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法研究
2020-02-27高立灵
■高立灵
(安徽楚源工贸有限公司)
引 言
建筑合同是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托。所以,做好建筑合同管理事项能帮助建筑企业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另外,参照合同内容可根据事先划分好的职责进行落实,进而降低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不但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缓解经济负担。
1 建筑合同管理的特点
建筑合同主要包括勘察合同、承包合同、总价合同、施工合同、设计合同等合约资料。建筑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严肃性,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所包含的责任主体往往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法人代表。同时,发包方也属于项目法人。同时,合同中规定的管理主体也常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建设项目。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协调力,而且还应全面了解设计与勘察环节的相关知识,从而在落实合同管理事项中发挥引导作用。
(2)管理对象特殊性,建筑合同管理对象多半为不动产产品,故而所设置的建筑合同相比常规合同较为特殊。
(3)合同履行周期较长,建筑合同在履行合约职责时经常具有较长的周期,甚至在2-3年内仍需按照合同要求对建筑质量予以保障。同时,在施工时间延长后合同时限也会自动顺延,又或者因其它外力干扰而造成合同周期不断延长。所以,合同管理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1]。
(4)程序规范性,在建筑合同管理过程中所含有的工程项目将对居民生活与社会发展水平带来影响。因此,要求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应严格遵照合同要求的程序逐步实施,以免降低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2 建筑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2.1 合理把控工程造价
建筑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能够起到加强造价控制的作用。所以,在建筑合同中无论招标方还是投标方都需要格外重视合同管理内容,并根据工程造价与款项支付情况逐步对照合同规定,防止双方出现影响个体效益现象。同时,在合同管理工作中还能帮助建筑单位规避不必要的造价风险,最终节约一定投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
2.2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当建筑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后还能适当增强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合同法”的保障下,通过建筑合同管理工作能够促使建筑企业产生较高的信誉度,甚至对其后期运营发展带来重要助力。据此,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与企业竞争中的效用不容小觑,建筑企业应结合工程特征与自身规模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由此增强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2.3 减少竣工纠纷事件
建筑合同管理能够有效减小工程竣工后纠纷事件的发生率。许多纠纷事故的出现在于未能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导致无法依靠合同内容保障自身权益,进而在出现纠纷时未能凭借合同在法律上行使权利。因此,相关建筑单位应在尾款交付结清之余按照合同要求获取所得利润。同时,在合同中还会规定工程验收标准与赔付指标,可以此为依据对承包方或设计单位等合作伙伴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进行拒绝,这种利用法律赋予合同的正当保护权对相关资金进行回收与清扣,能够为双方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避免相关款项细节不清楚而导致矛盾升级,引发纠纷。只有切实做好建筑合同管理工作,并对合同进行细致化处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双方实现友好合作[2]。
3 建筑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要点
3.1 科学设置纠纷处理规划
建筑合同管理在纠纷事件的避免与索赔问题的处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由于工程造价又会受后期纠纷处理结果的影响而造成施工单位造价不可控。所以,应在实践工作中科学设置纠纷处理规划,从而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编制纠纷处理规划时还应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实况与地域特色,进而确保纠纷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佳解决结果。同时,在处理纠纷时还应当选择适合的合同管理形式,便于强化项目管控效果。
以某起建筑面积为200㎡的工程项目为例,在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合约时限为8个月。而后在正式施工后,由于甲方出现资金短缺现象,致使施工单位不得已停工。在停工1个月后再次复工,但后期验收环节,甲方却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由此产生的返工风险加大了施工方的造价成本。因其停工期间采用的是“口头约定”合同形式,从而在竣工后双方无法按照文本合同内容各自履行职责。在这期间,甲方虽然因个人原因致使工程质量受损,且工期延长,但施工方未能按照质量标准完成施工任务,甲方有权追诉其违约赔偿。然而,施工单位可对停工期限内遭受的经济损失向甲方进行追偿。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案件中的麻烦,合同管理人员应建立索赔报表,并将地质条件、天气变化、施工图纸、分包协议等内容全部落实到合同中,并在竣工时将索赔报表与合同一起上报给质检部门,将其作为证据,避免在合同细节内容不明了的状况下导致施工方承担更多的违约金,并且也能按照合同要求索要赔偿。
3.2 注重合同交付管理效果
在工程项目交付环节,管理者也应对建筑合同进行科学管理。在工程交付后往往需要经历验收、监理、检验等部分,一旦出现质量缺陷,将导致工程结算出现问题,甚至降低施工方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筑项目中具备的多种合同是工程交付与结算工作中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进行工程结算时,应对合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保证工程交付日期处在合同固定要求之内,这样才能避免结算失误增加工程造价负担。同时,由于建筑项目实际施工阶段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恶劣天气、资金链断裂、突发事件等,由此导致工程量、材料价格与合同内容相违背。为了保证合同起到约束与防护作用,可将合同变更阶段涉及到的施工图纸、交流会记录内容全部进行有效保管。
