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患者检测血清总IgE、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的临床意义
2020-02-27林燕通
林燕通
(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防治所,广东 佛山 528100)
特应性皮炎(AD)又称为异位性皮炎或者遗传过敏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的、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炎性疾病。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但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常常在4-6个月的婴儿时期初发。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痛痒难忍、心情抑郁焦躁等等,主要发作于身体的脸部和颈部等相对暴露的部位。本文通过研究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来探究这种相关关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应用价值。
1 实验研究
1.1 研究对象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疾病防治所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所皮肤科门诊处特应性皮炎的患儿。本次试验为儿童组,所有的特应性皮炎患儿都符合williams的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儿童组的年龄为1~16岁,共50例,包括22例男性儿童与28例女性儿童患者,所有的儿童患者年龄差异性不大。除患者研究组之外,本次试验还设有对照组,儿童组对照案例为20例,包括9例男性与11例女性。(设立了对照组、特异性皮炎研究组)
1.2 检测方法
(1)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抽取2 mL的静脉血放入EDTA-K2抗凝血常规专用采血管中,采样的标本要求无凝血和溶血现象,采用SYSMEX公司的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试剂进行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和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
(2)血清总IgE检测:抽取3 mL的静脉血到干净的玻璃试管中,并在37℃水浴中离心处理15分钟,离心处理后取出血清放置于-80℃的环境中,采用罗氏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进口原装配套试剂进行血清总IgE检测,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和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
1.3 观察指标
在实验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各病例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总IgE的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符合P<0.05的统计要求,本实验的检验结果采用SPSS 13.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1.5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特应性皮炎(AD)儿童患者的血清总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数(EOS)相较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即血清总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对儿童特应性皮炎 (AD)的诊断具有参考指标意义,同时对于特应性皮炎(AD)的治疗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1)血清总IgE水平
儿童组特应性皮炎(AD)患者、正常对照组血清总IgE水平(U/ml)分别是1743±1305、33±23。儿童组特应性皮炎 (AD)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总IgE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特应性皮炎 (AD)儿童患者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总水平。
(2)嗜酸性粒细胞数(EOS)
儿童组组特应性皮炎(AD)患者、儿童对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数(EOS)(*100,000,00)分别是530±451、105±59。根据实验结果,儿童组的特应性皮炎(A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比较大(P<0.05),特应性皮炎(AD)儿童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数(EO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数(EOS)。
2 讨 论
特应性皮炎(AD)目前还未有明确的病因诊断和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 (AD)是由血清总IgE依赖引发的速发型反应和迟发型反应,也可能时由Th1/Th2细胞中Th2细胞介入导致的亚群失衡而引发的的一种皮肤过敏性炎症反应。
特应性皮炎(AD)与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之间紧密相关。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外界抗原在与血清总IgE结合之后可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者是抗原在与血清总IgE结合之后被表皮内朗格汉斯细胞吞噬处理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活化之后产生了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所释放的碱性蛋白造成了组织损伤,因而引发了特应性皮炎 (AD)的病症。本次研究通过对照也证明了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是判断特应性皮炎 (AD)的重要特征指标,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的影响原理还可以用于特应性皮炎 (AD)的预防治疗。这个实验结果表明特应性皮炎 (AD)的诊断和治疗都将有了新的突破,这个突破也将会迎来它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