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
2020-02-27徐好雨
■徐好雨
(中共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党校)
引 言
英语作为一种能力表现,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选择条件,提升英语水平就是对人力资本的经济投资,人才应用高水平英语展开沟通交流有利于提升英语的经济价值。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英语就是最基础的交流方式,可见英语学习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党校应重视英语教育,培养出拥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语言人才,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1 党校英语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1 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会议的第一语言,在国际间交流合作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需要语言的沟通交流,党校作为培养优秀党员的基地,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想要更好的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在借鉴外来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深入发掘地域性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促进整个市场的多元化繁荣发展,比如工业与农业经济产业、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等。英语人才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向外界介绍科学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与对方突破文化束缚,缓解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党校在培养英语人才时不仅要培养出拥有专业技能的英语交流人才,还要使其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从而推动整个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1]。
1.2 促进区域外贸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是整体经济繁荣发展的一部分,与整体密不可分,其发展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振型。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繁荣不是相对独立的,它需要各区域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往来,这一过程中对专业领域和行业的语言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的行业分工需要拥有明确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优质化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展开区域贸易对外交流,对资金的引进和管理技术的创新有着重要作用。
1.3 促进区域文化繁荣
党校英语教学实践的进步有利于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对外宣传,促进区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通过有效的渗透实现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无论是哪个地区,都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风习俗,这是当地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内容。如果将特色文化推广宣传,让其他地区的人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就需要英语作为语言媒介,在文化交流中发挥桥梁的作用。
2 党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现如今,英语已经不再是一个民族特性的象征,人们应当深入发掘出英语中的经济效应和实用价值。党校英语教育不仅要以区域经济建设作为教育目的,以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导向,还应加大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升人才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因此,在英语人才培养和英语实践教学方面,党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2.1 调整专业设置,加大对ESP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党校英语教学应当充分认识到英语专业自身蕴含的经济价值,迎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党员学员开设ESP课程,转变以往单一化的课程模式,突出语言的经济价值。将学员英语知识点学习和各个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点相结合,促进二者间的高效渗透与融合,使学员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能够熟练的应用专业领域知识,促进文化交流。根据学员目前英语学习情况,为其设置合理的课程,优化英语教学模式,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对学员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部分党员干部口语能力较差,学员和教师间的口传笔授难以提升学员学习兴趣。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需要,党校在为学员设置英语课程时,应当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大纲,在课程中增加英语听力、口语训练以及作文写作等方面内容,再将这些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强化学员对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必要引入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结合教材内容为学员讲解文化相关背景知识,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其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利用语言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党员干部学员营造轻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提升其英语听力水平,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语感[2]。
2.2 着重培养学员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过去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员应付考试,学员听力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党校在英语教学改革时加强对党员干部许愿综合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重视词汇和语法教学的同时,应兼顾学员的阅读理解能力,做好口语和听力方面的训练。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为学员设置特定情境,让学员试着在该情境内进行交流,了解自己接下来所要接触的岗位工作,学会岗位中需要用到的英语知识。比如为学员创设农业贸易情境,学员相互沟通交流,将学到的有关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科技有关的词汇用于对话中,突出语言应用的专业化特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与此同时,党校在英语教学实践时,还应当加强对党员干部学员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鼓励学员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和人文习俗,开拓视野,以包容的心态接受其他文化,提升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避免在接下来的交流互动中出现摩擦[3]。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党校与企业的合作
党校培养出来的党员干部学员最终会成功的步入社会,来到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但党校教育有时没有与社会之间紧密联系,导致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锻炼,没有得到足够的实习机会。党校应当针对党员未来的就业方向,迎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才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与一些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合作,鼓励学员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的岗位实践,锻炼与专业领域有关的英语技能。建议党校为学员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实现英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学员提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语言学习具有针对性,拓展未来学员的发展空间,使学员更好的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有必要完善党校英语考核制度,引导学员转变传统英语考核模式。过去的考核主要是以试卷为主,学员试卷及格即可通过考试,但这样单一化的考核模式不利于综合教学评价,也不适合学员未来实践发展。在当前学员考核制度中,党校不仅要关注学员试卷上的分数,还应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考核,使学员巩固本单元学到的知识点,端正学习态度,将英语学习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提升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还应丰富教学评价机制,将教师评价、学员自评、学员互评相融合,使学员找出自己的薄弱点,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实现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2.4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优化利用现有的英语教学资源,拓宽资源获取渠道。党校英语教育需要改进传统教育模式,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把握市场发展的大致方向,结合不同学员的综合素质编制合理的英语教学计划,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展开英语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党校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还要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丰富教学资源,应用多媒体设备使教学内容变得立体化和生动化,以视频和音频为主要方式帮助学员理清学习思路。比如为学员提供英语短视频或一组图片,要求学员根据图片内容编写英语文章,或者在观看视频后用英语表达自己对视频内容的看法,从而提升学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举办跨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学员提供丰富的语言交流机会,拓展学员国际视野。为了更好的迎合经济协同发展背景,学员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要提升国际认知水平。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组织学员参与英语演讲或辩论赛等活动,促使各个区域的学员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与其他学员交流的同时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教师资源,提升党校力量,加大对党校教师团队的建设。过去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课堂,在转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应首先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优秀的教师能够让党员干部学院对学科充满兴趣,并试着学好课程。要求教师时刻掌握学院的心理变化,了解学员心中的疑问,将学员未来的岗位工作与英语学习相联系,引导学院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学员提升自我竞争实力的关键。教师应积极与学员进行交流,创建“线上+线下”交流模式,利用线上学习平台,鼓励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知识。通过线上发布英语作业,比如一条关于经济发展的时事新闻,要求学员用英语写出自己的观后感,随后在线传给教师,教师进行批改,给出反馈,拉近学员和教师间的距离,提升学员对英语的积极性。
3 结 语
总而言之,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前提下,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对英语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员在掌握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的将知识点用于实践工作,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党校应当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致力于对学员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党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英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使英语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