另外,建筑合同作为同时保障总承包商与分包商权益的双向保护文件。从总承包商角度,应对分包商未能按时交付工程的行为,自延期后天数起进行统计,并在交付后对其进行违约索赔。而分包商也应对总承包商款项到账时间进行把控,按照合同进行深究。
3.3 完善合同履行管理机制
3.3.1 明确职责
在完成合同的签订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均承担着履行合同的义务,此时,建设与施工双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过程即为合同履行。为了保证合同管理的效率效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起合同履行管理机制。在此过程中,要对不同主体、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与细化,构建起完善的、全面的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实践中,要针对不同层次设置针对性的、明确的管理体制、管理项目与管理义务,保证企业中所有部门均承担对应的管理责任,防止管理死角、权责不清、责任推诿等问题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力度进行强化。要求管理人员提前组织各级项目管理负责人、小组负责人展开合同交底,对合同中包含的有关于建设内容、技术要求、施工标准、工期、项目质量等进行详细与准确的解读,保证合同内容的合法性与完整性。实践中,应当构建起合同管理体系,推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由于建筑工程参与方的复杂性较高、施工环节较多,因此要对合同签订与履行的各个环节展开严格管理,实现对多方合法利益的维护。
为了杜绝工程造价出现不可控问题,还可借助建筑合同管理事项做好成本预算工作,进而对后期各项工序的投入成本予以预测,并秉承着“节约成本”的原则为每一项施工任务提供明确的预算标准,一旦超出额定额度,需进行追踪调查,并查看是否违背了合同要求,并且还应设置专门用于管理建筑合同与成本项目的负责人,使其依靠合同文本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建立专属台账档案,以此为后续成本核算提供依据。基于此,在建筑合同管理协助下可达到最佳造价控制目的。
3.3.2 建材管理
在合同生成后并实施义务履行的过程中,还要制定、落实建设材料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材料展开合理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详细记录施工材料数量、报价与质量,并结合施工材料的入场清点质检完成相关信息的全面、真实记录。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记录材料的出入库时间、领取人、使用情况等等,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冒领、多领、浪费等问题。除了在入场时与使用前展开质检之外,还要在施工期间对材料展开不定期的质量抽检工作,一旦发现质检不合格问题,立即向供应商申请调换,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优化控制,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建筑合同中还会对承包方所需承担的风险予以重点标注,从而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供参考作用。
例如在某合同中会标明“当施工材料出现超出5%价格涨幅时,承包商将不会获得赔偿”。另外还会对相关费用给出明确的规定,从而按照相关标准设计工程造价。在某建筑合同中规定“劳务费包括模板工、钢筋工、泥工所产生的费用应按照122元/㎡,其中框架劳务费应以75元/㎡为准,且楼板面砖价格为47元/㎡.在乙方施工期间出现变更,劳务费超出2000元时按照实况上调。”在建筑合同中还会对具体的款项支付时间给出规定,以此保障施工单位能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控制好工程造价。
3.3.3 预算管理
在合同履行期间,还应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招投标环节,投资者需事先联系好专业的工程顾问机构,并与之签订协议,使其能够在后期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时起到指导作用,并注重预算统筹管理,在提高建筑合同管理工作水平的同时保证工程造价处于合理状态下。
目前在许多建筑项目中都存在“追投资”现象,这样极易影响项目建成后款项正常交付进度,甚至不利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这种超预算状况下,投资者往往需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可在建筑合同中对工程价格进行特殊说明,并明确规定调整范围,确保工程造价与建筑合同之间产生较强的关联性。
3.4 打造专业合同管理团队
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合同管理的效率效果,相关企业就必须要重点培养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才,组建起专业水平更高的合同管理团队,为实际建筑合同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在此过程中,应当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强化建筑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创新意识。特别是要完成合同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结合建筑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推动建筑合同管理工作的升级。此时,要加大对合同管理人员软件操作、计算机应用技能等先进技术能力的培养力度,促使其掌握应用数字技术完成合同资料汇总编写的能力,推动建筑合同管理工作整体向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另外,还要加深合同管理人员对建筑业务知识掌握程度,保证其精通建筑工程不同阶段的业务内容。
3.5 加强固定合同管理
以往建筑工程项目中承包商与分包商所签订的合同多为可调式合同,即合同价格常随着工程建设实际预算而不断调整,这样很容易在无约束的状态下遭受多项风险,包括通货风险、物价风险,甚至会导致工程造价呈现事后控制状态。因此,在利用合同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时应当采用固定合同,确保整个工程价格能够处在良好的预算范围内。事实上,固定合同类型是以一种固定价格的结算方式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量、人工费用、设备费、物资管理费进行定价处理,这样可有效避免受市场因素干扰而导致工程无法给出明确总价,进而造成承包商与分包商无法就材料价格与工程款项达成一致。因此,可借助固定合同的管理方式对每一项工程价格内容予以有效管控,从而实现“事中把控”,促使相关人员能够对工程造价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应在固定合同中规定在遭遇恶劣天气等客观影响因素时需要承担风险的主要施工方,以免后期出现纠纷事件。至于每一项详细款项的制定标准应充分结合当地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与施工单位的资质规模等,由此最大化突显出定价的合理性。
4 结 论
综上所述,建筑合同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强化合同管理效果有助于建筑企业降低工程造价。因此,相关人员及施工单位应从纠纷处理规划、合同交付管理、合同履行管理、专业团队打造、固定合同管理等方面着手,以此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能够依靠合同管理实现良性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