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会计》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02-28陈花兰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2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会计专业基础

◎陈花兰

一、《基础会计》课程特性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学习的基础,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基础课。也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岗位认知的基础,是会计职业素养养成的基础。该门课程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会计思维的形成,会计根基的建立。

二、《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

1.生源结构多元化对教学模式冲击。高职单招后,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高中生、三职生。这些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薄弱、自主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对知识的求知欲望、知识的理解能力弱一些。但学生学习之外的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要强一些。如果在授课方式中按照传统思维满堂灌,或按照优等生的思维讲解原理,细节内容粗枝大叶,更多靠自学,不注重学生其他职业素养培养的授课方式,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丧失,知识一片空白,自我优势变弱。尤其对于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来说,学生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学习效果、质量。

2.专业特性对教学模式冲击。由于会计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管理,必然决定了会计专业的保密性。会计信息关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决定了会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受制于公认会计准则约束,会计专业技术性、专业性强。会计发展和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职业判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养成。会计和资金运动打交道,将求无凭不做账,会计数据来源于各个部门的传递,因此会计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好多部门打交道。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在授课中既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实操、人际交往沟通、应变、团队协作等能力培养,还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3.岗位群对教学模式冲击。高职培养目标面向生产管理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谓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将所学知识转化成技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达到岗位标准要求,同时适应岗位变化,超越岗位标准。会计岗位设置依据经济业务产生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置。典型工作任务有货币资金收支;会计要素核算、成本核算、涉税事务办理、财务软件应用、财务报告制作;财务计划制定、会计岗位设置、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对应典型会计岗位大概有出纳岗位、财务核算岗位、注册会计师助理岗位、会计业务主管岗位。会计岗位又决定了会计课程设置及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制定。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性使得用人单位在设置岗位标准时更加严格,就业市场会计类岗位招聘条件基本为:(1)会计专业要求—会计专业毕业,取得初级会计证,(2)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细心责任心强,熟悉办公软件操作,会计处理业务流程,进行会计日常业务处理,货币资金收付,票证管理,会计资料整理归档等(4)职业道德要求—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5)工作经验要求—基本都要求有工作经验。高标准决定了会计授课过程中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学习习惯、职业素养能力、实践能力培养。

4.专业群建设对教学模式冲击。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兴经济产业、行业,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岗位融合跨界越来越明显,经济环境的变迁使得岗位能力在强调专业性同时更注重综合能力。单一专业发展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2006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高职教育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是其遵旨。2015 年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殷切希望,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强调高职院校服务职能,以外部需求构建专业集群。通过底层、中层、高层课程体系设置培养学生适应新经济形态下岗位需求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了解在具备职业通识能力基础上,掌握专业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将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职业生涯更好结合。这必然使得《基础会计》课程讲授过程中不再只是以讲清业务处理结果为目的,而要讲清业务来龙去脉,原始凭证产生及传递流程,经济业务发生时会涉及哪些部门,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凭证识别分析、沟通交流、其他部门岗位认知等能力。

三、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分析

鉴于生源结构多元化、岗位融合、岗位跨界、及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就业市场岗位标准对学生的考量,传统的授课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其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提升。能力本位教育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出发点,制定学习目标、培养目标。职业技能达标是其培养遵旨。经济新形态的不断涌现使得单一技能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高需求。学生最终要服务社会,产生价值。能力本位教育以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为出发点,依照岗位标准制定职业能力目标,注重学习者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更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得益彰。

四、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析

能力本位教育更符合当今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设实践情景,围绕任务设置展开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主动.思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自主探索,不断激发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兴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二)《基础会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岗位标准制定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服务社会,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以岗位标准为依据,包括专业知识目标、岗位技能目标、品质目标。《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初体验课程,主要讲授会计基础概念、基本原理,账户设置、凭证认知、围绕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类型展开基础经济业务账务处理、账簿登记、报表认知等。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以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良好职业习惯养成、协调沟通能力为依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应用能力。

2.基于工作岗位需求,注重理实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提升职业能力。会计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经济业务复杂多变,很多经济业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针对学生特性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务操作,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职业成就感。比如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提前给学生发放不同种类记账凭证,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记账凭证适用经济业务类型,观察总结不同类型凭证异同点,凭证通用要素。课内倡导积极主动回答课前布置内容,讲解凭证每项要素填写方法。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填写凭证,检验理论学习,教师观察针对问题及不良习惯讲解纠偏。一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际操作能力,一方面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职业习惯。

3.任务选取、布置、分析、实施。要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在任务选取过程中采用模拟企业案例,以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让学生体会会计人日常工作,增加职业认知。依据教学目标选取任务,布置任务,告知学生任务考核内容、结果呈现方式。使学生带着任务听取理论知识。针对教学目标及任务内容讲解知识,分析任务内容,对关键信息点播。学生自主研究加自由讨论,学生主动分享任务实施结果,教师提示学生纠偏,教师讲解分析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中的应用

1.任务布置、分析。《基础会计》内容大致分为会计基本原理、日常经济业务处理、会计信息载体,针对不同知识点推送任务时采取不同考核方式。比如对基本原理要求所有同学同一身份,了解任务内涵,带着问题学习知识,上台演示。针对经济业务处理采取角色扮演,按会计岗位以小组划分不同角色,相互讨论分析任务反映经济业务。互换角色交换意见,上台呈现。会计信息载体工作量大,取决于会计基本原理、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知识应用成果,采取小组分工协作,结果呈现方式。

2.学习目标制定。依据会计典型任务及岗位标准结合《基础会计》内容,分析《基础会计》所需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分解任务依据每一知识点任务制定学习目标。学生带着任务目标学习。

3.学习内容传授。内容讲授过程中不再以纯粹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理论应用能力。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积极学习。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竞争性。例如在经济业务讲解过程中讲清知识点原理,创设任务举例,不是通过业务描述解决问题,而是以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内容,涉及账务处理信息,构建会计业务处理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职业判断能力。使学生明确实际经济业务涉及会计处理时需取得哪些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反映的信息有哪些?功能是什么?根据原始凭证进行任务实施,解决账务处理问题。

4.任务实施检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能力提升究竟如何?通过任务参与度、反应效率、知识应用能力、实施结果等来检验。每一知识点都设置情境演练,制定考核激励机制。树立典型多鼓励正激励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形成学帮赶超氛围,影响落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四、总结

受生源结构多元化、就业市场岗位标准、专业群建设的发展等因素影响,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走向就业市场的需求。共享中心、大数据等新兴经济体的出现,使得经济融合、职业跨界越来越明显。学生如何获得职业岗位生存能力?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是教育所要思考的。职业教育的遵旨服务社会,其培养的学生种类多样化,新形势下需思考授课方式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能力本位教育,提升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能力。《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类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兴趣、职业素养、职业习惯的基础课程,在授课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授课方式,结合职业岗位标准制定学习目标、依照企业岗位情境选取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岗位技能、知识应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会计专业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五抓五促”夯基础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