带她回到和她的爱人一起在树林里的时光。整首诗歌的基调,将诗人内心的痛苦,以及对唯美爱情的追忆体现得淋漓尽致。
3.唯美爱情的期盼
“热恋中的人对世界充满感恩之心,心地温柔而善感,因而更能发现事物的美。恋爱中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宫殿,在这遍地光辉的映照下,世界呈现幻丽之美。”[5]正是因为爱情的神秘力量,才会有许多人渴望得到爱情,期盼爱情的来临,体验爱情所带来的美好。在西黛尔的这首《爱的逝去》(The Passing of Love)中,诗人虽然觉得自己的爱情在消逝,但仍然无法抵抗爱情带给自己的无尽欢乐,表达出对唯美爱情的期盼。
上帝啊,原谅我的过错/我活在爱的梦里/痛苦的眼泪也永远洗不掉我血液中的激情吗?/爱使我的心保持在欢歌笑语中/我的脉搏随着曲调跳动/冬日的寒风吹来/像是六月里甜美的空气/爱漂浮在清晨的薄雾中/在落日的余晖中休息/他平息了暴风雨的雷声/照亮了我所有的路/爱使我整天都很快乐/整夜都在做梦/没有邪恶的事情会降临到我身上/我的精神是如此的轻松/愿上帝保佑我那颗愚蠢的心/它不理会流逝的时光/把我的偶像从属于他的地方拖了下来/摧毁了它所有的神殿。
在这首诗中,全诗共分四节,每节四行精巧的形式以及完整的结构,使整首诗读起来轻快流畅、意蕴十足。同时诗人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大自然的优美风光融入到诗词之中,诗歌节奏感很强,给整首诗创造出一种流畅和谐的旋律,这正和爱情所带给诗人快乐的心境相吻合。第一节中,诗人写到自己“活在爱的梦里”,表明内心对唯美主义爱情的追求与向往,享受沉浸在甜美爱情的感觉。第二、三节中,诗人借助“寒风”“空气”“薄雾”“余晖”以及“暴风雨”等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寒风冰冷刺骨,但爱情所带来的神奇魔力却使得诗人内心感到甜蜜,并不感觉到寒冷,反而像是身处于酷暑六月。爱情隐隐约约,神神秘秘,像是迷雾一般,却在不经意间驱散了乌云,平息了风暴,使诗人找到前进的方向。由此可见,爱情所创造的神奇力量是不容忽视的。第四节中,诗人接着前两节对爱情的讴歌,传达出爱情带给她的愉悦之感,令其心情舒畅,精神放松,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爱情所带来的美好。最后一节中,诗人希望上帝保佑她这颗不理会流逝的时光的“愚蠢的心”,与开头的“活在梦里”相呼应,表明诗人享受爱情所带来的神秘之感,也抒发了其内心对于沉浸于唯美爱情的渴望与期盼。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唯美爱情的困惑、追忆以及期盼”三个视角的解读,发现西黛尔的诗歌具有鲜明的唯美主义爱情观。虽然维多利亚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但伊丽莎白·西黛尔以其独特的诗学特征在英国文学史上为其赢得了应有的地位。她的诗来自于她的情感与经历,爱是她的诗歌的主旋律,她渴望爱情,却在爱情里频频受挫,她便退却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静静吟唱她的爱之歌。通过对其诗歌的解读,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解读西黛尔诗歌的诗学特征和美学价值,更好地把握维多利亚诗歌的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