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修复人才培养需求调研分析
——以开封市为例

2020-02-2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开封市古籍文献

佟 燕 华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河南开封475004)

一、引言

古都开封位于河南省中东部,有夏、魏、梁、晋、后汉、周、宋、金以此为都城,至今4100余年的历史,有“东京梦华”“七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之美誉,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开封市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古籍字画,其中很多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但由于战乱人祸、水火之害、自然损坏、保存不当等原因,许多古籍破损严重亟待修复。本文对当地高校—河南大学图书馆、公共机构—开封市图书馆、民办机构—中国开封翰园碑林(以碑刻传拓为主)、文保机构—开封市博物馆的古籍存藏情况、古籍修复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情况等问题进行调研,以期为地方古籍修复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促进“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的顺利进行。

二、河南大学图书馆

(一)古籍存藏概况

河南大学图书馆建于1912年,当时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图书室。建国前的37年,图书馆历经战乱磨难、书籍多次被迫运输迁移,大量珍贵古籍在运输途中遗失损坏。建国初期藏书仅15万余册。建国后党和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图书馆藏书得到充盈和丰富。截至2017年12月31日,馆藏纸质文献390万余册,其中线装古籍近19万余册;外文图书20万余册;报刊合订本49万余册,民国文献8万余册,具有较高价值的字画拓片近400张,善本古籍493种6千余册,缩微、声像、光盘资料1.7万多件,各种数据库199个,数字资源总量达135T。馆舍总面积6.5万余m2,明伦校区图书馆18248m2,金明校区图书馆 47500m2,分别位于两校区的中心地带。

图书文献藏量是大学创设和发展的标志,也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础。百余年的积淀,图书馆在配合学校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馆藏优势。古籍丛书、地方史制基本齐全,21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河南省首批出版《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图书馆。明抄本成化《河南总志》、明刻本嘉靖《河南通志》为大陆唯一,珍本《东京志略》《汴梁水灾纪略》《芸晖书屋笔记》罕见珍贵。以东京汴梁文化、河南文献为自身特色,以教学科研所需文献为基石,河南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积极寻求古籍文献资源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古籍修复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2008年河南大学图书馆被文化部首批评为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又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古籍保护先进单位”称号。古籍修复室于2014年筹建以来,开展“珍稀文献保护修复与数字化”项目,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现有2人。开展民国文献修复、线装古籍修复、古籍函套修复制作、字画拓片整理、古籍修复知识宣传等各项工作。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有:1.推进修复室的硬件建设,购买必备的修复设备与耗材;2.制定并改进修复文献出库交接单、平精装、古籍线装文献修复档案;3.修复清府刻本《钦定兵部侧例》、清刻本《封神演义》、清刻本《舆地图--纪元篇》、清刻本《六书韻徵》、清刻本《左传注疏卷三至五》等;4.修复清代、民国时期串票、地契,并制作装具;5.修复民国文献《欧洲文学史》、《明儒学案》、《法文初范》、《四部正偽》《日本研究丛书》等43本;6.参加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册府千华--河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并做修复技艺展示宣传活动;7.举办毕业季毕业生“传承国学知识 学做古籍线装书”活动;8.更换、制作古籍函套。

(三)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情况

河南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古籍修复人才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学习。截至目前,曾参加过各项调研培训、交流学习、学术会议培训的共计20人次。主要有:1.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第四期全国西方文献修复技术培训班”;2.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主办的“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3.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第六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4.河南省古籍保护管理培训班;5.中山大学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主办的“中文古籍修复基础理论与实践”学习班;6.清华大学图书馆主办的“承接过去面向未来: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7.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福建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传拓技艺及修复培训班”;8.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主办的“民族传统技艺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9.2019年国家艺术中心主办的“名人手稿修复人才培训班”;10.与“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文献信息学”等专业的硕士生学习“古籍版本学”,探讨交流古籍修复知识与技能。

三、开封市图书馆

(一)古籍存藏情况

开封市图书馆原址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龙亭湖畔,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各类藏书52.5万册(件)。新馆位于开封市第六大街,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存古籍约26 万册。自2007年国家先后多次开展了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开封市已有32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目前开封市图书馆共藏有古籍4644种,50180册,其中古籍善本达六千余册,1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7部入选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地方文献馆藏两千余种,五千余册;民国文献四千余种,八千余册。

(二)开封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9月开封市政府在开封市图书馆挂牌成立开封市古籍保护中心,承担全市范围内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并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的古籍鉴定服务。2011年11月正式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7年入选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有:1.向市财政申请到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古籍书库硬件条件,全面升级改造古籍书库。将古籍书库线路重新铺设,确保书库用电安全。对整个书库进行防潮处理,对照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要求,先后购置并安装了柜式空调,除湿机,摄像监控探头、红外报警监控器、防火门、防火窗、防紫外线窗帘、水灾自动报警器、自动灭火温感器、烟感器和气体自动灭火设备。2.购置樟木书柜和古籍函套,对原有破旧的书架及函套进行了更换。3.在开封市图书馆网站上开辟了馆藏古籍善本专栏,重点介绍开封市图书馆馆藏的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2部善本古籍,并配上古籍书影,使读者在网上便能获得这些珍贵的馆藏善本古籍的关键信息[2]。4.在2011、2013、2014、2015和2016年的“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期间,开封市图书馆成功举办了系列“古籍珍品展”。 论坛恰逢菊花花会的召开,借助市高规格的文化论坛平台,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开封市图书馆珍藏的古籍文献,为国内外来宾很好地宣传了开封市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5.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馆藏古籍资源,开封市图书馆先后开发了“馆藏珍贵古籍留真”和“烙画”,受到了广泛好评。古籍留真选取入选国家和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20部古籍的书影。烙画取材于馆藏清乾隆四十七年刻本青在堂画谱三种里的菊谱。6.开封市委市政府相关研究人员曾多次到馆查阅《东京志略》、《汴京遗迹志》、《东京梦华录》、《宋东京考》等古籍,并利用书中记载的相关文献,开发宋文化产业项目,创作了“千回大宋”、“东京梦华”等文化剧目,向国内外来宾展示历史上北宋都城开封的风采。馆藏古籍里反映开封本地的《河南通志》《河南府志》《开封府志》《祥符县志》等古籍,为我们研究开封历史的沿革提供了权威的借鉴。7.招募志愿者对地方文献进行除尘工作。8.为清刻本《古經解彚函》《梁山來知德先生易經集注》等一批古籍更换函套。

(三)开封市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情况

开封市图书馆新馆设置有古籍修复室,目前正在加大力度与省古籍保护中心和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各学校积极协商,组织人员进行古籍修复与保护的培训与学习。

四、中国开封翰园碑林

(一)中国开封翰园碑林碑刻情况

中国开封翰园碑林建立于1985年,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北隅,是李公涛先生率领全家自筹资金发起创建,占地120亩,是一座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园林。其北部的碑刻展示区,展出书画碑刻3800余块,上启殷商甲骨文、历代帝王名臣书法,下迄当今各流派民族书法、篆刻绘画,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印章之大成。碑石刻工精湛,字口光泽,阴刻有尖底、平底、麻底、园底、鼓底三分,阳刻有平雕减底、平雕减底加阴线等,形式有斗方、中堂、扇面、条幅、横卷等。碑刻所用石料精细,质地坚固可永久保留后世。3800块碑刻系统展现了中国文字发展脉络及书法、绘画艺术发展进程,展现了现当代书法家的艺术风采,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民办碑林”“中国书法名园”“开封市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3]。

(二)开封翰园碑林书画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1.中国翰园碑林、开封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翰园情-开封著名画家豫西采风行写生活动”,并进行作品展览。2.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会员牛耕老师为“翰园大讲堂”书法培训班学员及开封书画爱好者做专题讲座。其作品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中国艺术报》等刊物,并被多家美术馆、碑林勒石及收藏。[4]对翰园碑林进一步搭建书画艺术交流平台具有重要意义。3.举办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4.联合北京德行天下公益基金举办《善德乡村教师国学营》活动。5.中国翰园古法造纸体验活动。6.翰园杯青少年书画大赛。7.翰园书画院开封市书画名家邀请展。8.拓片体验:讲解员详细讲解拓片的技法,并教游客自己动手进行传拓。

(三)翰园碑林传拓刻碑人才培养情况

翰园碑林创建后李公涛先生把大量名家原碑刻书画作品交由开封博物馆收藏,并亲自传授工作人员传拓技法。刻碑技法传承于河南密县玉雕师傅周绍宗先生。翰园碑林现有四位刻碑、传拓师傅,传拓技法参加洛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拓技艺“裴建平传拓技艺传习所”的培训学习。

五、开封市博物馆

(一)开封市博物古籍存藏情况

开封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展陈、科学保护研究、教育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0余件,历史、专业图书3万余册。其中以陶瓷器、铜器、书法、绘画、石刻为特色。该馆以《宋代文物陈列》为主题陈列,专门为《清明上河图》设置了一个700平方米的展厅[5],展出了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其中《北宋东京图》被《中国通史》等书所采用。明张弼《草书千字文手卷》、明《王铎为仲玉同乡书行书轴》、明钱谷《寒林高士图》《傅山草书五言律诗轴》《开封战役资料记编》《包公正传》等其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先后与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全国各大博物馆进行合作,部分特色藏品如年画等远赴海外进行巡展,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04年开封市博物馆成立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中心,2006年首批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有“中国民间艺术家”之称的郭太运老师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并收徒传技,致力于古版年画的发掘、整理、保护、研究和传承[6]。

(二)开封市博物馆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情况

基于对馆内文物藏品的保护研究,馆内工作人员先后在《文物》《考古》《中原文物》《华夏考古》《中国文物报》等学术刊物发表高质量论文数百篇。通过举办中国收藏文化论坛、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与国内外博物馆学界人士进行交流学习。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有:1.木板年画进校园--学习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历史知识,进行单色年画填色。2.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巡展活动。3.南开大学黄春雨教授的关于“我国对于传统文化遗产态度的考察”讲座。4.在弘扬传统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前提下,开封博物馆联合河南省博物院首创了“历史教室”,发展至今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博物馆教育形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5.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教授的主题为“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专题讲座。6.与河南博物院签约“古字画修复项目合作”。此次合作共修复50件(套)73幅古字画作品,其中急需抢救的高难度性修复作品有22件37幅,复杂高难度性修复作品有28件36幅[7]。

(三)开封博物馆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情况

开封市博物馆新馆2018年3月份开始接待游客,古籍、字画修复室设备正在筹建完善当中。目前有字画装裱修复2人兼职,并参加相关字画装裱、修复的培训学习,从事一些简单的字画修复处理。珍贵字画文物交由河南省博物院来修复,古籍修复暂时没有专职人员。

六、存在问题及思考

(一)古籍修复任务量大但人才短缺

目前开封市上述藏书机构共收藏40多万册古籍文献,其中有40%以上存在虫蛀鼠啮、絮化粘连、撕裂残缺等问题。民国文献由于纸张制造原因更是酸化脆化严重,书叶发黄一触即碎。鉴于这些文献的时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各大媒体曾相继发声,国内各大型图书馆馆长振臂疾呼:保护古籍文献迫在眉睫!但目前,开封市仅河南大学图书馆有2名修复人员,力量非常薄弱。毋庸置疑,各单位都在尽量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录用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修复人才。但在短期内愿望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门槛,招收一些热爱古籍修复事业,操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技能训练培养,使其逐渐成长,同时招收各大中专院校培养的古籍修复复合型人才,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机制。人才的有效传承是古籍保护的最终目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张志清馆长建议:把高等院校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作为古籍保护的核心人才培养主攻方向,使古籍保护人才培养高端化,并与图书馆业务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和就业打通道路[8]。

(二)加大经费支持做好古籍修复的传承与创新

许多图书馆古籍修复室的建立是源于申请到一笔专项资金的支持,建立后虽然进行各项修复工作,但没有后续资金,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古籍修复需要添置的器材设备、修复原材料的购买、人员的继续教育都需要资金支持,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想办法申请专项资金的支持,并向省古籍保护中心申请合作和援助。因此要加大古籍修复知识的宣传推广,让躺在尘埃里的珍贵古籍为文化科研服务,发动社会各团体的力量,认捐修复古籍,并改进修复设备,提高修复技术水平。古籍修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也是高标准高精力投入,耗时长产出低,其经济效益也较为隐形的一件事情。所以要充分认识古籍修复的重要性,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加大支持力度,对古籍保护和修复经费,也应精准扶贫。让全国各省市古老的文献典籍焕发出时代的光芒[9]。

七、结语

古籍修复涉及到古籍版本学、造纸技术、书籍装帧设计、古汉语等多领域学科,还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修复手法和技艺,掌握计算机及各种高科技设备操作技能。河南大学图书馆两位修复人员,参加过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及各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短期培训学习,但毕竟时间有限,具体到实际操作各个环节细节处理和修复中度的把握,仍感觉无从下手,急需行业信息与交流。比如民国文献修复中选择补纸、染色原料、书籍装祯技法、手工纸浆补书技法的运用;古籍线装书叶焦脆、絮化、糟朽,不同部位的修复用纸的运用、纸张的检测、书页脱酸的处理、纸浆补书机一些设备的运用等问题急需学习与交流。通过实践思考、学习再实践,提升古籍修复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促进古籍修复技术科学快速的发展,传承民族传统技艺并不断发展创新,推进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开封市古籍文献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开封市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焦跃进当选政协开封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主席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是古籍修复师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